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神遊濟寧」汶上寶相寺

「神遊濟寧」汶上寶相寺

寶相寺位於濟寧市汶上縣城西北隅,始建於北魏,被稱為"北朝最初名勝,東土第一道場"。 寶相寺景區佔地600多畝,供奉殿現供奉釋迦牟尼檀木貼金大佛、青石彩塑十八羅漢。存塔宮面積80平方米,塔宮深處供奉釋迦牟尼真身佛牙、舍利等百餘件佛教聖物。

2011年,寶相寺景區被評為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主要景點有影壁、香水海、菩提樹、須彌山、寶相寺、地宮、太子靈蹤塔、禮佛廣場和禮佛大道。 2013年5月,寶相寺太子靈蹤塔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寶相寺始建於北魏,唐名為昭空寺。

唐太和年間(公元827年─835年),曾鑄一大鐘。

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宋真宗禪封泰山,歸途經曲阜、過中都時,御敕昭空寺為寶相寺,並住蹕寶相寺。

1938年,日本侵略者炮轟寶相寺、血洗黃安街,千年古剎夷為平地,塔剎相輪遭劫。

1947年,塔身受到炮彈重創。

1958年,寺院內北魏"太和三年(公元479年)"造萬斤精鐵大鐘被砸爛鍊鋼。

文革初期,塔基台欄楯被盜挖破壞;七十年代初,裸露的塔基清理後用水泥裙保護起來。

1994年3月15日,修塔、剔除水泥裙時,意外發現了塔基底部的地宮入口,在塔宮內發現了金棺、銀槨、佛牙、舍利、跪拜式捧真身菩薩等141件佛教聖物。

1995年起,寶相寺開始恢復建設,一期工程於1998年完成,現已建成供奉殿、中都博物館(佛教聖物展示館)、碑廊、地宮、僧院、浮雕牌坊。

2011年,寶相寺景區被評為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013年5月,寶相寺太子靈蹤塔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布局

山門是寺院的正門。寺院有三個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象徵"三解脫門"。山門為殿堂式,叫"山門殿"。

進入山門,兩側有彩塑金剛力士像,這兩尊神像民間俗稱"哼哈二將"。由山門前行,第一重殿是天王殿。東側的文殊殿,供奉的是文殊菩薩。西側是普賢殿,供奉普賢菩薩。

大雄寶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築,為重檐歇山式仿宋建築,佔地面積2560平方米,九開間,五進深。

主要景點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也稱大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築,也是僧眾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寶殿主尊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大殿佔地面積2560平方米,建築面積1703平方米。大殿圍欄用三尺白漢白玉材質,精雕寶相花、如意和纏枝紋等圖案。大殿內供奉的全堂佛像包括釋迦牟尼佛、摩訶迦葉尊者、阿難尊者、文殊普賢菩薩、十八羅漢及海島觀音群像等。

供奉殿

供奉殿高9米,佔地500平方米,為歇山式建築,是90年代由文物管理處所建。兩副楹聯是由當代高僧昌定大和尚題寫的。供奉殿供奉的是旃檀貼金釋迦牟尼佛像。周邊的十八羅漢彩繪塑像是用青石雕刻而成。

太子靈蹤塔

太子靈蹤塔建於熙寧六年至政和二年(公元1073年-1112年),前後三十八年。是由皇帝賜紫高僧知柔大師親自監造、仿照京師皇家開寶寺靈感塔建造的一座典型的"佛牙舍利塔"。佛塔上半部七層"圭形"窗牖等特徵,佛塔為八角磚塔,樓閣式、仿木斗拱結構。塔高為41.75米,底座直徑為10米,共13層。塔身東、西、南、北均有券形佛龕,龕內原供奉佛像。北面一層是登塔正門,有螺旋式台階達於塔頂。五層以上四面辟洞門。塔內設螺旋階梯直達頂層。塔宮面積80平方米,塔宮深處供奉釋迦牟尼真身佛牙。 2013年5月,寶相寺太子靈蹤塔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都博物館

中都博物館是1998年9月竣工落成,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的雙層雙檐樓閣式建築,高21米,佔地2800平方米。佛都聖跡珍寶館是中都博物館的主展廳。館內分東西兩個展室,東邊第一展室為汶上出土的歷代文物,西邊第二展室為太子靈蹤塔出土的佛教聖物。

文物遺存

佛牙舍利寶相寺共出土佛舍利936顆,被中國佛教協會認定為"數量最大的佛舍利發掘"。 寶相寺佛牙是由唐朝高僧悟空於公元790年從犍陀羅王城獲得。佛牙長約五厘米,直徑約二厘米,色黃白,璞玉澤,質如臘,形微曲,具三隻牙根,與玄奘記載的"迦濕彌羅佛牙"相吻合。牙體有墨書"東府"二字,為北宋名相王安石收藏之佐證。

石匣

1994年在寶相寺太子靈蹤塔下出土的石匣上刻有銘文171字,記載了當時迎請舍利的人物、經過和年代。石匣銘文:鄆州中都縣郭內趙世昌,先於熙寧六年二月二十三日躬詣京師,於嘉王宮親事官孫政處,求得佛牙一肢、舍利數百顆。今以自備及有施主將到者,以金為棺,以銀為槨,以石為匣,非不勤意也。是以葬於當縣寶相寺太子靈蹤之塔。

金棺銀槨

寶相寺發現的金棺銀槨整器由金棺、銀槨、須彌座組成。金棺為銀質,貼金箔。長26厘米,高28厘米,寬8.4厘米。棺蓋為五稜體,套兩道金箍,前檔有鏨花火雲冠。金棺安置在銀須彌座上,座圍透雕欄杆,通體鏨吉祥纏枝紋,束腰有鏤空如意雲斗圖案。座頭兩側懸"太平通寶"鎏金幣二枚,是宋太宗時皇家特製的供養錢。金棺整器集錘鍱、貼焊、鉚合、鏤雕、鏨刻等繁縟手法於一體,銀槨長16厘米,高4厘米,寬5-6厘米,有蓋、體組成,素麵,銀封箍。分前後兩室,以木匣分隔(已朽壞),前盛佛牙,後儲舍利,原有絲織物包裹(已朽壞)。

東魏彌勒造像殘石

東魏彌勒造像殘石是一塊有著近一千五百年歷史的東魏(534-550)造像殘石。造像石正面為高浮雕彌勒佛與二脅侍,面部神情安祥。殘石高28厘米,寬20厘米,背面有發願文。

宋跪式蓮花座鐵胎泥塑捧真身菩薩

鐵胎泥塑,原施彩釉。通高50厘米,底座直徑20厘米。宋跪式蓮花座鐵胎泥塑捧真身菩薩

菩薩髮髻高束,軀體微躬,著五彩天衣、腰束軟帶,雙腕飾釧,雙手於胸前張開平伸,呈恭捧狀,雙膝跪於較高的蓮台上。造像比例適當,衣冠齊楚,形象逼真,威儀禮敬如律如法。 菩薩呈雙膝跪姿的造像是為供養真身佛牙舍利而特別製作的。

寶相佛光

自1994年佛教聖物顯世後,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前後,太子靈蹤塔上空都有佛光顯現。在汶上這樣的平原地區出現佛光,非常罕見。(圖文來源於網路偶,如有疏漏請指正,歡迎來圖來文介紹身邊的好出去,謝謝)

「神遊濟寧」汶上寶相寺

「神遊濟寧」汶上寶相寺

「神遊濟寧」汶上寶相寺

「神遊濟寧」汶上寶相寺

「神遊濟寧」汶上寶相寺

「神遊濟寧」汶上寶相寺

「神遊濟寧」汶上寶相寺

「神遊濟寧」汶上寶相寺

「神遊濟寧」汶上寶相寺

「神遊濟寧」汶上寶相寺

「神遊濟寧」汶上寶相寺

「神遊濟寧」汶上寶相寺

「神遊濟寧」汶上寶相寺

「神遊濟寧」汶上寶相寺

「神遊濟寧」汶上寶相寺

「神遊濟寧」汶上寶相寺

「神遊濟寧」汶上寶相寺

「神遊濟寧」汶上寶相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