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太陽是什麼?人類可以創造天體了?
每一個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帶給我們光明和溫暖。太陽是萬物之本,有了太陽,才有了地球上的生機勃勃。
不論是太陽還是地球,抑或地球上的生態系統,都是宇宙中的奇蹟,它們都需要經歷上億年的時間才能夠形成。
可是,人類出現後,一切都不一樣了。隨著科技的發展,世界上居然出現了「人造太陽」的概念。
那麼,人造太陽是什麼?難道是科幻片要成為現實了嗎?
原來,所謂的人造太陽,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的一個成果,是一個可以利用磁約束進行大規模進行核聚變反應的環形裝置。有人會說:原來人造太陽就是核聚變反應堆啊!沒錯,原理是差不多的。
隨著人類的不斷發展,對於能源的需求也日漸增加。因此,人類開始把目光對準了可以釋放巨大能量的核反應。
核反應又分為兩種——核聚變和核裂變,前者是氫彈的原理,後者是原子彈的原理。目前,人類的核反應堆都是核裂變反應堆,不僅能量比聚變低,而且核裂變釋放的中子具有極大的輻射性,一旦控制不好,造成的後果將無法想像,就比如著名的切爾諾貝利事故一樣。
而核聚變則沒有上述缺點,它雖然和太陽的原理類似,所以叫做人造太陽,但也不盡相同。人類手中的核聚變原料和太陽不同,可以在產生巨大能量的同時,又不釋放輻射,安全無害。
因此,早在1985年,我國與美國、日本、俄羅斯、歐盟、印度和韓國共同草簽了ITER計劃協定,在2006年正式簽署了聯合實施協定。
我國對於核能的研究雖然沒有美國、日本那麼先進,但是也同樣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所謂的人造太陽,是前蘇聯科學家在上個世紀50年代提出的超導托卡馬克裝置,是一種利用磁約束來實現受控核聚變的環形容器。
在俄羅斯的支援下,我國也進行了相關的研究。2006年,我國的全超導托卡馬克EAST核聚變實驗裝置完成首次調試。也就是說,我國的「人造太陽」,已經初步完成!
我們知道,為了引發核聚變,我們必須創造出一個高溫高壓的環境。比如太陽的核心,就達到了1500萬攝氏度。而經過我國科學家的努力,EAST在2018年底的時候,已經突破了1億攝氏度!
不過,想要完全實現通過人造太陽來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對於我們來說,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面對著日益枯竭的能源、不斷惡化的環境以及令人頭疼的垃圾,人造太陽或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之一。早日實現人造太陽的使用,對於全世界都將是一個巨大的好消息。
※10條好玩的冷知識,帝王蟹不是螃蟹
※垃圾分類終於來了,它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轉變?
TAG:科學求知之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