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綠樹蔭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夏日避暑四境界

綠樹蔭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夏日避暑四境界

天地一大窯,陽炭烹六月。

——宋·戴復古《大熱》

昨日入伏。

意味著從昨天開始,就進入了伏旱期。

又是一年盛夏時。

你,已經感受到了來勢洶洶的高溫了嗎?

好在如今科技發達,消暑方式五花八門。

可千百年前,勤勞勇敢的古人們又是如何消暑的呢?

外物消暑法

冰塊

青銅冰鑒·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早在先秦時期,人民已經開始使用冰塊降暑。

冰鑒是一種雙層的方形器皿,使用時將冰放入外層,再將酒放入內層,起到冰箱的作用。

甚至朝廷中還有專門的官吏,負責每年寒冬時鑿取冰塊存放在「冰室」或「冰井」里,等到盛夏時節再取出,這類專職人士被稱作「凌人」。

柏木冰箱·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宮廷已普遍使用木質冰箱,在當時被稱作「冰桶」「洋桶」,由「冰鑒」演變而來,材質多為紅木、花梨木、柏木等,民間亦有使用。

夏衣

北齊·楊子華《北齊校書圖》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古人當然也會根據季節更換衣物。

夏衣的材質既有葛、麻等,也有通過特殊織造方法所制出的紗、縠和羅。

在《喻世明言》、《西遊記》等文獻中,還存在著神奇的珍珠衫。

扇子

扇子是公認的必不可少的「夏日伴侶」,別名「搖風」,又叫「涼友」。

扇子的起源可追溯到戰國,材質有竹、絲綢、紙張、蒲葵、芭蕉和羽毛等。

清·沈振麟《犬戲圖扇》·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時大為流行摺扇,手裡搖著一把考究的摺扇,成了身份的象徵。

又有冰塊,還有一大幫宮女扇風的華妃娘娘。

大概這就是最早的空調扇吧。

瓷枕

宋·定窯白釉孩兒枕·故宮博物院藏

瓷枕出現在隋代,流行於宋代,質堅清涼,中空透氣,是夏季納涼的極佳寢具。

高鐮《遵生八箋》中還有對瓷枕神奇功用的描述:

「有用磁石為枕,如無大塊,以碎者琢成枕面,下以木鑲成枕,最能明目益睛,至老可讀細書。」

北宋·《槐蔭消夏圖》·故宮博物院藏

何以消暑,唯有葛優躺。

納涼消暑法

宋·馬麟《靜聽松風圖》·台北故宮博物館藏

如果靠外物還無法消暑,那不如試著改換環境。

為了適應炎熱,古代民間首先提出了「納涼」概念。

唐代,人們喜歡搭涼棚以避暑。宋代依然流行。明高濂《四時幽賞錄》就記載了唐時長安人的「夏時逸事」:

「長安人每至暑月,以錦結為涼棚,設坐具為避暑會。」

宋·郭忠恕《明皇避暑宮圖》·日本大阪國立美術館藏

與民間納涼的接地氣不同,皇家避暑就處處透露著兩個字——

有錢。

山水雄偉、樓閣富麗的避暑山莊,才是皇家避暑的正確打開方式。

飲食消暑法

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紅圈部分為香飲子)

如果改換環境還不行,那不妨吃些清涼的飲食,讓身體從內而外地涼一涼。

《周禮·天官》記載:「漿人掌共王之六飲」。

周天子冬飲六漿、夏飲六清。「六清」即水、漿、醴、涼、醫、酏,其中「水」是薄荷水,而「涼」是一種用乾梅或炒米或飯製作的冰鎮飲品,又稱為「寒粥」。

到漢朝,製作冷飲的手法和利用冷源的技術同步提高,宮廷中出現用「走獸泉英」(乳汁)、水果、蜂蜜等與雪混在一起製成的「雪糕」。

唐·章懷太子墓《仕女圖》(局部)

侍女手捧唐代冰淇淋——「酥山」。

酥山最底層為冰,上面覆蓋奶油、酥油,還插著花朵、彩樹等裝飾品。在唐、宋、元時期相當流行。

宋代冷飲已經有冰糖冰雪冰元子、雪泡豆兒水、雪泡梅花酒、酸梅湯等。

元代之後,冷飲品種更是越來越多。冰酪是元初宮廷夏日必備之物,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在元大都時就曾吃過冰酪。

精神消暑法

如果前三種方式還沒用,那麼就需要來到避暑的最高境界——

精神勝利法。

明·仇英《梧竹書堂圖》(局部)·

畫中人神態安詳,正在享受夏日閑暇時光,不為世事煩擾。

宋·蔡襄《暑熱帖》

「襄啟:暑熱,不及通謁,所苦想已平復。日夕風日酷煩,無處可避,人生韁鎖如此,可嘆可嘆!精茶數片,不一一。襄上,公謹左右。牯犀作子一副,可直幾何?欲托一觀,賣者要百五十千。」

蔡襄也將「心靜自然涼」的觀念履行得很好。暑熱,唯有清茶可解。可見心態改變狀態。

此外,古人的消夏方法還有讀書、建水屋、賦詩賞畫、花鳥怡情等等,既環保低碳,又趣味盎然,如有機會,不妨一試。

清·任頤《設色蕉蔭納涼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李白《夏日山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山古玩 的精彩文章:

明代瓷器的崛起:看看2018拍賣年鑒 古玩收藏行情資料
盛世寶相「皇極」明永樂宮廷造像精粹

TAG:半山古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