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官渡大戰在即,劉備卻借故離開袁紹,此舉目的何在

官渡大戰在即,劉備卻借故離開袁紹,此舉目的何在

袁紹和劉備之間談不上有什麼交情,反倒是和曹操交情頗深。確切來說,劉備當初投奔公孫瓚,和袁紹屬於敵對陣營。後來,劉備脫離公孫瓚,入主徐州,和袁紹正式求和。兩人在此時,關係開始走近。劉備在被呂布打敗,投奔曹操期間,又趁機舉薦袁紹的長子袁譚,進一步拉近了和袁紹的關係,為其日後投奔埋下了伏筆。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年,在曹操手下假裝了好一陣子的劉備,終於瞅准了機會,逃離了曹操的身邊。此事在《三國志?先主傳》中有詳細的記載:「袁術欲經徐州北就袁紹,曹公遣先主督朱靈、路招要擊術。未至,術病死。」按說曹操一直防備著劉備,即便是給了劉備豫州牧的官,也並沒將其外放,此時不應該如此大意才是。這裡不得不佩服劉備在曹操身邊的演技,成功的得到了曹操的信任。

而劉備由於參與了「衣帶詔」事件,已經沒有回頭路,在逃到徐州後,當機立斷,「乃殺徐州刺史車胄,留關羽守下邳,而身還小沛」。此時,袁紹和曹操之間的大戰正式開啟。對於在徐州的劉備,曹操如骨鯁在喉,實在是放心不下。

《三國志?武帝紀》記載在遠征袁紹之前,曹操選擇先拔掉劉備這顆眼中釘。對於此,諸將都不同意,唯獨郭嘉贊同曹操先擊敗劉備的戰略:「公將自東征備,諸將皆曰:『與公爭天下者,袁紹也。今紹方來而棄之東,紹乘人後,若何?』公曰:『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郭嘉亦勸公,遂東擊備,破之。」劉備實力本來就不足,剛到徐州不久,根基不穩,很快就被曹操擊敗。

劉備戰敗後,無路可走,只得投奔袁紹。對於劉備的到來,袁紹給予了非常高的禮遇。《三國志?先主傳》記載:「青州刺史袁譚,先主故茂才也,將步騎迎先主。先主隨譚到平原,譚馳使白紹。紹遣將道路奉迎,身去鄴二百里,與先主相見。」劉備在曹操手下時埋下的伏筆,此時果然用上了。劉備此時實力雖然不強,但終究算是曹操的死敵,而且在徐州曾和曹操大戰,也算策應了袁紹。

不過,沒過多久,劉備就找機會逃離了袁紹,溜之大吉。《三國志?先主傳》記載:「紹遣先主將兵與辟等略許下。關羽亡歸先主。曹公遣曹仁將兵擊先主,先主還紹軍,陰欲離紹,乃說紹南連荊州牧劉表。」這也就是說劉備在袁紹處仍然發揮了較大的作用,幫助袁紹騷擾曹操。後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劉備決定離開袁紹,於是以聯合劉表為理由,南下脫離了袁紹。

許多人以此來責備劉備,認為劉備此舉不顧信義,枉有「仁德」之名。看起來,袁紹曾收留劉備,劉備卻在袁曹大戰之際背棄袁紹,確實有不顧信義的嫌疑。但在小編看來,這種觀點顯然忽略了兩個基本事實,並不是客觀公正的評斷。

第一件事是劉備逃到汝南後的行為,可以看出袁紹放劉備南下並沒有失算,劉備也算不上不顧信義。《三國志?先主傳》記載:「紹遣先主將本兵復至汝南,與賊龔都等合,眾數千人。曹公遣蔡陽擊之,為先主所殺。」可見劉備並非毫無作為,而是繼續完成袁紹的使命,不斷地騷擾曹操。而曹操也不得不派出兵馬前往征討,在曹操本人沒去的情況下損兵折將。既然劉備仍然在打擊曹操,怎麼能說劉備不顧信義呢?

另一件事情就是錯看了袁紹和曹操大戰的結果。許多人受《三國演義》的誤導,以為袁紹一戰而潰,再也無力和曹操爭奪北方,這種觀點顯然也是有問題的。事實上,袁紹雖然在官渡之戰輸給了曹操,但雄厚的實力尚在。曹操最後統一北方,是在袁紹病死,繼承人互相攻伐的情況下才成功的。因此,劉備在與不在,都不存在說劉備覺得大事不好而逃走。劉備本來就不是寄人籬下之人,離開是早晚的事情。

因此,劉備從當初投奔公孫瓚,到後來投奔曹操,投奔袁紹,始終不曾變過初心。而這些英雄或多或少也能看出劉備非久居人下之人,對於劉備的離開,也完全在意料之中,也並沒有因此而苛責劉備。既然如此,我們又豈可因為劉備脫離袁紹就大肆批評呢?況且,在這件事上,劉備已然仁至義盡。劉備之所以離開官渡這一主戰場,是知道自己在官渡也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袁紹也不會聽從自己的建議,倒不如前往汝南,從曹軍薄弱之處尋找戰機。這也是劉備的真正目的。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孫策離奇遇刺,真相併不簡單,是這兩個人聯手所為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