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上海大劇院首部獨立出品舞台作品《浮生六記》,緣何能彙集長三角崑曲精英?

上海大劇院首部獨立出品舞台作品《浮生六記》,緣何能彙集長三角崑曲精英?

從上海向北50公里,是崑曲的搖籃——江蘇崑山,再向北50公里,是蘇州。600年前,崑曲誕生在蘇州府崑山縣。200年前,姑蘇城裡一個叫沈復的文人寫下《浮生六記》。7月13日,由上海大劇院第一部獨立出品、聯合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打造的崑曲《浮生六記》在上海大劇院大劇場首演。

上海大劇院曾經上演過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桃花扇》《醉心花》等作品,「南昆正脈」典雅細膩的表演風格在上海戲迷觀眾中深受追捧。《浮生六記》是雙方首次攜手打造崑曲舞台作品,原著沈復文本的蘇州人文意境、崑曲演繹的江南文化匯聚起上海、江蘇、浙江文藝院團精英主創陣容。江蘇省崑劇院副院長施夏明、新科梅花獎狀元單雯分飾主角沈復和芸娘,劇中另一個重要角色半夏由浙江永嘉崑劇團副團長由騰騰擔綱,實現長三角演藝資源的充分融合。上海大劇院總經理張笑丁表示,以出品崑曲《浮生六記》為契機,大劇院希望繼續實現長三角文化一體聯動,積極借鑒各自文化特質,為區域文化合作提供更多範例。

《浮生六記》藝術指導石小梅見證多方合作的努力,「倪廣金老師光腿赤腳跳上台,一遍遍設計、模擬人物情態,給演員做示範,一點執導的架子也無。施夏明時時緊蹙的眉頭,為運用何種崑曲程式以塑造角色絞盡腦汁,汗水透衣。單雯為配合小明不斷的嘗試,一次一次地回到某個表演原點,恰如劇中芸娘的『時間循環』,每一次都似第一次,全情投入、不厭其煩。」在舞台上沒有主角與配角之分,大家全力以赴打造精品,「我看到由騰騰束手無策的為難表情,因其飾演的人物半夏對她來說是個極大挑戰,而她也給我看到了她迎難而上的決意與能力;我看到身為江蘇省演藝集團副總、省崑劇院院長的李鴻良儘管只在劇中擔綱一個小角色,卻用心敬業,從無輕忽;而在劇中兢兢業業扮演另一個更小角色的便是省昆副院長顧駿了。」石小梅說。

《浮生六記》首演場座無虛席,放眼望去都是年輕觀眾。除了創作團隊影響力,題材選擇居功至偉。導演馬俊豐表示,「原著中本來平實日常的故事被巧妙地重新整合。在悼亡氣氛的籠罩之下,全劇的情感力量被有效、劇烈地激發了出來,使人為之揪心、動容、淚目、悲慟。」製作人林愷則表示,「請觀眾走進劇場觀看《浮生六記》的意義就是讓沈復與陳芸提點我們,生活的本質偏不是要矯揉地去追求完美,而是要去細細的咂摸它的情趣。」對於上海大劇院選擇《浮生六記》作為第一部獨立出品的舞台作品,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給予高度評價,認為上海大劇院是有眼力,也是有膽識的,「崑曲《浮生六記》可以成為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的一股清流。」

施夏明拿到編劇羅周劇本,看完第一幕便淚流滿面,「劇本並非像原著那樣平鋪直敘,而是一上來芸娘就離開了人世,沈復悼念亡妻。我彷彿瞬間讀懂了沈復:回憶越是甜蜜,現實便越殘酷。他是在這樣一個『憶一事,記一事,記一事,便少一事』,懷著對芸娘無限深情,無盡思念,承受著無邊痛楚的狀態下完成了《浮生六記》的創作。」單雯表示,芸娘介於大六旦和閨門旦之間,「以往崑曲中的閨門旦塑造的大多是一本正經的官家小姐,所以表演起來也是中規中矩的程式化表演;反倒是大六旦塑造的女性,通常會更出格一點,有點小瘋狂。」

「青春萬歲,一出崑曲作品能夠集合這麼多年輕人來參與創作,不僅演員是年輕人——兩個主演單雯和施夏明,是我看著他們成長起來的,加上由騰騰,也是很優秀的青年演員——更難得的是,編劇羅周和導演馬俊豐也是年輕人。」藝術指導胡錦芳不由得替崑曲感到高興,「有越來越多新鮮血液投身到崑曲創作中來,這是曾幾何時,我、石小梅老師,還有許多崑曲人都憧憬過無數次的美好夢想,現在正漸漸成為現實。有了他們,崑曲青春永駐;有了崑曲,他們不枉此生。」

幕後團隊同樣匯聚精英,舞美設計張慶山、燈光設計胡耀輝均為中央戲劇學院博士生導師,以高科技設備控制飛紗流動形態,在「中國水墨畫」中呈現《浮生六記》意蘊,將「傳統文人雅趣和品味生活的景點指南」再現於眼前。服裝設計賴宣吾曾參與徐克電影《龍門飛甲》、烏爾善電影《封神三部曲》等製作,他用A字形設計戲服廓形,以顏色變化呈現角色情緒狀態,初登場時主演著冷藍色戲服,隨著回憶中歡愉漸濃,戲服顏色也回暖,從藍色逐步過渡到紫色、粉紅。看似簡約的穿戴其實不簡單,頭飾在雲南專門打造,服裝最少有三層,最多達五層,從裡衣、重磅真絲到最外層紗質外套,暗藏精美,再現江南文化特色的古典美學。

據悉,11月22日-24日《浮生六記》2.0版將再返上海大劇院。在不斷打磨劇目的基礎上,上海大劇院將成為崑曲《浮生六記》駐演劇場,讓這幕最美崑劇的觀演記憶常留於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這部戲已經給觀眾發了40萬個肉包子,你吃過嗎?
辦公樓對面就是澳門大學,「腳下的路越走越快」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