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模式開啟,醫生提醒提防中暑、空調病、腹瀉及急性胃腸炎等高發疾病
7月7日是小暑節氣。小暑正值初伏前後,空氣濕度逐漸加大,天氣由乾熱轉為悶熱。進入小暑天,即將開啟三伏天模式,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而且潮濕、悶熱的日子,也是各類「伏天疾病」高發期。如何健康應對三伏天?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中醫內科主任醫師卿照前提醒市民要特別提防中暑、空調病、腹瀉及急性胃腸炎這三類高發疾病。
卿照前介紹,高溫防中暑,高溫作業者應隨身攜帶防暑葯。夏季驕陽普照,地熱蒸騰,暑熱與濕內襲人體,使脾胃運化受制,臨床表現為精神萎軟,食慾減少,汗腺關閉,發不出汗,低熱綿綿,民間稱之為「疰夏」,易發於老年體弱和勞逸失衡的中年人。因此,保持居住環境的通風與多吃清涼飲料是重要的預防中暑措施。
中暑主要發生在高溫作業的車間和工地。因此要避免高溫時段在戶外長時間作業,如果出現頭暈、噁心、胸悶氣短等,可能是中暑早期癥狀,應立即撤離高溫環境,到陰涼通風處休息,並飲用一些含鹽的清涼飲料降溫。在高溫環境中作業的人員,應隨身攜帶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防暑藥物,並及時補充水分。
此外,他還介紹,應對空調病,室內溫度以不低於26℃為宜。市民要使氣機通暢,毛孔疏泄正常,平時應少吹電扇、開空調,盡量讓人體自然出汗,毛孔得以開放,有利於體內積聚的廢物、毒素隨汗液排出體外。若使用空調,要注意通風,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以不低於26℃為宜,避免讓冷風直接吹在身體上。
同時,還提醒夏季應防止胃腸疾病,少吃或不吃冰鎮食品。夏季氣候炎熱,人體氣血趨向體表,人的消化功能較弱,如果過食油膩、生冷食物,會傷害脾胃,影響營養的消化吸收。加上天熱,食物容易腐敗,多發急性胃腸道疾病。
因此,三伏天飲食應清淡,多吃蔬菜,以素葷搭配的湯類為宜,如冬瓜蝦仁湯、老薑肉片湯、西紅柿蛋湯等,既補鈉鹽流失,又具有營養價值。同時,可適當選用綠豆,赤小豆等食物熬粥,這些食物由於容易消化、水分豐富,可稱祛暑上品。
「大多數急性胃腸炎都由飲食不當引起,故不要暴飲暴食,少吃或不吃冰鎮食物,要節制生冷瓜果的進食,熟食或隔夜飯菜要加熱煮透後再吃。」他說。
瀟湘晨報記者劉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