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百年恩怨:阿爾薩斯和洛林爭奪戰
導語:相信大家都讀過法國作家都德的《最後一課》,在這篇文章中,很多讀者都會被法國人誓死捍衛自己的母語,不甘心當亡國奴的愛國情懷所感動。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細細梳理一下德法之間關於阿爾薩斯和洛林的恩恩怨怨。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阿爾薩斯和洛林的位置
1.獨立公國時期:18世紀前的阿爾薩斯和洛林的歷史和地理
阿爾薩斯東抵萊茵河,西至孚日山(Vosges),面積達到8280平方公里,扼守法德兩國交通要道,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洛林地區位於法國東北部,北臨德國、比利時、盧森堡三國,東與阿爾薩斯接壤,包括摩澤爾(Moselle)、摩爾特—摩澤爾(Meurthe-Moselle)、默茲和孚日四省,面積達2.4萬平方公里,首府在梅斯,洛林的地名來源於洛塔林基亞。
公元前1世紀時,羅馬帝國建立。帝國建立後四處擴張,凱撒任高盧總督後,利用日耳曼人部落仍處於原始公社時期,部落之間不團結,互相仇視的弱點,分化瓦解,各個擊破,到公元1世紀時,羅馬帝國將阿爾薩斯和洛林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羅馬軍隊還越過了易北河,公元5年,羅馬在這兩個地方設立了日耳曼行省,但僅僅過了四年,日耳曼人就消滅了羅馬駐軍,羅馬帝國的勢力隨後便退出萊茵河以東地區。
公元4世紀末葉,西歐出現民族大遷徙浪潮,在民族大遷徙中,日耳曼部落中的一支阿勒曼尼亞人(Allemange)佔據阿爾薩斯,隨後阿爾薩斯成為法蘭克公爵的領地,建立法蘭克公國,九世紀時此地成為卡洛琳王朝諸王爭奪的對象。
阿爾薩斯
十至十七世紀,在這700年間,阿爾薩斯一直屬於神聖羅馬帝國,受到德意志文化影響極深,洛林地區在羅馬帝國崩潰之後,和阿爾薩斯地區一同屬於法蘭克公爵的領地,公元843年,查理曼大帝的三個孫子平分了法蘭克帝國,其中洛泰爾分得帝國中部,不久之後,洛泰爾又將領土分給他的兩個兒子,一個兒子分得義大利,另外一個兒子分得洛林,公元925年,日耳曼國王亨利一世佔領洛林,建立洛塔林基亞公國。
在10世紀至17世紀時,洛林屬於神聖羅馬帝國,公元959年,管理洛林地區的科倫大主教布魯諾將洛林地區分為上洛林和下洛林,在整個神聖羅馬帝國時期,洛林的統治者一直在尋求宗主、德意志國王或皇帝的保護。
洛林公國
17世紀初,法國為削弱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先是支持其他國家組建反哈布斯堡同盟,1635年,法國與瑞典結盟,直接參加反哈布斯堡王朝的戰爭之中,在戰爭中,法國奪取阿爾薩斯的部分地區,戰爭結束後,法國還強迫購得了除斯特拉斯堡以外的大部分阿爾薩斯地區,十七世紀中期,法國在國王路易十四的統治之下,成為歐洲強國,在與西班牙的戰爭中逐漸佔據優勢,1659年,法國和西班牙訂立《比利牛斯條約》,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放棄了對阿爾薩斯的領土要求。法國一舉佔領此地,將此地納入法國領土範圍之內。
從公元1250年起,洛林地區開始受到法國的不斷蠶食,1480年,洛林與巴爾和沃代蒙合併,得以存留下來,沒有被法國吞併。1494年到1559年,法國越過阿爾卑斯山,進行旨在奪取義大利土地的戰爭,歷時65年的戰爭雖然以法國的失敗而告終,但是公元1552年,法國國王亨利二世出兵佔領了洛林的梅斯、圖爾和凡爾登三個主教區,1648年簽訂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確認了法國對洛林三個主教區的佔領。
歐洲各國簽訂《威斯特伐利亞和約》
2.法屬時期:法國對洛林和阿爾薩斯的佔領
此次戰爭過後,法國逐漸吞併洛林地區,進入18世紀,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法國全面戰敗,根據戰後簽訂的《烏特勒支和約》,法國結束了對洛林地區的佔領,公元1738年,法國參與的波蘭王位繼承戰爭結束後,根據戰後簽署的條約規定,洛林地區被交給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岳父,曾任波蘭國王的斯坦尼斯瓦夫一世,1766年,斯坦尼斯瓦夫一世死後,洛林作為總督治下的行政區又被併入法國,1776年,整個洛林地區正式被劃入法國版圖。
神聖羅馬帝國
1789年,立憲君主派控制的制憲議會頒布《八月法令》以後,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封建領主向神聖羅馬帝國控訴法國政府侵害了他們的權益,要求神聖羅馬帝國出兵保護他們。1790年,革命派執政的法國政府將洛林地區劃為數省。
3.普法戰爭:阿爾薩斯與洛林的隸屬變化
進入十九世紀以後,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豐富的煤鐵資源使這兩個地方成為法國重要的工業基地,也使這兩個地方成為法德兩國爭奪的焦點地區。隨著德意志的日漸統一,法德兩國的矛盾日益尖銳,法國極力阻撓普魯士統一德意志,而普魯士首相俾斯麥一方面在完成德意志的統一,一方面對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垂涎三尺,普魯士的目的是為了奪取此地,利用該地豐富的煤鐵資源和魯爾地區的煤礦資源相結合,推動德意志地區的工業革命進程。
普法戰爭中的勒芒戰役
普魯士以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通用德語為名,要求獲得兩塊地區的主權,法國當然毫不讓步。1870年7月發生著名的普法戰爭,普魯士軍隊迅速擊敗了不堪一擊的法國軍隊,佔領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1870年9月,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在色當向普軍投降,1871年,德法兩國簽訂《法蘭克福條約》,條約規定,法國將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割讓給德國,並向德國賠款50億法郎。同時規定在1872年以前,阿爾薩斯和洛林人可以自由選擇法國國籍。此後德國一直在國際上尋求對兩地佔領的國際合法化。在尋求合法化佔領的同時,德國也加緊了對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的煤礦和鐵礦資源的開發。
法皇拿破崙三世
普法戰爭後,法國對丟失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一直耿耿於懷,國內民族主義浪潮一浪高過一浪,1886年,法國發生布朗熱事件,這個事件表明,法國國內對德復仇的民族主義已經達到了高潮。法國歷屆政府一直都想收復阿爾薩斯和洛林,一直想儘快對德復仇,而德國也一直防備著法國奪回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
普法戰爭示意圖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為法國收復阿爾薩斯和洛林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一戰結束後,德國作為戰敗國,自然不得不將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法國。但是在一戰後,法國對德國竭盡所能的削弱,引起了德國國內的嚴重不滿,希特勒便利用德國國內對凡爾賽條約的不滿,建立起了法西斯統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出兵佔領了阿爾薩斯和洛林,二戰結束後,德國戰敗,將兩地歸還了法國,隨著歐盟的建立,德法兩國的關係也走向緩和。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刪除。
參考文獻:
1.(法)米蓋爾:《法國史》
2.(德 )赫伯特·格隆德曼:《德意志史》
3.(蘇)B·波將金:《外交史》
4.馬生祥:《法國的現代化》
5.陳婉瑩:《阿爾薩斯-洛林問題始末》
6.龔萍:《阿爾薩斯-洛林主權歸屬的幾次變更》
7.李潔珩:《從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爭端看法德民族主義發展》
本文由江南蓑翁團隊創作,版權歸江南蓑翁團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