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國新小口徑步槍:威力超過95步槍四倍,僅有M4一半尺寸重量

美國新小口徑步槍:威力超過95步槍四倍,僅有M4一半尺寸重量

美國陸軍實驗室最近的一次公開信息披露,給出了美國下一代步槍發展的驚人指標:能夠在600米外穿透4級防彈衣,初速比現有M4這樣的短管步槍高出一倍,但尺寸和重量卻僅有M4步槍的一半左右。

這種尚未正式公布計劃名稱和細節的新武器原型,目前正在阿伯丁試驗場進行測試。美方表示這種槍械僅需要10英寸(635px)長的槍管,就能推動彈頭加速到883米/秒;如果採用標準長度的24寸錐形槍管,能夠加速到1402-1752.6米/秒。

膛壓測定原理展示

老式膛壓測定工具,通過銅柱或者鉛柱的壓縮程度推算燃氣壓力

而這種巨大的初速提升,無疑需要遠超現有標準的燃氣壓力作為支撐,美方披露的數據是新武器的膛壓將提升到60-80ksi——即4218-5625公斤/平方厘米。現役中俄的步槍設計中,膛壓標準低於美國現有步槍標準,都是2900公斤/平方厘米。

美國軍方人員明確表示,這是要在步槍上實現120坦克炮級別的膛壓,而且明確指出這種設計是為了強化遠距離射擊能力、尤其是對付身穿防護裝備的目標,是基於對抗中俄這樣的大國對手而進行的性能規劃。

目前美軍披露,這種新武器並沒有採用美國陸軍下一代武器的6.8毫米口徑,是下下代裝備的技術。口徑的選擇上,除了技術成熟程度帶來的研發進度和生產成本問題之外,這很大程度上,也源於它強調要同時滿足室內近戰的需求。

圖:美軍下一代槍彈樣品

美軍現在公布的6.8毫米埋頭彈,從彈頭重量上看,實際上是原有7.62大威力口徑的變形產物(彈頭拉的更細更長,彈體採用先進技術的埋頭設計)。如果將其初速提升到1400-1750米/秒,其彈頭出膛的巨大動量,會使得槍械連續射擊的後坐力遠比當年M14還要猛烈;如果沒有外骨骼一類的技術輔助,這不是人的身體能力所可以控制的。

圖:95步槍

因此最有可能的情況是,這種新式武器的口徑本身不大,在傳統的5.x毫米級別,甚至可能更小;彈頭相較於現有槍彈更為細長,重量應該不會超過5.56毫米MK262彈頭的5克。若按此估算,這種武器的槍口動能可以達到7680焦耳的驚人水平——相當於傳統7.62x51或者7.62x54這樣大威力中間口徑的兩倍乃至於更高,達到95步槍的四倍左右。

美軍的發展方向,完全符合筆者在2013年文章《5.8mm功與過》中的論斷;雖然這個論斷,當時是用來否定5.8毫米通用機槍的設計理念基礎(傳統中口徑的威力在戰場上過剩)的:

「無數的實戰經驗一次又一次的證明:對於戰場上的槍械,威力永遠都是不夠的,從來不存在什麼過剩——過剩的只是後坐力和重量。」

嚴格來說,美軍的這種思路並不新鮮,實際上依舊是上世紀60-70年代彈道學研究的直接延續:

俄制6毫米槍彈,初速1150米/秒,僅論性能確實很強悍

圖:上中下分別是俄制5.45、6、7.62毫米彈

槍彈後坐力的基礎在於動量,重量或者速度增大一倍,動量都是增大一倍。但槍彈威力的基礎在於動能,彈頭重量加大一倍,動能也增大一倍;但如果速度增大一倍,動能就是原來的四倍。

因此要兼顧連發武器的低後坐力、高穿透和殺傷力,最好的辦法就是減輕彈頭重量,而大幅度提高槍口的初速。

但對於多數槍械來說,接近1000米/秒的初速已經是可以接受的極限。這背後存在兩個環節的疊加制約:

1. 傳統槍炮現在使用的固體火藥發射葯,爆燃時的燒蝕作用非常厲害。初速要上去,膛壓就要高;膛壓高了,爆溫也高;而溫度和壓力高了之後,槍管內部的壽命撐不住——特別是線膛槍炮的膛線起始部分。

2. 槍彈要打得准,最便宜、最可靠的途徑,是彈體像陀螺一樣自旋穩定;這就要依靠彈體變形、嵌入槍管的膛線中來實現。獲得穩定性的同時,槍彈與槍管的摩擦、燃氣對槍管的燒蝕破壞作用也大大加強了。

圖:雙35高炮

在線膛槍炮中,確實存在極少數初速千米以上的產品;比如中國從瑞士引進的雙35高炮(初速視炮彈種類而定,最高1175米/秒);但這種高指標,除了瑞士本身極其優異的槍炮身管製造技術、火炸藥技術作為基礎以外,依然有極大程度是因為高射炮用途特殊,對成本的容忍程度極高才能容許的。

在步兵槍械上,此前所有千米以上初速的小口徑方案研究,沒有一種投入實用化。比如俄國在蘇聯時期就開始研究的6x49毫米槍彈,初速達到1150米/秒。

圖:英國二戰坦克,40毫米炮上外接了一段錐形炮管附件,用於發射強化初速和穿透力的特殊彈種

目前美軍這種下下代技術,公開的技術措施只有一條,就是採用錐形槍管。這種身管在前端會逐漸收緊,變得越來越狹窄。這種設計其實早在一二戰期間,就投入戰場使用了,但其顯而易見的弊端——炮彈要從更狹窄的炮管里擠出去,帶來的磨損燒蝕必然要厲害的多,因此後來沒有主流型號使用它。

多數現代坦克使用的滑膛炮,取消膛線以後雖然能獲得更高的初速,但是高膛壓高燒蝕帶來的壽命問題依舊非常嚴重——只有幾百發。這樣的壽命對於坦克或許還能接受,但是對於步槍是完全不行的。

現在國產步槍的壽命在一萬發,西方產品在兩到三萬發之間。而且坦克火炮和高炮一樣,都是炮管計價上不惜工本的昂貴產品;步槍的用料做工,絕無可能按照同樣的成本標準去做以求得更高的壽命。

有一些方法可以做到高能量、高膛壓、低爆溫、低燒蝕,但種種缺陷會使得它們無法實用化。比如含水20%的LP1846液體發射葯,通過水的蒸發過程,可以吸收大量的熱量,產氣的同時有效降低爆溫和燒蝕。

圖:一種液體發射葯火炮的結構原理

由於槍械上不可能有複雜的發射葯噴注系統和點火控制系統,因此液體發射葯槍彈,只能直接把液體封裝在定裝的彈殼中。這就無法避免液體發射葯的核心弊端——點燃過程中,由於氣泡生成/潰滅所引發的膛壓波動劇烈,不可能得到抑制,這是足以引發炸膛的致命隱患。

在彈道學等槍炮基礎研究上,美國當之無愧是代差性領先的全球第一。但美國這個下下代步槍,要實現性能與壽命的極端衝突的有效克服,其要求之高是前所未見、甚至是超越現階段彈道學常識的。

這個項目前景到底如何?只能說有待於時間的證明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候知健 的精彩文章:

TAG:候知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