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出3個字的試卷,一半學生看不懂交白卷,答案蘊含大智慧
在民國21年,也就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時候,清華大學組織了一場入學考試。這場考試令人印象深刻。因為在這場考試中,有一道難題,難住了很多學生。題目要求考生作對聯,上聯為"孫行者",考生們則需要自行對出下聯。
這個題目考驗的是學生們的文學水平,看他們是否掌握了平仄以及對仗的能力。參加考試的人很多,可最後的結果是:有近乎一半的考生答不上來,交了白卷。
這完全出乎了出題人陳寅恪先生的預想。在那些作答的考生中,大多數人都是胡亂作答,有的對"豬八戒",還有的寫"唐三藏",絲毫沒有邏輯可言,這令陳寅恪感到無可奈何。他把試卷進行嚴格的批改和審閱之後,發現只有一個人回答正確,還有幾個人的答案勉強說的過去。大家是不是很好奇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考生的精彩答案吧。
看到這道考試題的時候,學生們都大吃一驚,壓根沒料到會有這麼難的題目,就連當時頂尖的優秀人才都懵圈了,大腦一片空白,毫無思緒可言,"孫行者"這與平常的對聯大有不同啊,這三個字該如何對出下聯呢?
想來想去,考試時間過去了大半,很多考生都解不出來,所以只好交了白卷。也有些學生思索良久,給出的答案是祖沖之。這個答案雖不能說是錯誤的,但是也算不上是最佳答案。從字面上看,說的過去,從意思上解釋也大差不差,因此,寫出這個答案的同學給了及格。
水平再稍微高點兒的學生答出了王引之,相比於祖沖之,這個答案蘊含的意義就多了一層,但這仍舊不是最好的答案。如果換做是你,你會如何作答?你心中最好的答案又是什麼呢?當時,在眾多考生中,大部分的同學都想不出來,只有一個位同學胸有成竹的對出了下聯,並且還得到了滿分,這個最好的答案就是"胡適之"。
當時陳寅恪先生負責出考試題,突然又遇急事需要出差。他先出了一道作文題,隨後發現時間有點來不及了,又出了這一道對聯題,只有短短的三個字,陳寅恪先生萬萬沒想到學生們居然答不上來,當時先生很是生氣。
不過還好,有一些學生答得相當不錯,從文學方面來說,"孫行者"中者字在文言文中算作虛詞,所以有學生回答"祖沖之",之字也是虛詞,合乎情理。直到陳寅恪先生看到一位學生的答案是"胡適之"的時候,他終於眉開眼笑,頻頻點頭表示滿意。
"孫"對"胡"是姓氏對姓氏,"適"在文言文里的意思是"到,行","行"對"適"屬於動詞對動詞,"之"字屬於虛詞,"孫行者"對"胡適之"是上好的絕對,這個答案真是妙趣橫生,十分工穩。
※如何理解啟功先生說的「楷書如行,行書如楷」?
※學習書法,一定要從楷書先開始嗎?為什麼?
TAG:松風閣書法日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