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剛需還是自嗨?國產IC直擊智能家居痛點

剛需還是自嗨?國產IC直擊智能家居痛點

剛需還是自嗨?國產IC直擊智能家居痛點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智能家居行業發展二十餘年來,應用場景百花齊放,卻始終無法引起消費熱潮。究其根本,無非是剛需程度不高、功能不夠智能、產品碎片化、數據信息易泄露、使用成本高等原因。對此,中國IC企業紛紛挑起重任,從晶元這一核心器件出發,攜手本土產業鏈一起推動智能家居邁入「黃金期」。

多方勢力爭奪主導權

家是每個人每天都要接觸的場景,因此智能家居成為業界追捧的熱點。國際數據公司IDC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智能家居設備市場將同比增長26.9%,出貨量達到8.327億台。另一項數據稱,到2023年平均每一個家庭會花費150美金(摺合人民幣1000元)去構建一個智慧家庭場景,最終將形成3億個智慧家庭,消費總金額有望超過3000億人民幣。

智能家居市場前景廣闊,引來不少科技公司積極入局,搭建自己的智能家居平台。目前,中國的本土智能家居產業鏈主要以大家電企業、互聯網企業、手機企業為主導。

剛需還是自嗨?國產IC直擊智能家居痛點

具體來看,大型家電廠商的國產化份額高,具有優良的產品基礎和用戶基礎,但存在傳播和營銷的短板;本土互聯網企業具有強大的流量優勢,積極推進智能硬體產業,逐步形成以智能音箱為中心的智能家居生態,但是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華為、小米等幾大國產手機品牌,手機市場份額多年來一直保持全球前列,以手機為入口的智能家居生態也逐步成型。

那麼,未來哪一方將會主導智能家居產業呢?作為一家物聯網晶元設計企業,芯之聯總經理鄒建髮指出,以上三股力量各有優劣,很難判斷哪一方會勝出,短時間內應該是多者共存。

他認為主導一個成熟穩定的生態鏈需滿足多個條件,其中要能給消費客戶帶來持續的價值、豐富的產品、良好的體驗等,還要讓生態鏈上的上下游公司活得滋潤且持續發展。「如果非要選擇一個,我覺得互聯網企業會成為智能家居的主導,圍繞智能音箱的家居生態陸續落地。」鄒建發說。

剛需還是自嗨?國產IC直擊智能家居痛點

深圳芯之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鄒建發

致力於射頻集成電路晶元設計的富芮坤副總裁牛釗也認為,目前三方都很難拿下主導權。他指出,從用戶的角度來看,要主導智能家居就必須給出一套令消費者稱心如意的全屋智能方案,或構建個性化的全方位智能場景,目前任何一方都無法實現。

剛需還是自嗨?國產IC直擊智能家居痛點

上海富芮坤微電子有限公司副總裁 牛釗

除了以上三大陣營, 運營商、房地產商、裝修設計公司等「新玩家」也將一展身手。在電源管理晶元領域頗有建樹的微源半導體總經理戴興科認為,預安裝市場才是培養消費觀念的最佳入口。

目前智能家居廠商的影響力在於展示家居的智能功能,即「家居還能這麼玩」;那麼智能家居「該如何構建」,它們很難展示出一個整體方案。戴興科說:「諸如房地產商的樣板房、裝修設計公司的圖紙、以及隔壁鄰居家的智能化裝修,這些真實可觸及的場景才能給消費者帶來巨大的衝擊,從而產生怦然心動的消費慾望。」

剛需還是自嗨?國產IC直擊智能家居痛點

深圳市創新微源半導體有限公司總經理 戴興科

市場到底何時爆發?

智能家居行業競爭異常激烈,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消費市場始終「叫好不叫座」,也是另一個尷尬的局面。

作為通用MCU、低功耗藍牙5.1晶元以及安全晶元供應商,納思達首席技術官丁勵指出中國智能家居產業存在的四個痛點:一是沒有建立統一的標準協議,難以實現不同設備間的互聯互通;二是產品性價比不高,消費者不買賬;三是缺乏有效的安全防護和數據加密,存在隱私泄露、數據被竊取等安全隱患;四是售後服務體系不健全,容易影響消費者的使用體驗。

剛需還是自嗨?國產IC直擊智能家居痛點

納思達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 丁勵

儘管如此,中國IC產品的出貨量也反映智能家居迅猛增長的趨勢。數據顯示,2018年Wi-Fi模組全國出貨量已超一億多片,幾乎所有的家電新品都搭配了「Wi-Fi+藍牙」的模組。

而智能家居產品中的核心器件—微控制器(MCU)出貨量也有所增長。據兆易創新產品市場總監金光一介紹,兆易是SPI NOR FLASH領域全球最大的Fabless供應商,2018年MCU產品累計出貨量已經超過了2億顆,其中GD32 MCU具備了高性能、低成本及易用性的差異化優勢,已經被諸多智能家居和智能硬體方案商所採用。

剛需還是自嗨?國產IC直擊智能家居痛點

北京兆易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市場總監 金光一

誠然,智能家居的市場帶動了國產IC市場的成長。但對於整個產業來說,僅靠一兩個細分市場來衡量前景,有些片面。鄒建發認為,智能家居是家居行業,是以人為本、服務於人的硬體產品,所以業界要討論的是:如何給客戶帶來價值。然而目前這一點探討得很少,智能家居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從業者不能自嗨。

戴興科認同這一觀點,並稱:「從家居市場的角度來看,智能家居市場不會有爆發、也不會有消亡。因為消費者對於家居的審美喜好會變化,那麼家居市場的規模就會保持成長,智能家居行業也就沒有天花板。關鍵是怎樣的產品既能帶來價值、又能令普羅大眾消費得起,這需要業界慢慢摸索。」

全屋智能的發展趨勢

展望未來,科技業界已經開始布局智能家居的下一站—智慧家庭,其中最關鍵的是全屋智能互聯。戴興科認為,如今手機廠商都在布局全屋智能系統,通過擴展產品品類來提升品牌價值。手機廠商在用戶基數、產品質量、軟硬體各方面更有優勢,全屋智能系統的發展將比傳統家電廠商更加迅猛。

丁勵表示,全屋智能面臨技術不夠成熟、產品功能單一以及投入成本高等挑戰,如何創造並滿足用戶剛需的場景需求、建立真正的生態系統是全屋智能急需解決的問題。降低消費者的使用成本,是全屋智能實現全民化的途徑之一,但僅僅在這一方面做文章是不夠的,良好的產品使用體驗以及可靠的售後維護將是各大廠商的關鍵動作。

對於即將到來的5G通信,丁勵還談到,5G通信技術具有的強大連接性能和傳輸速率,能為智能家居提供相對統一的網路標準,將推動智能家居產業呈現爆髮式的增長。

牛釗認為,未來全屋智能將會由Wi-Fi和藍牙兩個協議主導。Wi-Fi的特點是帶寬大,缺點是功耗相對高,組網不自由;而藍牙的特點是功耗低,帶寬小,可以自由組網,並且任何一部手機都能隨時隨地接入。兩者剛好能相互補充、取長補短,更好地實現全屋的網路覆蓋。

對於全屋智能的龐大市場,國產IC企業將會如何抓住機遇呢?戴興科的回答非常坦率:「把客戶面做廣,多做幾家客戶,總有客戶會成長起來的。」

牛釗分析道,全屋智能要經過三個發展階段:首先是網路家居,其次是人性化的人機交互,最後是萬物互聯,家電收集並把數據上傳到雲端,經過人工智慧分析後實時地反饋給用戶,帶來全新的用戶體驗。

「富芮坤的產品規劃會緊隨這三個趨勢推進。第一步,會把藍牙組網作為Wi-Fi的補充放到家電產品中,目前已經實現;第二步是利用藍牙晶元的處理器進行邊緣計算,實現本地音頻的實時識別與反饋,用戶可以方便地使用手機自行更改特殊的操作指令和提示聲音,通過藍牙更新到家電產品上,使得家居更個性化、賦有人情味,目前正在推廣階段;第三步Wi-Fi+BLE的SoC,可以直接對接雲端的大數據,結合本地的信息實現全新的用戶體驗。」牛釗介紹道。

芯之聯非常看好全屋智能的升級趨勢,並且也做好了相應的準備。「芯之聯的物聯網產品線非常豐富,包括高性能MCU控制器、Wi-Fi產品、Wi-Fi+BT Combo產品、以及2.4/5.8GHz雙頻產品等,基本上可以覆蓋智慧家居中的語音控制類和數據透傳類兩大應用,如:音箱、Wi-Fi插座、智能家電、電池門鈴等。」鄒建發補充道。

貿易戰下國產IC的新機遇

2019年以來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國產IC在最困難的時候反而展現出更蓬勃的生命力,令舉國上下為之振奮。在採訪過程中,幾位受訪者不約而同地表示:貿易戰的總體影響利大於弊。

鄒建發表示,就本土IC企業來說,2019年的貿易戰將是一個發展機會。貿易戰讓產業上下游都清晰認識到危機,產生更加堅定的合作意向,促使大家攜手共同發展。但不管有沒有貿易戰,那些商業本質上有競爭力的本土IC企業終將會嶄露頭角,貿易戰可能只是加速這個進程而已。目前芯之聯在堅守品質紅線的基礎上,持續堅持以低功耗、高品質來構建核心競爭力。

戴興科指出,貿易戰對國產IC是有利的,但企業也需要具備堅實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國內有1600多家IC設計公司,營收上億、人員規模上百人的企業數量只有50~60家左右,它們才是有潛力的中國IC公司。微源半導體早已完成技術、產品的再升級,也達到了過億營收,擁有穩定的技術團隊,正好貿易戰帶來了更多的關注,我們將把握住這個風口。」

丁勵認為無論外界大環境如何,國內企業都應該增加研發投入,擴大技術人才儲備,實現核心技術的自主、獨立和創新。同時也要加大企業間技術以及資源的互補,減少國外供應鏈斷裂帶來的不良影響。

中美貿易戰對國產IC也提出了新挑戰。如海外市場,某些國外客戶會不會對「國貨」產生貿易偏見,需要國產IC企業額外考慮。再如一些關鍵技術,如ARM架構等,一旦國外全面限制,國內企業就會受到巨大的衝擊。「對此,富芮坤年底即將發布的下一代藍牙SoC產品會使用雙核架構,一邊是我們熟悉的ARM架構,另一邊是RISC-V的構架,努力補齊短板。」牛釗介紹道。

呼籲亟需更多的試錯機會

對於貿易戰話題,國產IC業者的態度均較為樂觀,同時他們也呼籲,國產IC亟需產業和市場給予更多的試錯機會。

早前,國產IC進入家電品牌供應鏈的門檻很高,不僅要考察產品的技術水平、品質水平,還要考量企業規模、產業排名、下遊客戶等硬性標準。國產IC本來就是後來者,剛起步就要邁過這些門檻,談何容易!

中美貿易戰發生後,這一現象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以華為為首的終端廠商降低了嚴苛的入門標準,讓國產IC有機會在同等性能上與國外廠商正面PK。在某些本土優勢領域上,終端品牌甚至會主動尋求合作,派出專業團隊與IC團隊共同推進產品落地。

戴興科表示,如今國產IC暫時沒有能力滿足高端市場,都在中低端市場激烈競爭,利潤被壓得很低,大家都是苦中作樂。而每一個成熟的產品都需要去試錯,需要大量的市場檢驗,這是所有產業的成長規律。所以,國產IC廠商希望與終端品牌有更多合作的機會,一起成長和進退。

牛釗也呼籲,在高端市場中國IC產業與國外存在較大差距,根本原因在於國內起步較晚,要在短短的二十幾年間追趕上國際先進水平,很不現實。因此國產IC在不斷縮小差距的過程中,亟需終端廠商給予更多的機會,更寬容一點,不斷摸索、不斷試錯,或者一起推進產品落地,目前國內IC廠商正缺乏這種推動力。

本文為《國際電子商情》2019年7月刊雜誌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電子商情 的精彩文章:

高端MLCC年底集中達產,日韓領頭改變「遊戲規則」
國內首條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生產線點火,9月量產

TAG:國際電子商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