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藥點兵將,君臣佐使開出方

中藥點兵將,君臣佐使開出方

中藥點兵將,君臣佐使開出方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點兵點將、騎馬打仗。」 菊花、桔梗、薄荷、甘草、知母、連翹……百草園裡 這些常見的中藥隨處可見,想必大家都認識了。可哪個是兵?哪個是將?這裡就要講講「用藥如用兵」的中醫文化。

中醫用中藥治病,但更準確的說法是中醫治病用的是「方」。「方」,是根據疾病治療原則,用不同中藥組合而成的方劑。所以,中醫把開具處方的過程稱為「開方」而不叫做「開藥」。

每一味中藥都有自己獨特的性味和功效,是治病的基礎,所謂「葯有個性之特長,方有合群之妙用」。

病邪好比是敵人,藥物好比是士兵,治病如同打仗。清代名醫徐大椿所著的《醫學源流論》中,有一篇「用藥如用兵論」,說的就是治病和用兵是一樣的道理。

中藥點兵將,君臣佐使開出方

通過「望、聞、問、切」辨證的過程,了解了疾病的病位和病性,兵法上叫「知彼」;同時知道每味葯的藥性,如司令了解軍團,兵法上叫「知己」。「知己知彼」而用藥,「百戰不殆」也。

葯在處方,既如領兵打仗,又似官居朝堂,方內諸葯的角色配置,最能體現施政者的用人之道。所以,國有帝王將相,葯分君臣佐使。

君臣佐使本是一個政治術語,古代醫藥學家將其引入藥物配伍組方中,以國家嚴格的等級管理體制來說明每一方劑中各葯彼此之間的組織配伍關係。

《素問·至真要大論》:「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應臣之謂使。」

君臣佐使的組方原則在春秋時期的《素問·至真要大論》中就初見肇端,並經歷代補充、引伸之後, 已被約定為方劑配伍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君臣佐使,那都是啥呢?

中藥點兵將,君臣佐使開出方

君葯:乃是方葯中最管事的,是組方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藥物,是針對主病或主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

中藥點兵將,君臣佐使開出方

臣葯: 必然是輔助君葯加強治療主病或主證的藥物或者是針對兼病或兼證起治療作用的藥物。

中藥點兵將,君臣佐使開出方

佐葯: 一聽名字就知道了,輔佐之意。即協助君葯、臣葯以加強治療作用,消除或減弱毒性的藥物;

中藥點兵將,君臣佐使開出方

使葯: 即具有調和方中諸葯作用的藥物。

君葯是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在一個方中,君葯是首要的、不可缺少的;臣葯和佐葯的作用是輔助君葯;使葯的作用是調和方中諸葯,四者各司其職。

如治療脾胃氣虛的「四君子湯」由人蔘、白朮、茯苓和甘草等4味葯組成,主要功效是補益脾氣。方中人蔘為君,甘溫益氣,健脾養胃。臣以苦溫之白朮,健脾燥濕,加強益氣助運之力;佐以甘淡茯苓,健脾滲濕,苓術相配,則健脾祛濕之功益著。使以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葯。四葯配伍,共奏益氣健脾之功。

而同一藥物在不同方中的作用也可能不同,例如:甘草在大多數方中是使葯,主要作用是調和諸葯,但在「炙甘草湯」中它就是君葯,主要作用是甘溫益氣、緩急養心。

中醫所用方劑,發揮的是綜合性治療作用,一個方的功效絕不是單味藥物功效的簡單疊加,體現了古人的智慧和整體辨證思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顧建文教授醫學科普 的精彩文章:

女記者體驗日本體檢
想長壽,就要帶點病

TAG:顧建文教授醫學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