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13歲臨帖手稿及老師批註,首次曝光

乾隆13歲臨帖手稿及老師批註,首次曝光

眾所周知的乾隆是一個治國能手,在位期間國泰民安,萬物欣欣向榮。同時,乾隆是一個對書畫近乎痴迷的皇帝,一生留下的書畫作品近萬件。

乾隆13歲臨帖手稿及老師批註,首次曝光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最有名的故事就是,乾隆為自己最喜愛的三件作品建立「三希堂」的故事。乾隆實在太喜歡《快雪時晴帖》《中秋帖》和《伯遠帖》了,於是他在自己住的養心殿西暖閣,隔出一個小屋,命名「三希堂」,以供自己對這三件法寶欣賞和臨摹。

乾隆13歲臨帖手稿及老師批註,首次曝光

三希堂

這三件藏品能讓乾隆茶不思飯不想,每每初雪來臨,都要先拿出《快雪時晴帖》仔細觀摩一番,高興了就題一下字,印一下章,後人統計,僅《快雪時晴帖》就被乾隆題字70餘次,印章170多枚。

乾隆13歲臨帖手稿及老師批註,首次曝光

快雪時晴帖

可能很多人評價乾隆的書法造詣並未達到登峰造極的地位,但是其實乾隆一直是一個學霸般存在,據說6歲便熟讀四書五經,5月份故宮舉辦的「幾暇怡情——乾隆朝君臣書畫特展」就首度曝光了乾隆在13歲和25歲的臨摹作品。

乾隆13歲臨帖手稿及老師批註,首次曝光

乾隆13歲時臨摹趙孟頫晚年楷書《漢番君廟碑》,筆法有些生硬,紅字為當時的老師評語「用墨太濃,字未端正」。

乾隆13歲臨帖手稿及老師批註,首次曝光

第二幅為13歲時臨《多寶塔碑》。

乾隆13歲臨帖手稿及老師批註,首次曝光

這幅仿寫作品是乾隆登基前最後的手稿,因為登基後便為「御筆」了,再沒人敢給與評語。

儘管有人說,乾隆為很多名作的題字是「毀了原作」,其實現在流傳下來的很多珍貴藏品,都得益於乾隆的收集和珍藏,才留給後人一筆重要的財富。

乾隆13歲臨帖手稿及老師批註,首次曝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易 的精彩文章:

看古人怎麼批田楷,太逗了…
全國罕見!篆隸合一的「買地券」......

TAG:書法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