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辛詞中用典最精闢的一首,感愴雄壯,盡顯英雄本色

辛詞中用典最精闢的一首,感愴雄壯,盡顯英雄本色

辛詞中用典最精闢的一首,感愴雄壯,盡顯英雄本色

在辛棄疾的詞作中,最富盛名的當然是那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它節奏明快,態度鮮明,悲愴懷古,朗朗上口,更是因為包含極大的愛國熱情而成為了膾炙人口的名篇,長年累月入選中學語文教科書。這首詞最大的特點就是用典多,而最為人詬病的也是用典太多。在當時抗金名將岳飛的孫子岳珂,就像辛棄疾提出了這個問題,辛棄疾也表示贊同。

因此,儘管後來對這首詞讚頌不已,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楊慎還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列為辛詞第一,但實際上,這首詞在用典上是褒貶不一的。反觀辛棄疾在同時期另外一首懷古詞,卻被認為是用典最精最好的。它就是《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江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辛詞中用典最精闢的一首,感愴雄壯,盡顯英雄本色

這首詞創作於開禧元年前後,辛棄疾正擔任鎮江知府,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同時創作的。而且兩者在題材上都有驚人的相似,都是懷古之作。說是懷古,其實更多的還是感嘆時政。辛棄疾出身於山東,而且他出生時當地早已被金國所佔領。然而,辛棄疾卻更認同南宋朝廷,響應了耿京起義。起義失敗後,他又顯出非常卓越的指揮才能,帶領一支部隊跨越千里,輾轉投奔了南宋。

在辛棄疾心中,他做夢都想建功立業,打回中原收復故土。但是,由於南宋朝廷的軟弱,這個願望一直不能實現。直到開禧年間,主戰派開始佔據主流,這才讓辛棄疾看到一線曙光。

辛詞中用典最精闢的一首,感愴雄壯,盡顯英雄本色

雖然沒有《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那麼出名,但許多人普遍認為,這首詞中,辛棄疾用典十分精闢到位,更為含蓄自然,而且也有經典名言點綴,同樣是一首千古流傳的佳作。詞中的三問三答,更是讓人回味無窮。

在上闋開頭,詞人就劈頭一問「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當時金與南宋以淮河界,而辛棄疾站在長江邊,極目遠眺,自然是在以此按時,原來的神州已經山河變色了,國家的邊境也就是在這北固樓,在鎮江這處險境。

辛詞中用典最精闢的一首,感愴雄壯,盡顯英雄本色

此時此景,就連普通人也會發出很多感慨,更不用說包含深情的辛棄疾了。但他話鋒一轉,又是一問:千古興亡多少事?這個問句,很明顯將作者的思緒由空間轉移到了時間上。千古興亡,真是說不清道不明,到底經歷了多少往事?

作者馬上給出了答案,那就是「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原來,詩人從長江水的奔流不息,聯想到它與歷史長河是何等相似,千古的人和事,都如同這江水一樣,奔騰萬里,一去不返。這句「不盡長江滾滾流」源自於杜甫《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大有悲愴悠遠之感。

辛詞中用典最精闢的一首,感愴雄壯,盡顯英雄本色

上闋寫的是景,下闕一開始主人公就出場了。「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說的是三國時期孫權,他只有十九歲就繼承父兄之志統治江東,統領千軍萬馬,在江南百戰建功。此處,辛棄疾極力渲染孫權的雄姿英發,更是又以一個問句發人深省:天下英雄誰敵手?

馬上,詞人就將答案揭曉,那就是曹操和劉備。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青梅煮酒論英雄」,但當時《三國演義》並沒有成書,辛棄疾應該是從《三國志》中曹操對劉備所說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劉備)與操耳」這句話產生的靈感。

辛棄疾將佔據北方廣大土地的曹操以及漢朝宗室之後的劉備作為配角,來襯托孫權的偉大。並且再次引用《三國志》中曹操對於孫權的評價,高呼「生子當如孫仲謀」!

辛詞中用典最精闢的一首,感愴雄壯,盡顯英雄本色

其實,在辛棄疾的一些著作中,特別是在著名的《美芹十論》中,對於孫權的評價並不高。但在此時此地,辛棄疾卻放大他不畏強敵,勇於挑戰的優點,不惜代價地誇張,就是為了能夠喚醒朝廷的進取型,能夠實現恢復中原的遠大抱負。

只可惜,南宋朝廷甘於偏安一隅,即使有韓侂胄的北伐,只不過是為了給自己貼金,完全沒有全盤計劃。面對這樣格局的朝廷,辛棄疾也只能徒嘆奈何,並在數年之後,抱著極大的遺憾離開了人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