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教師打掃天花板,掉下個木疙瘩,專家檢驗後:應立即無償獻給國家

教師打掃天花板,掉下個木疙瘩,專家檢驗後:應立即無償獻給國家

1982 年11 月18 日,新華社播發了一條簡明通訊:「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的『旨准』木印璽,最近在南京文物普查中發現。」一石激起千重浪,引起了史學界和新聞界的轟動。

1864年,天京被曾國荃攻破,而洪秀全的金璽、玉璽被作為戰利品送往北京。第二年後,洪秀全金璽被盜,慘遭熔化為金條。玉璽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但對這枚玉璽,學界一直存有真偽的爭議。

南京瞻園路173 號,曾是一個粉牆小瓦木質結構的清代建築。這裡原本作為私宅,解放後被收為國有。20 世紀50 年代,後來作為教師的張大仁,隨母親一同住進了瞻園路173 號第三進東廂房。

據張大仁說,這所房子頗為蹊蹺,經常有異常響聲,家中的物品也經常丟失。更驚奇的是,只要張大仁發燒,總會夢見一大群古代小人,頗為詭異。

1975 年初夏,張大仁突然奇想,決定打掃一下天花板,免得後從縫隙中落灰落臭蟲。在打掃中,突然天窗木斗旁,發現了一個方形的木疙瘩,積灰至少有半寸厚,朝下的一面似乎還刻有字跡。

他取下木疙瘩,原來是一枚大印。11.7 厘米見方,2.4 厘米厚,上刻雙鳳朝陽,邊飾五爪立龍,下為福山壽海,正方形雙框中正書「旨准」兩字。粗有文化的張大仁認為,這個木疙瘩或許和皇帝有關。然而當時正值文革,而兄弟倆也沒有文物保護的經驗,於是將木疙瘩長期放置於工具箱中。當地板腐壞時,還墊過桌腳。

1982年8月,南京全面開展文物古迹普查工作,雨花區文物普查辦公室因缺乏人手,擬從文教系統中抽調一名教師協助工作。而作為教師的張大仁,有幸被文物局抽調。

當年11月,張大仁無意中向同事們透露,自己家中藏有一個木製的疙瘩,看起來很像古代印章,還刻有「旨准」二字。同事們一聽,都驚訝地跳了起來,他們紛紛說:「這可是皇帝的印章啊!趕緊拿來看看!」

經過專家們的分析,發現這枚木璽是天王洪秀全專用的物品,已經失傳了100多年。太平天國史權威羅爾綱前輩聽說此事後,立即從北京趕往南京,當他看到這枚被洗刷過的印璽時先吃了一驚,以為是贗品。但仔細一看又開心地笑了,因為他看見了沒有洗刷掉的紅色印泥。

這個木璽到底幹啥用的呢?學者們解釋,這枚印章由太平天國「刪書局」專用。太平天國時,洪秀全頒布了嚴格的文化出版審查制度,自上古以來的古籍,無不按照洪秀全的意志予以了篡改。例如四書五經乃至於二十三史,都遭到了刪改。

根據「刪書局」的規定,所有書籍必須蓋上木印璽方可出版,否則一律以妖書論處。現存的太平天國文獻《天條書》《太平禮儀》《天朝田畝制度》等數10 種天國國印書的首頁都蓋有天王的木印璽。

這枚木璽之所以會出現在南京瞻園路173號,是因為這裡正是「刪書局」的所在地。繁忙之時印刷工人達百餘名之多。天京陷落時,「刪書局」的官員為防止木璽落入清軍手中,於是將之藏在天花板上,直到100多年後被發現。

木璽被驗明正身後,張大仁在專家的建議下,將木璽無償捐給了國家。上個世紀的同志,就是有這樣大公無私的覺悟。如今,木璽已被妥善保存於南京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陶陶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韓國有一本古籍,解開一歷史之謎:難怪朱元璋不將朱棣立為太子

TAG:陶陶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