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老兵孫冬芳:當兵29年,他「只幹了四件事」

老兵孫冬芳:當兵29年,他「只幹了四件事」

來源:央廣軍事·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黃建建

「孫冬芳」,這個名字聽起來感覺帶點兒文藝范,但你如果見過這個人,或許就不會這麼認為了……

1米85的大個,面相方正,膀大腰圓,操著一口濃濃的山東口音,被官兵親切稱為「大老孫」。

在許多年輕官兵眼中,他幾乎無所不能,什麼事到他那兒都能變得輕鬆愉快,但他自己卻說:當了29年兵,只干成了「四件事」。

23名「徒弟」走上了重要崗位

張宏福、趙東、李培勇……這些都是孫冬芳的得意門生,在單位都是佼佼者。其中,孫班長最為驕傲的是2017年入伍的新戰士黃振東,別看他個子矮小,卻有的是力氣。

今年3月的一天,黃振東為了搞懂電瓶不供電方面的問題,大中午頂著烈日的燒灼抱起一個90多斤的電瓶來到孫班長面前請教,刨根問底弄了個明白。

就是這麼一股子拼搏勁兒,一個好學,一個肯教,黃振東在短短一年時間裡,從什麼都不會到一般裝備修理輕車熟路,成為孫班長逢人就誇的「愛徒」。據指導員王慧超介紹,連隊一半技術骨幹都出自於孫冬芳麾下,有的還被上級評選為技術人才尖子。

4種型號裝備成了親密戰友

2014年,魯甸發生6.5級地震,工兵連同樣也接到了執行抗震救災任務。孫冬芳駕駛著戰車和裝填的炸藥,僅用了3個半小時便打通了通往重災區的唯一道路,為後續救災物資順利進入災區開闢了坦途。

「大老孫」常說:「裝備和人一樣,你對它好,它自然就聽你的!」無論是裝備訓練還是任務施工,不管多累,他必須要先給裝備來個「全套服務」,從頭到尾仔細檢修一番,小到螺絲釘,大到履帶,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它們。

今年年初,部隊轉場歸建,20噸重的集裝箱要從火車上卸下來,幾個老骨幹登上那台有著10多年「兵齡」的吊車,任憑如何操作,吊車依舊「不聽使喚」,連隊領導見狀,把正在忙著卸載其他裝備的孫冬芳叫來。

「大老孫」登上車後,加油、上檔、微轉方向盤,動作不慌不忙,就像使喚他的手腳一樣靈活。吊鉤穩穩地勾著集裝箱鋼絲繩,乖乖地按照「大老孫」的「旨意」挪來挪去,最後,集裝箱平穩安全著陸,在場的官兵情不自禁歡呼鼓掌。

近萬次裝備故障順利排除

鏟車、挖掘機、推土機、吊裝機……任何工程機械故障,即使別人百思不得其解,到孫冬芳那裡,基本上不出一會,問題便迎刃而解。

前不久,孫冬芳正在夜訓場上訓練。一台相對較舊的小型車輛從他身邊駛過,一股並不明顯的塑料煳味立刻吸引了孫班長。「不好,這輛車有問題。」憑著豐富的經驗,孫班長果斷叫停車輛。

檢查發現,整車電器線路過熱,而由於電線的塑料外包皮較薄,所以氣味不是很大。據了解,電線燒損後的危險指數是非常高的,如果沒及時發現,很容易造成電路徹底損壞,甚至整車自燃的危險。

29年來,孫冬芳先後經歷四種型號裝備更新換代,他清楚地記得每台裝備何時「入伍」、何時檢修、易發何故障。多年來,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他已經跟它們分不開了。

成了「00後」心目中的兵叔叔

在孫冬芳印象中,貌似「00後」有些不太一樣。新戰士王治全去年剛入伍,活潑開朗,在單位大家都叫他「活寶全」。

一次訓練結束後,看到孫冬芳與軍犬「哨兵」走過來,王治全便打起了招呼:「老兵叔叔您和"哨兵"幹嘛去了呢?」孫冬芳一聽,頓時不樂意了:「我還年輕著呢!」

話雖這麼說,私底下他仍保持著一顆童心,每次組織業餘文化活動,孫冬芳總要和「00」後新戰士組隊。「快!進攻!」不久前一場籃球友誼賽,孫冬芳和幾個小年輕在「戰場」上叱吒風雲,最終取得了比賽的勝利。當有人問及孫冬芳帶兵經驗時,他永遠都是一句話:「帶兵要帶心,寵兵要有度。」

多年來,「大老孫」無形中成了大家眼中的知心大哥、交心叔叔。也正是因為有著像他這樣的一線帶兵人,基層部隊才有了更良好的氛圍。

近些年,上級組織的各類工程機械操作、維修比武,金榜上總會出現他的名字。這就是孫冬芳,上車能戰鬥,下車能維修。

(央廣軍事·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70年前,我軍誕生了「八一」軍旗和「八一」軍徽
「魔鬼周」極限訓練:biubiu 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TAG: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