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解析陸金所:7年發展歷經4大階段

解析陸金所:7年發展歷經4大階段

2012年3月,陸金所上線運營。

彼時互聯網金融還不是一個特別火爆的辭彙,少數平台開始面對這一項「創新型業務」作出嘗試。隨後的三年內,市場蓬勃發展,從業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神州大地開啟了熱火朝天的互聯網金融創新熱潮。

這場轟轟烈烈的熱潮在2016年金融領域嚴監管時代到來後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熱詞是「金融科技」。

提及金融科技,陸金所聯席董事長兼CEO計葵生在第四屆國際保險節上講到一個有趣的觀念:「金融科技發展擁有四大階段,即金融線上化、線上平台化、平台生態化、生態智能化。」

計葵生所掌舵的陸金所早在2016年,便已不再與P2P劃等號,業務多次轉變或豐富,在其觀點中金融科技的四個階段分別都做了什麼?

由網貸平台到綜合財富管理平台的大跨步

據計葵生介紹,陸金所的商業模式分為4個階段不斷演化:網貸平台與線上運營階段可稱為1.0時代;隨後成為跨業經營的開放平台可稱為2.0時代;2015年後不再專營P2P業務轉向綜合財富管理平台是3.0時代;2018年後對金融科技的不斷應用稱為4.0時代,規劃智能線上財富管理平台。

最早期,P2P是陸金所唯一的商品,P2P平台和陸金所之間直接可以劃等號。但單一產品所能創造的價值有限,這並不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陸金所想看到的。

2016年底,陸金所作出重大轉變:P2P業務交由陸金所全資子公司陸金服專營,陸金所則成為一個金融產品的開放平台。儘管當時,陸金所P2P產品的交易量在國內排第一。平安集團總經理任匯川當時表示:陸金所不等於P2P,陸金所包括四類業務,即P2P、C2C(個人與個人間電子商務)、B2C(企業對個人電子商務)和B2F(機構客戶和金融機構之間資產轉讓)。

構建多層次的產品體系來提升用戶黏度是陸金所第一次轉型的考量。P2P產品不再是擎天柱石,財富管理、消費金融、機構交易等功能開始嶄露頭角。支撐起陸金所進行重大轉變的,並不單單是此前的數據積累與客群引入,還包含對科技的應用能力。

2015年其推出了投資者適當性管理體系,該體系主要包括「投資者評估(Know Your Customer, 簡稱「KPC」)、產品風險評估(Know Your Product, 簡稱「KYP」)。據其介紹,該體系利用大數據技術、機器學習等在資金端對投資者進行「精準畫像」,並提供智能推薦服務,能實現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與產品風險的精準匹配,將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人。

計葵生曾表示,KYP和KYC是金融科技合規發展的重要基礎,核心點是怎樣讓客戶去購買最適合他的產品。要真正做到投資者保護,首當其衝的就是要讓產品和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之間做到適當匹配,而這必須以產品和投資者兩端的精準風險評估為基礎。

在綜合財富管理平台大成階段,陸金所提供的產品包含現金管理類、固定收益類、公募基金、券商資管、私募基金以及保險產品等,不同產品的投資方向、存續期限、起投點、年化收益率以及風險等級各不相同,滿足不同理財需求、不同資產配置水平的客戶。

而今後及未來陸金所規劃的4.0時代是成為智能線上財富管理平台。

首先來看智能理財是什麼。

智能理財市場現狀:逐年躍升 漲幅約每年30%

近日,艾瑞諮詢聯合陸金所發布《智能理財4.0:2019年全球智能理財服務分級白皮書》(下稱白皮書)。白皮書認為,區別於傳統理財,概念興起於2016年的智能理財擁有緩解供需失衡、提升標準化服務水平、用戶價值導向、客觀實時理解客戶四大特性,可高效率、系統化的解決不斷變化的理財客群衍生需求。

網民紅利、監管鼓勵、技術發展、產品豐富、人力限制、個性需求、中產崛起七大驅動因素促使中國成為最具潛力的理財競爭市場。白皮書將當前機構理財服務智能程度劃分為四大等級,主要體現在交互體驗、智能匹配、投資者教育三個維度,即1.0理財自助答覆功能、2.0機器人理財助手、3.0智能理財交互系統、4.0智能理財服務生態,其中,3.0是目前智能理財行業最高發展水準。

短暫且高速發展的智能理財服務還面臨諸多不足。白皮書認為,當下智能理財服務的滿意度與適配性不足,智能化水平需進一步提高。智能理財服務需要五大核心要素:精準用戶畫像、金融專業能力、用戶意圖洞察、智能能力與信息服務能力。目前擁有以上能力並將之發展的機構呈鼎足態勢:傳統金融機構線上平台,互聯網一站式綜合平台、垂直化平台是智能理財服務商的三大主要潛在選手。

陸金所作為互聯網一站式綜合平台,且在規劃中提及成為智能財富管理平台,靠什麼?

逐鹿智能理財領域? 科技永為第一生產力

陸金所衝擊智能理財領域的武器是一個龐大的體系——「智能理財交互系統」,這一系統擁有三大核心能力:精準畫像、選時與交互。陸金所首席運營官崔永平認為,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變化,整體理財客群的年齡結構、性別結構、區域結構都在發生變化,這些變化下對應的理財需要同樣發生變化,這是時時刻刻的。

但客戶本身或許並不能清晰、深刻的了解到這種變化。比如在理財過程中,客戶對自身的資產結構、盈虧曲線及可承受風險能力了解並不足夠到位,因為對自身的誤判或對產品結構的認知不清晰影響投資體驗。

在這種差異下,需要一種良好的交互實現對需求的快速響應,以應對不同風險承受水平、收益期望、財務狀況的客戶,這樣的交互是一種專業、個性化的服務。也正因用戶對自身、對行業不足夠到位的了解,才需要理財機構作為擁有龐大數據量及交易信息的「指導者」來彌補這種不足。

精準畫像層面,陸金所全平台底層布局了超過10萬個「神經觸點」,是業內首個全流程布點的平台。通過這些觸點,投資者投前、投中、投後的每一個理財動作都能被系統跟蹤,以便發現平台運營和客戶服務中的「斷點」,優化平台流程,提升服務的準確性與及時性。

在十萬觸點的底層基礎和原有投資者適當管理體系(KYC、KYP)基礎上,開發了 KYI(know your intention)即「意圖預測模型體系」,其核心功能就是「動態意圖識別與預測」的能力,整體識別率超過90%。基於對用戶充分了解,自然擁有選時能力,在合適的時間提供合適的服務。

光有感知當然不夠,重點是依據感知到的信息與客戶進行交互。這裡的交互不應只是傳統的菜單設計的對話模式,而是一種開放式服務。

「整個投顧階段我們不僅會面向客戶和資產之間的匹配,也包含收益跟蹤安排,包括和財務狀況相匹配的資產結構,還有風險匹配的能力和情況,以及客戶流動性管理角度出發需要去做的一系列產品調整、持倉調整安排的建議。」

「我們覺得這種服務某種程度上價值遠遠大於產品的推薦,因為每一個人的需求在當下都是有可能會發生變化的,這些變化是你無法判斷的,甚至基於一種模型也不可能做到完全100%的準確,一定是需要後續和客戶不斷的互動、數據的積累、偏好的把握,然後才能做到更精準的匹配。」

那如何與客戶互動的?

金融科技自然不可能為人工增加負擔,智能機器人也是陸金所的底牌之一。目前陸金所已經開始嘗試用智能理財機器人與用戶進行自然語言交流與開放式對話,並為用戶提供涵蓋賬戶查詢、產品諮詢、市場分析、投資者教育在內的各種金融服務。

這種交互成效顯著:陸金所平台的用戶服務交互頻率比以往提升了5倍,極大地提升了用戶服務面及響應速度。同時,人工智慧客服的問題解決率則提升了2倍。此外,陸金所嘗試利用區塊鏈分散式共享賬本、隱私保護等特性,在用戶授權前提下,將個人信息加密保存到區塊鏈,簡化用戶身份認證流程。用戶明確授權後的信息提供至不同機構間使用,降低機構成本,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未來對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不但能解決重複收集的問題,整個流程還可向監管透明,有利於進一步強化平台安全、透明、公開的特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零壹財經 的精彩文章:

15家城商行系消費金融公司業務解密:綁定流量巨頭 布局場景金融
銀保監會龐雪峰:消費金融公司在風控能力、合規經營意識等四方面仍存不足

TAG:零壹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