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教師談:引導學生豐富作文內容

教師談:引導學生豐富作文內容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當下,不少初中生的作文內容貧乏、缺乏鮮活的生活。或選材範圍狹窄,以學習、考試為題材的最多,寫友誼、親情的次之;或內容陳舊老套、單調乏味,好多同學熱衷於寫小學時候的事情。我們平時批閱學生作文,發現很多作文好像是些「熟人」,雖不至於千篇一律,但內容雷同程度較高,現實鮮活的生活,或者獨具個性的生活難以進入學生的作文。這是目前初中生作文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我們很多語文教師非常犯愁的難題。

那麼如何引導學生豐富作文的內容呢?以下途徑與方法可供參考。

一、觀察生活的精彩

我們一直要求學生要關注生活,在生活中找「米」,但做得不好、做得不夠。總有學生認為「沒有生活」,每天讀書、做作業,生活面十分窄,其實不然,宿舍的、操場上的、食堂的、教室里的,語文課上、音樂課上、體育課上,與家長之間、老師之間、同學之間,假期里、上學期間,學書法、學鋼琴、練跆拳道、甚至還有燒香拜佛、打坐的,等等,學生的生活,是豐富的、精彩的,須知,這樣的生活情景在平時是隨處可見的,誠如羅丹所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發現。只要我們用心靈捕捉生活的細節,寫作的源頭活水將永遠長流。這需要老師指導和示範,幫助他們學會關注生活的精彩。

如何指導和示範?在實踐中指導,遠勝於方法說教。我們要用明亮的眼睛觀察這精彩的世界,要善於觀察,勤於採擷,善於思考,勤於動筆。我嘗試一個5分鐘的小演講,開火車接龍,每天一位學生上講台敘述他或班級的近期生活,比賽誰講的精彩,老師點評、指導如何去觀察生活,怎樣發現生活中的精彩,讓學生慢慢練習如何將生活的精彩口頭表達出來並融於筆端。長期的堅持下去,學生的作文一定會呈現出精彩而鮮活的內容。

三、體驗生命的成長

學生關注生活的能力一旦提高後,積累的生活素材會逐漸豐厚起來,這還不夠,學生不僅要關注眼睛看到的生活,更要關注內心世界所感受到的生活,還需學會思考、感受,從生活中體驗生命的成長。初一第一學期第一次作文,我布置了寫《新學期新生活》,批閱時發現這樣兩個句子:「日月如梭,光陰似箭」「時間就像小溪的河水,一去不再返回」,雖然都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孰優孰劣,立見高下。前一個句子顯得老套、老氣橫秋,而後一個句子卻充滿了學生氣息,學生用心感受生活才能寫出這樣一個富有生活氣息的比喻,符合學生對時光的感受。

作文的過程不僅是展示生活的精彩,更是展示生命成長的過程。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作文指導以及與學生的日常交流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用心體驗和思考的能力,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感悟生活中蘊含的情和理,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和獨特的思考,在感悟和思考中,逐漸體驗到生活的精彩與生命的力量,培養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當然是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這樣,學生作文時,就會圍繞「題意」迅速過一下自己的「人生電影」(以近期為主),很快引發一些比較獨特的思考和人生體驗,激發出寫作的衝動,生活中生動的場景、真情的話語、善意的微笑等就會「原汁原味」地表現出來。這樣的作文在內容這個層面上是容易達到一類文要求的,由於寫的是自己的生活,展示自己生命成長的過程,寫作時容易進入情境,下筆有神,無需胡編亂造,無需藝術加工,一氣呵成,容易出彩,也最容易動情。因材料的獨特而避免與他人「撞車」,即使題材類似了,都是寫送雨披、發熱送醫院掛水等等,由於有獨特的體驗,那細節肯定不一樣,情感不一樣,文字感染力也絕對不一樣。另外,中學生特有的志向、情趣、習慣、語言色彩、生活節奏,有不少是很「新潮」的,甚至是「另類」的,這也會增強作文的時代氣息,增強作文的可讀性。

三、關注人格的提升

俗話說「物像主人型」,文也如此,文如其人,學生心中有「大氣」,寫出的文章就會有底蘊。這方面,不少老師重視不夠,我們更多的是通過作文教學來提升人格,我強調的是通過提升人格來促進作文水平的提升。學生作文,關係到語言能力(錯別字、病句等,這是語基問題,不能歸結為作文問題),關係到學生的思維能力(構思老套、立意不新),我覺得更關係到學生的品德與人格(素材的選擇、立意的深刻等)。聽過很多老師訓練立意升格的作文課,我發現大多數老師更多的是方法上的指導、技巧的運用,貼標籤式的,其實這是沒用的、虛假的,學生的思想認識及人格修養沒有達到那個高度,你怎麼教都教不好。同樣,作文內容是否鮮活、靈動與學生的格局、個性也有很大關係。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學生眼裡,他們關注的點不一樣。我班上有5分鐘的小演講,有些小調皮的學生,他看到的幾乎就是班上雞毛蒜皮的小事,而且都是負能量的,什麼自習課講話,同學打架啦,然後來上一兩句評論。同樣是一天到晚的學習,有的學生感到厭倦、充滿了痛苦感;有的學生認為這是中學生生活常態,坦然得多;有的學生認為這是實現人生理想必經之路,積極得多;有的學生認為求學的生涯也充滿了快樂,樂觀得多。我指導學生寫過《那一刻,我很幸福》這篇作文,一位同學是這樣寫的:「躺在病床上,爸爸忙著幫我搖床,媽媽端著雞湯一勺一勺的喂我,那一刻,我很幸福」,一位同學這樣寫道:「爸爸骨折後,星期天,我替換媽媽去醫院照顧爸爸,我和爸爸聊天,喂爸爸吃飯,爸爸很開心,那一刻我真的很幸福」,一個從自我角度,一個從給予的角度,都感受到幸福,也感受到學生不一樣的人格特質。還有一位同學寫到:「爸爸在外打工,我很想爸爸,暑假趕到爸爸打工的工地,爸爸見到我很高興,但我看到爸爸的憔悴模樣心酸不已,晚飯後,疲勞的爸爸很快就入睡了,在月光下,我依偎在爸爸的身旁,靜靜地數著爸爸的白髮,那一刻,我很幸福!」這樣的文章閃耀著學生美德的光輝。學生的格局、品德會在文字中自由地流淌出來,想掩藏都不可能。可見學生的人格對作文素材的選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培養學生的人格,讀書當是最佳、最捷之徑。特別是經典文化,蘊含著處世為人的哲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是人格培養的最為有效的載體,對學生的眼界、胸懷、志氣、品格修養的提高大有幫助。僅有閱讀是不夠的,這需要學生自己的思考、實踐、內化,才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修鍊完善的人格。閱讀《論語》,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我認為是人格的成長,因為《論語》有好多關乎心靈層面的東西。閱讀勃朗特的《簡愛》,簡愛這個女主人公的自愛、自尊、自強、善良、真誠等優秀品質,就會悄悄地走進學生的心靈。我們要力圖通過引導學生大量閱讀經典名著,從本質要義上提升學生的人格。

語文老師的言傳身教,也很重要,真正需要擔當學生靈魂工程師的應當是語文老師,我們平時的舉止、我們的談吐能夠彰顯我們的人格魅力,我們的品德、我們的志趣、我們對事情的看法、我們為人處事的態度都會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尤其在課堂上,對文本的解讀,對社會現象的分析判斷評價,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所表現出態度、情感、姿態以及價值取向,將會在學生心靈播下精神的種子,喚醒他們的自我意識。當然,學生的人格培養受多方面影響,一名教師的努力對學生的影響可能有限,但必須儘力去做,我相信學生作文水平一定會隨著他(她)人格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江蘇高郵外國語學校 趙桂珠)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詩文學習 的精彩文章:

歷史常識十七問,每問都精彩
北京海淀啟動家校社課程模式,《中華詩文學習》共襄盛舉

TAG:中華詩文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