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明朝《玩古圖》中的傳統服飾

明朝《玩古圖》中的傳統服飾

#中國傳統服飾#

【明 · 玩古圖】絹本 設色

作者:杜堇

規格:縱126.1cm x 橫187cm

館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杜堇(約1444年-1521年),明代著名人物畫家,原姓陸,字懼男,號檉居、古狂、青霞亭長等,丹徒(今江蘇鎮江)人,古籍燕京(今北京)。杜堇與同時期的沈周、金瓊等江南地區的文人有著頻繁的交往,其繪畫對明代著名畫家唐寅乃至以後的人物畫有很大的影響。成化年間,因進士試不第,遂以文人和畫家的身份居住在燕京。杜堇工詩文,善繪事,以人物畫著稱,精白描法,亦繼承南宋院體工筆畫。

明朝《玩古圖》中的傳統服飾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明 · 玩古圖】絹本 設色

此幅《玩古圖》為杜堇人物工筆畫的代表作,主要描繪文人於庭院中賞鑒古玩的場景。畫面正中描繪的是一主一客的形象,主人盤腿坐在正面圈椅上,微微側俯身賞看其右側桌案上的古玩,神情十分愜意。客人則躬身查看古鼎彝器,神情專註認真。畫面左側一名僕人手拿畫軸與棋盤走來,右側一名女官,正在芙蓉假山間撲蝴蝶。畫面右上方,則有兩名仕女正在整理桌案上的器物。配上梧桐芭蕉、湖石芙蓉,正是明代常見將玩古移至庭院的場景,這種場景也常見於唐寅、仇英(皆為明代著名畫家)等人的畫中。

明朝《玩古圖》中的傳統服飾

【玩古圖】中的主人服飾

如圖二中畫中主人頭戴幅巾,身著大袖直身袍。幅巾又稱巾幘,是指用整幅帛巾束首,從額往後包發,並將巾繫緊,余幅使其自然垂後,垂長一般至肩,也有垂長至背,用細絹製成,稱為「縑巾」,多為王公雅士首服;如果用葛布製作,則稱為「葛巾」,則多為布衣庶人戴用。主人身穿右祍交領大袖直身袍,腰系帶。直身袍亦稱為「直裰」或「直掇」,其特徵為前後中縫直通到底,接袖且寬,衣擺左右開衩,內外左右腋下系帶固定,在文人、士大夫間流行。直身袍里穿白色中衣。

明朝《玩古圖》中的傳統服飾

【玩古圖】中的客人(左)

圖三中客人頭戴緇撮,緇撮即黑色小巾,束結在頭頂的髮髻上,緇撮的兩角自然地後垂,也稱為束髻小巾。身穿寬袖大袍,腰間以帶系扎,神情專註。

明朝《玩古圖》中的傳統服飾

勞動人民的日常著裝

圖四中所畫的僕人著短褐,上衣下褲,腰系帶,便於勞作,是古代下層勞動人民的日常著裝。

明朝《玩古圖》中的傳統服飾

女著男裝

圖五中的女子身穿圓領袍衫,腰系帶,為女著男裝,衣服下擺露出紅色尖履。

明朝《玩古圖》中的傳統服飾

【玩古圖】中的兩名仕女

圖六中兩名仕女皆穿褙子,下著長裙。褙子,亦稱「背子」,樣式承繼宋代。南宋思想家程大昌撰寫的《演繁露》中提到「背子者,狀如單襦袷襖,特其裾加長,直垂至足焉耳。……正如今人背子,而兩腋有交帶,橫束其上。……兩腋各垂雙帶,以備禪之帶,即本此也。」 至明朝,褙子有合領和對襟兩種;畫中女子所穿為小袖褙子,通常為普通婦女的便服。褙子兩裾離異,前後片不縫合,腋下或後背垂帶,左邊仕女腋下帶子系扎,右邊仕女則無系帶。左側仕女腰部掛有「宮絛」,即在絲線中打上環節,中間串上玉佩,下垂至地,藉以貼壓裙服,保持體態優雅而美觀,裙擺處露出紅色尖履。右側仕女佩披帛。

明朝《玩古圖》中的傳統服飾

仕女妝容

畫中仕女梳三鬟髻,上面裝飾珠翠,並系有紅絲帶,均眉目含笑,以白粉暈染額頭、鼻中央、下巴等地,稱為「三白妝」,其形象嬌憨可愛。

明朝《玩古圖》中的傳統服飾

植物、山石刻畫

杜堇所繪《玩古圖》整體畫面和諧、完整,用筆頓挫分明,人物山石刻畫細膩,有南宋院體之風,總體意境與明朝畫家尤求所作《品古圖》有異曲同工之妙。

明朝《玩古圖》中的傳統服飾

從題款(圖七)中我們不難猜測,畫中所出現的玩古鑒賞的活動是十分高雅的,可使人博古通今、玩物養志、維持禮樂,而不僅僅在於玩樂與炫耀財勢。由此,明代「品古」「賞古」風氣的興盛程度,可見一斑。

#大明服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