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40年西線戰役之敦刻爾克戰役(一)

1940年西線戰役之敦刻爾克戰役(一)

對二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未來這個小小的頭條號會成為頭條裡面二戰資料最詳細的資料庫。

關於1940年敦刻爾克戰役,大量的二戰經典著作都有著詳盡的探討和研究,但在網路上,關於這場經典的戰役,卻大多是零碎的片段,並不能使人在整體上對這場著名戰役有著直觀的印象。作為對這次史詩級撤退行動的補充,二戰資料局斗膽為大家編寫一些適合網路閱讀的文章,還望諸位老師多加指教,並進行理性探討。今天咱們放送此次戰役的第一期文章——《敦刻爾克的戰略地位》。

1940年西線戰役之敦刻爾克戰役(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敦刻爾克重要的戰略位置

位於法國東北部的敦刻爾克地區,東接比利時,在西北方向則與英吉利海峽隔海相望,如果在地圖上簡單的標註一下,就會發現敦刻爾克恰巧位於低地三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國首都以及英法兩國首都的中心位置,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加之沿海區域水位較深,使得敦刻爾克在十世紀開始,就成為了諸多勢力角逐的重點地區之一,而法國,則一直到1662年,才最終以32萬英鎊的價格,從英國的查理二世手中買回了這座英吉利海峽地區最為重要的港口,將敦刻爾克真正的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人類社會步入近代社會之後,這座天然良港更是憑藉著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逐漸成長為法國的第三大港。

1940年西線戰役之敦刻爾克戰役(一)

一戰時期德國用於轟擊敦刻爾克的巨炮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敦刻爾克無可避免的又一次成為了歐洲戰場的焦點之一,成為了英國進入歐洲大陸最為便捷的港口之一,也正因為如此,德國人在1915年調來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巨炮「蘭格·馬克思」,在50公里開外的地方用750公斤的炮彈猛烈轟擊這座港口,威力巨大爆炸不僅給這座城市造成了近乎毀滅的打擊,更是讓此處的居民極為恐慌,紛紛逃離這個是非之地,結果到了1917年,原本擁有3.9萬人的港口,只剩下了7千人。為了表彰這些留下來的勇敢的市民,法國和英國分別在1917年和1919年,為這些人頒發了榮譽勳章。

1940年西線戰役之敦刻爾克戰役(一)

1940年5月21日至6月4日戰略態勢圖,可以清晰地看到交戰雙方的戰略布局

1940年5月10日,德國發動了入侵西線諸國的黃色方案,以B集團軍群為誘餌突入了低地國家,殺氣騰騰的撲向了法國邊境,而真正進攻的主力部隊A集團軍群,則悄悄的穿過了法國人疏於防備的阿登山區,直取法國歷史上的蒙羞之地——色當。保守的法軍戰略高層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危險境地,依然堅持將自己的精銳部隊和英國遠征軍一起調到了比利時地區,意圖禦敵於國門之外,結果此舉正中德國下懷,德國A級團軍群的裝甲部隊在一眾猛人的帶領之下,取得了令納粹高層都忐忑不已的巨大成就,僅僅用了兩周時間,就突進到了英吉利海峽沿岸,在法國東北部和比利時西北部地區與B集團軍群一起,包圍了數十萬的盟軍部隊。

1940年西線戰役之敦刻爾克戰役(一)

敦刻爾克海灘上對空射擊的英國士兵

而此時的敦刻爾克,則成為了著數十萬士兵逃出生天的唯一通道,實際上,按照敦刻爾克港正常的吞吐能力,這幾十萬的盟軍士兵完全有能力攜帶著大部分的裝備撤往英國,但是吹了大牛的德國空軍為了兌現自己的諾言,對這一地區進行了瘋狂地轟炸,將敦刻爾克的碼頭和船塢幾乎全部摧毀,只剩下一條相當簡陋和惡劣,全長不足1200米的東堤能夠停靠船舶,使得撤退幾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在無畏的英國空軍,勇敢的英國海軍,眾志成城的志願船隻,有如神助的大霧,德國人謎一般的猶豫等諸多因素綜合作用之下,英國人最終奇蹟般的撤回了大部分的遠征軍和部分法國軍隊。且不論這些軍隊在後來的反法西斯戰爭中發揮的作用,單從當時世界上前途未卜的反法西斯鬥爭局勢而言,敦刻爾克撤退行動依然給了人們戰勝法西斯主義的信念。

1940年西線戰役之敦刻爾克戰役(一)

1940年,倫敦遭受空襲時,佩戴著鋼盔的丘吉爾


另外給大家翻譯一段丘吉爾在敦刻爾克撤退之後,所發表著名的演講《我么將在海灘上戰鬥》的結尾部分:

即使歐洲的大片土地和許多古老而著名的國家已經,或可能落入蓋世太保和納粹治下邪惡機構的魔爪,我們也決不投降。我們將戰鬥到底,我們將在法國戰鬥,我們將在大洋中戰鬥,我們將以日益增長的信心和空中力量戰鬥,我們將保衛我們的島嶼,無論付出什麼代價,我們將在海灘戰鬥,我們將在登陸場戰鬥,我們將在田野和在城市中戰鬥,我們將在山裡戰鬥;我們永不言敗,甚至是最壞的結果,這個島或其中很大一部分,或許會承受著征服與飢餓的痛苦,我們的海外帝國,在英國艦隊的武裝和守衛下,仍將繼續戰鬥至上天眷顧到我們的時刻,戰鬥至我們積蓄到足夠的力量,能夠拯救和解放法西斯魔爪下的舊世界。

——————1940年6月4日 丘吉爾 《我們將在海灘上戰鬥》

Even though large tracts of Europe and many old and famous States have fallen or may fall into the grip of the Gestapo and all the odious apparatus of Nazi rule, we shall not flag or fail. We shall go on to the end, we shall fight in France, we shall fight on the seas and oceans, we shall fight with growing confidence and growing strength in the air, we shall defend our Island, whatever the cost may be, 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 we shall fight on the landing grounds, we shall fight in the fields and in the streets, we shall fight in the hills; 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and even if, which I do not for a moment believe, this Island or a large part of it were subjugated and starving, then our Empire beyond the seas, armed and guarded by the British Fleet, would carry on the struggle, until, in God"s good time, the New World, with all its power and might, steps forth to the rescue and the liberation of the old.

————June 4, 1940 Winston Churchill "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二戰資料局的頭條號,更多二戰資料持續歸納、整理和放送。下期開始,為大家嘗試翻譯下敦刻爾克的戰役的補充資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資料局 的精彩文章:

1940西線戰役之里爾圍城戰
1940西線戰役之血戰加萊城(孤軍)

TAG:二戰資料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