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通過這4幅作品,看懂林散之

通過這4幅作品,看懂林散之

通過這4幅作品,看懂林散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林散之(1898-1989),字散之,號三痴,別號散耳、江上老人。「詩書畫三絕」,尤其草書,飲譽世界,被稱為「草聖」。1972年,中日書法交流選拔,林散之一舉成名。日本現代碑學派巨擘青山杉雨稱讚:「草聖遺法在此翁。」其代表作有《中日友誼詩》、《許瑤詩論懷素草書》、《自作詩論書一首》等。《中日友誼詩》被譽為「林散之第一草書」。「瘦勁飄逸」的「林體」反映了近300年來中國草書藝術的最高成就,捍衛了中國書法在國際上的中心地位。

通過這4幅作品,看懂林散之

林散之《中日友誼詩》

圖片來源:中國美術館

01

一鳴驚人

20世紀70年代初, 視書法為全民藝術的日本開始流傳一種言論:中國已經沒有書法,書法的傳統已由中國移到了日本。1973年1月,《人民中國》雜誌(日文版)專門出版「中國現代書法特輯」,向日本介紹中國書法家的作品。書體有草書、行書、隸書、楷書、篆書,林散之的草書條幅獨佔首頁,此後是沈尹默、費新我、於立群、啟功等,總共22幅。日本書法界見到林散之草書,崇拜至極,甘願俯首稱臣。隨後,再也沒有提過中國書法轉移到日本的言論。

林散之從3歲開始塗鴉到92歲與世長辭,他的書法由唐始,上追魏,轉而再入唐、進宋,直至元代、明代和清代,通研歷代名家碑帖。60歲專攻草書,以大王為宗,釋懷素為體,王覺斯為友,董思白為賓,75歲出名,87歲登上聖壇。1989年12月6日因病在南京辭世,終年92歲 ;其後建立了林散之藝術館。

02

草書貢獻

林散之創造了「瘦勁飄逸」的「林體」草書。其特點是:瘦勁圓澀,璀璨華滋,偏正相依,飄逸天成。林散之的草書,反映了近三百年來中國草書藝術的最高成就。林散之的草書,捍衛了中國書法在國際上的中心地位。

03

重要評價

1、早在1962年,高二適初次見到林散之的書法,曾拍案驚呼:「這才叫字」。

2、中國書協名譽主席啟功看到林散之的草書,脫帽三鞠躬。

3、書法大師郭沫若說:「林散之的書法,代表中國!」郭沫若來南京,有請賜墨寶,郭沫若答曰:「有林散之在南京,我豈敢在南京寫字!」

4、以青山杉雨為團長的全日本書道訪華團來到南京,這位直率而又狂傲的日本當代書壇泰斗、現代碑學派巨擘青山杉雨本來對中國現代書法不以為然,當他見到林散之的作品以後,當場便行鞠躬之禮,並敬題「草聖遺法在此翁」為贈,一時傳為佳話,林散之名聲大震,「當代草聖」之美譽也由此傳開。

5、中國美術評論家馬鴻增評論:「草書發展史上堪稱里程碑式的大書法家當推東漢張芝、東晉王羲之、唐代懷素、明代王鐸、當代林散之。」 人稱「三百年出了一個林散之」,「明代王鐸之後第一人」。進入二十一世紀初葉,世人公認的是:「草聖林散之!」

04

峨眉之巔

林散之書法代表作《金頂》賞析

(林散之草書收藏家、林散之草書鑒賞家 王罡)

賞析提要:林散之先生對這幅作品十分滿意。真、草、隸、篆皆有,枯、濕、濃、淡並存,氣勢磅礴似米南宮,骨力雄強如李北海,再加上落款,錯落有序,渾然一體,顯得更加完美。逸品之作《金頂》先後 5次出版,是林散之藝術館的鎮館之寶。

通過這4幅作品,看懂林散之

林散之書法代表作《金頂》 59×228cm

橫幅《金頂》,1989年創作,尺寸為 59×228cm,約 12平方尺,落款是林散之,印有「林散之印」(白文)、「大年」(朱文)。 正文內容是:金頂。

林散之先生喜歡大山大水,尤其喜歡四川的峨眉山。金頂是峨眉山的最高峰,海拔為 3077米。頂上是個小平原,從前有一座銅殿,在太陽的照射下,光彩奪目,故而得名金頂。登上金頂,頓覺萬象排空,氣勢磅礴,驚嘆天地之奇妙。 而且還可以欣賞到峨眉山的四大奇景:日出、雲海、佛光、聖燈。早在 1936年秋,林散之先生18000里壯行時在金頂住過,作詩多首,其中兩首詩寫的就是金頂。

萬千幻霞彩,百怪攬神奇。

雷雨腳下起,星月頭上窺。

俯拾雲外峰,拳拳念皇羲。

憶登太白時,未能盡其姿。

1989年,金頂重修之後,峨眉山管理處專門派人到南京,請林散之先生題寫「金頂」二字。林散之先生對金頂有著特殊的感情,雖然當時身體十分虛弱,辦了「家庭病房」,醫生每天定時給他打針吃藥,並要求他不寫字少作詩。但是,林散之先生還是高興地寫了。

通過這4幅作品,看懂林散之

通過這4幅作品,看懂林散之

林散之書法代表作《金頂》(局部特寫)

這幅作品的內容雖然只有兩個字,但是內涵十分豐富。從字形上看,真、草、隸、篆皆有;從墨色上看,枯、濕、濃、淡並存。我們先看「頂」,首先確定「頂」不是草書,因為「頂」沒有用特定的符號來代替字的偏旁和字。「頂」的偏旁「丁」是真書的寫法。「頁」字上的一橫,「蠶頭雁尾」、「一波三折」,是典型的隸書風格,還有「頁」中的一撇,也有明顯的隸意。「頁」中的最後一畫又是真書的筆法。我們再看「金」,這個字從總體上看,是草書,特別是「金」的下半部分筆畫相連,有減畫,是典型的草書。而「金」的中部,筆畫均勻,符合篆書的基本特徵,因而是篆書。「金」的最後一畫,有隸書的筆意。真、草、隸、篆四種字體融匯在兩個字上,經過組合,十分自然、非常協調。

此外,這幅作品墨色淋漓,枯、濕、濃、淡十分清楚。如「金」字中的一豎,是濃墨,烏黑髮亮,莊重大氣。在這一豎旁邊的兩點,遠看也是濃墨,其實是淡墨。如果注意看,濃墨和淡墨比較明顯,「金」字上半部分是淡墨、濕墨並生。「頂」字的右邊,也就是「頁」的中間兩橫顯得特別黑,因為墨中沒有水,是枯墨。林散之先生對這幅作品非常滿意。氣勢通貫,渾然一體,整體美感強,氣勢磅礴似米南宮,骨力雄強如李北海,再加上旁邊的落款,顯得十分完美。

05

百年絕唱

林散之書法代表作《生天成佛》賞析

(林散之草書收藏家、林散之草書鑒賞家 王罡)

賞析提要:作品 6次著錄,淡墨禪意,以圓為主,極具立體感、金屬感、現代感,是林散之先生的絕筆之作,是林散之先生晚年的代表作。

通過這4幅作品,看懂林散之

林散之《生天成佛》1989年10月

圖片來源:《林散之書畫集》(文物出版社)

《生天成佛》,條幅,尺寸為75×20㎝,約2、5平方尺,落款散耳,鈐印是「散之信璽」(朱文)、「大吉羊」(朱文)。水墨紙本,生宣紙,長鋒羊毫筆,宿墨,裱工精細,品相十品。

林散之先生寫下「生天成佛」後,再也沒有拿過毛筆,1989年 12月 6日離開了人間。《生天成佛》成了他的絕筆,由於這幅作品內容特殊、時間特殊、用墨特殊等多種因素,不少文章都提及這幅絕筆之作,有人還用這幅作品的內容「生天成佛」做研究林散之文章的題目,從而使《生天成佛》成為林散之先生晚年影響最大的代表作。

這幅作品線條老辣,墨色淋漓,布白精道,自然天成。具體特點有三:

一是淡墨禪意。「八九年十月」為淡墨所書。「年」字的兩橫,還有「八」字,墨色更淡。有「淡墨宰相」之稱的董其昌認為,用淡墨書寫,顯得空靈,極有禪意。林散之先生這裡的淡墨,已將書理、禪意和書法內容「生天成佛」融為一體。

二是以圓為主。「生天成佛」的線條都是圓的,每個字最後一個筆畫的收尾,圓得十分明顯,還有「成」字的一點也是圓的,墨色豐潤,濃淡分明。這種墨像在林散之先生草書作品中是很難找到的。

三是極具立體感、金屬感、現代感。請看這幅作品的局部,如果再用一個放大鏡,你就會驚奇地發現,作品的線條立體感很強,洇滲在每一根線條旁邊的淡墨,就像排筆寫完字以後,為了增加立體感,而在筆畫的同一方向加上一條淡淡的細線,彷彿是字的影子,立體感特別明顯。尤其是「成」的彎鉤,「佛」字的最後一豎,好像沐浴在陽光下,顏色過渡十分自然,金屬感極其強烈,現代氣息濃厚。

據了解,這種內容的作品,林散之先生一生就寫過兩幅,而且都是2.5平方尺的條幅。

06

巔峰傑作

林散之草書代表作

《許瑤詩 論懷素草書》賞析

(林散之草書收藏家、林散之草書鑒賞家 王罡)

賞析提要:在歷次公私所見的林散之草書作品中,草書《許瑤詩論懷素草書》墨色最具變化,乃是林散之草書墨法之經典,堪稱「神品」。墨透水洇,氣象萬千;奔放雄勁,結體奇險。出新意於法度之中,收奇效於意想之外。無可名狀,令人叫絕!作品先後發表13次。

通過這4幅作品,看懂林散之

林散之草書代表作《許瑤詩 論懷素草書》

1974年作 138×35㎝ 桑作楷收藏

狂草《許瑤詩 論懷素草書》,1974年創作,立軸,尺寸為 138×35㎝,約 4平方尺。落款聾叟,名章是「林散之印」(白文),引首章是「七十年代」(朱文)。雙款,水墨紙本,印有暗花的生宣紙,長鋒羊毫筆,宿墨。品相上等,左下印章外有水跡。作品內容是:志在新奇無定則,古瘦漓驪半無墨。醉來信手兩三行,醒後卻書書不得。

這幅作品是林散之先生專門為他的學生桑作楷創作的。桑作楷,著名書法家、南京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1972年8月拜林散之先生為師,是在林散之身邊時間最長、也是林散之先生最喜歡的學生之一。

開頭「志在」兩個字是漲墨。筆蘸濃墨,連字書寫,水墨淋漓,濃淡分明。寫到第三個字「新」時,長鋒羊毫筆尖的墨已沁入紙內,而腹部、根部的淡墨才剛剛注入筆尖。林散之先生掭筆時羊毫處於斜切之狀,兩側有濃淡之分,這時寫出來的「新」字呈現出陰陽濃淡的多維空間效果。「奇無定」3個字,從頭到尾,墨色越寫越淡。「則古瘦漓驪」5個字,前兩個字墨色較濃,「瘦」字出現了從濃到淡的現象。「漓」字特別精彩,濃淡並生,左淡右濃,這是林散之先生筆鋒翻轉的結果。當翻到蘸墨的一側時,筆畫即濃,翻到另一側時筆畫變淡。後一個字「驪」為淡墨所書,這就是淡墨枯筆,在繪畫上通常叫「渴筆」。接著,林散之先生寫出濃墨「半」字。經過前幾個字的書寫,墨水已經用盡,一般書法家寫到這裡往往會重新蘸墨,而林老又皴擦出兩個字:「無墨」。這兩個字的枯與「驪」渴筆的枯不一樣,「無墨」是濃墨之枯,「驪」是淡墨之枯。「無墨」兩個字用墨極少,幾乎是無墨,這與書中「無墨」的本意恰好相互應襯。林散之學生陳琦在《淺論林散之先生的草書藝術》一文中說:「尤其是第二行的"無墨』兩個字是枯筆連寫,令人拍案叫絕,從條線造形上看如拆釵股,而在枯筆中又散帶著零星的淡墨,可謂天成二字。如此兩字,林老與古人抗衡足矣!」作品中的第三行「卻書書」3個字,墨極濃極稠,又未破水,故濃而干,與右邊的「無墨」兩個字相比,同樣是枯筆卻又有一些不同,一焦一潤,形成強烈對比。這一墨像請看這幅作品的特寫將更加清晰。「卻書書」這 3個字是整個作品最黑的地方。最後兩個字「不得」,是林散之先生在墨稠滯筆的情況下又蘸水寫成的,顯得頗為潤澤,鮮活自然。

在歷次所見的林散之草書作品中,草書《許瑤詩論懷素草書》墨色變化最大,是林散之草書墨法之經典,堪稱「神品」,巔峰傑作!

文字來源:《林散之草書精品賞析》

圖片來源:中國美術館、林散之紀念館、書法空間網

通過這4幅作品,看懂林散之


推薦閱讀(點擊下方標題可打開鏈接)

通過這4幅作品,看懂林散之日本小學生集體揮毫,場面壯觀!中國孩子在幹嘛呢?

台北故宮40件國寶級書畫,高清珍藏!

教育部通知:2019新學期,中小學迎來歷史性變革!

30年前的書法是那樣的,現在是這樣的!

筆順標準寫法正式出台,超全面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

通過這4幅作品,看懂林散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易 的精彩文章:

最美的《滕王閣序》
輕鬆閱讀竟然還能換錢?原來是這麼回事…...

TAG:書法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