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把 Surface Pro 變成 Surface Studio 要幾步?

把 Surface Pro 變成 Surface Studio 要幾步?

把 Surface Pro 變成 Surface Studio 要幾步?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在分享今天的產品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用過電腦安全鎖嗎?

出於防盜方面的考慮,有些用戶會在使用筆記本時會用安全鎖將電腦固定在桌子上,比如某些採購了筆記本電腦的圖書館就會將筆記本電腦用安全鎖鎖綁在桌子上。

但如果你用的是 Surface 呢?

把 Surface Pro 變成 Surface Studio 要幾步?

對於像 Surface、MacBook 這類沒有安全鎖口的設備來說,使用安全鎖一般有兩種方式:吸盤鎖和底座鎖。吸盤鎖的工作原理非常好理解,簡單的說就是用一個帶有安全繩的吸盤把電腦吸住。至於什麼是底座鎖,今天要介紹的 SD7000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安全鎖只是裝飾,它的本質是個 Surface 拓展塢

把 Surface Pro 變成 Surface Studio 要幾步?

Kensington SD7000 Surface Pro 雙路拓展塢是一個內置安全鎖的 Surface Pro 拓展塢,這對於一個安全鎖大廠而言無可厚非。在介紹產品之前我們先說說這個品牌,大家對 Kensington 可能比較陌生,但作為一個專業外設品牌,Kensington 在外設產品市場已經耕耘多年,其安全鎖與拓展塢也成為了不少專業人士之選。回到產品身上,即使拋開安全鎖不談,SD7000 依然是一款相當有趣的拓展塢。

與大多數常用的小型拓展塢不同,SD7000 是一個大型的、自帶 90W 電源供應的拓展塢,這個類似 Surface Studio 的造型可以將 Surface Pro 升高至與桌面顯示器相近的高度,讓多屏幕工作時有著更好的體驗。

把 Surface Pro 變成 Surface Studio 要幾步?

既然 SD7000 的自我定位是一款拓展塢,那麼先來看看它的拓展性到底如何。因為 Surface 所有在售產品都未支持 Thunderbolt 3 協議,所以 SD7000 選擇使用 Surface Connect 作為通訊介面。SD7000 僅支持 Surface Pro 4 與 Surface Pro 第五代,也就是 2017 年的 New Surface Pro 使用。至於外觀上與 Surface Pro 第五代相近的第六代 Surface Pro,由於我手邊沒有設備,因此不確定能否使用。

把 Surface Pro 變成 Surface Studio 要幾步?

SD7000 可以在供電的同時,拓展出四個 USB-A 介面、一個 USB-C 介面、一個 RJ45 千兆網口,一個 HDMI2.0 視頻介面、一個 DP++ 1.2 介面與 3.5mm 耳機介面。其中所有 USB 傳輸速率最高為 5Gbps,USB-A 介面為 3.0 制式,可以提供 5V 0.9A 的電源;USB-C 介面則為 USB 3.1 Gen1 制式,功率為 15W。當然,電源介面旁還有一個安全鎖介面,讓用戶可以安全地將這個底座栓在桌腿上,Surface Connect 介面後也有一個可拆卸的安全鎖,可以將 Surface Pro 鎖在底座上。

把 Surface Pro 變成 Surface Studio 要幾步?

作為 SD7000 的主要賣點,這個「雙路 4K 拓展塢」可以通過 HDMI 與 DP 分別輸出兩個 4K 畫面,但考慮到 Surface 與拓展塢的性能,雙 4K 輸出時畫面的刷新率只有 4K@30Hz,只有在單屏幕輸出時能實現 4K@60Hz。儘管 4K@30Hz 也不是不能用,但我還是習慣僅使用單屏幕輸出,一方面是因為 30Hz 的刷新率在網頁滾動、視頻播放等場景下體驗會較為糟糕,另一方面是因為我桌面上放不下兩個 4K 顯示器。考慮到 Surface Pro 的性能,我覺得 4K@30Hz 問題不大。

長的像 Surface Studio,那用起來呢?

> 以下觀點基於筆者實際工作場景,如果你認為這款拓展塢能對你帶來實質性幫助,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意見。

「將 Surface 放入 SD7000 中,滑上右邊的連介面,原本小巧的 Surface Pro 就變成了一台介面齊全的 Surface Studio」——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那麼我建議你先想清楚一個問題:

你使用拓展塢時,真的會放著大屏幕不管、全心全意沉浸在這個 12.3 英寸的小屏幕上嗎?

因為 Surface Pro 與大屏幕實在扯不上關係,將這塊「平板」級別的屏幕放在這個支架上,你只會得到一個比例嚴重不協調的「觸屏智能收銀機」。在使用 SD7000 的這段時間,我的主要工作依然是通過面前的 Dell U2515 完成的,旁邊的這塊小屏幕更多的還是起到輔助的作用,比如在發布會報道時用來觀看直播、寫文章時用來刷新 RSS 資訊流與顯示 Apple Music 歌單。甚至在使用 SD7000 快一個月後,我都沒發現這套售價不菲的 Surface 組合拳與我自己的 XPS 13 有什麼區別,最直觀的也就只是有沒有觸屏罷了。

把 Surface Pro 變成 Surface Studio 要幾步?

我也試過像 Kensington 的宣傳視頻那樣,將 SD7000 當繪圖時的支架,但這樣使用的體驗我覺得甚至還不如直接使用 Surface 背後自帶的支架:

首先,SD7000 是一個拓展塢,這代表著你會有一個更大的屏幕當作主屏幕使用,也自然意味在屏幕面前會有一套鍵鼠套裝,那 SD7000 自然就只能放在主屏幕旁邊的位置。假設此時你要用 Surface 畫圖,如果你不想伸長手臂去操作一個位置算不上順手的小屏幕,那你就只好將這個沉重的「鐵疙瘩」搬到面前,用完再放回去。

把 Surface Pro 變成 Surface Studio 要幾步?

為什麼我不選擇設計更簡單的、由 Microsoft 推出的 Surface Dock,而要用這個看起來像 Surface Studio,用起來卻一點都不方便的 SD7000 呢?

SD7000 不是一個為「所有人」設計的產品

在完成文章的初稿後,我拿著 SD7000 與 @林十兄聊了聊,由於我們對 SD7000 的觀點未能統一,因此我在次收錄他對於 SD7000 的看法,作為對產品評價的補充。


SD7000 之一款非常小眾的、針對性非常強的外設產品。對於我們而言,SD7000 更多的只是起到「拓展塢」的作用,可調節的支架對我們來說算是「可有可無」,甚至 Surface Pro 對我們來說都不是剛需 —— 就我們的工作而言,一台 XPS 或一台 MacBook Air 就夠了。

但對於那些「有必要」使用 Surface Pro 的用戶而言,他們更看重的是這台電腦可以放下變成畫板的這個形態,對於它們來說,既可以將 Surface Pro 放到更符合人體工程學的高度使用,在需要使用觸屏時還可以直接將其放低。再比如有些用戶就真的不使用外接屏幕,只用 Surface Pro,SD7000 同樣很適合他們。

但根據我這段時間的體驗,我還是不太認同「SD7000 雙鉸鏈懸臂的體驗比 Surface Pro 自帶支架要好」這個說法,Surface Studio 之所以廣受好評,其 Zero-Gravity 支架與大屏幕功不可沒 —— 它不僅可以輕鬆調節你所需要的傾斜角度,還可以準確的停在你想要的位置上,用過顯示器懸臂的朋友應該知道這點有多麼重要。不少顯示器懸臂都有設計問題,不管宣傳物料上寫的多麼天花亂墜,實際使用時都無法準確的將顯示器停在你鬆手的位置上 —— 要麼會稍微往下墜一些,要麼會向上飄一些。而小屏幕上的 Windows 10 觸屏體驗,我只能說微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把 Surface Pro 變成 Surface Studio 要幾步?

很不幸的是,本次的主角 SD7000 也有著這樣的問題,在放入 Surface Pro 4 後,每次調整角度時它都會微微一墜;當支架與桌面角度較小時,Surface 甚至會慢慢地倒在桌面上。而且當你將 Surface Pro 升到最高位置後,Surface Pro 與桌面的的最大夾角僅為 65°,與電腦顯示器常用的 80° 還有一定差距。也就是說,只要你在 SD7000 前放上一把鍵盤,那就必須重新調整椅子的高度,才能讓屏幕「正臉看人」。

所以,SD7000 值得買嗎?

關於「到底有哪些用戶買了 SD7000?」以及「他們會怎麼使用 SD7000 ?」這兩個問題,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也專門在 Amazon 與社交平台上做了些小研究。在僅有的 25 條評論里,並沒有多少用戶提到「將 Surface Pro 放平」這個用法,只是提到了這款支架可以將 Surface Pro 墊高,適合多屏時使用。

把 Surface Pro 變成 Surface Studio 要幾步?

所以,如果你只需要一個可以把 Surface Pro 墊高的支架,又或者平時使用 Surface Pro 時會經常在電腦模式與畫板模式之間切換,那 SD7000 說不定挺適合你的。

當然了,亞馬遜上還有不少評價說到這款支架「物超所值」,那麼這款支架究竟售價幾何呢?國內官方售價承惠 3099 元。

Kensington SD7000 拓展塢 一款配有可調節支架的 Surface 拓展塢,同時兼顧電源與拓展性。

¥3099官方網站立即購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