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冒死從國外偷回一根藤,拯救了無數國人性命,被乾隆贊為國寶

此人冒死從國外偷回一根藤,拯救了無數國人性命,被乾隆贊為國寶

我國自有歷史文字記載以來,一直都是屹立於世界上的文明大國,所謂大國必須是疆域遼闊人口眾多,而我國最突出的一點便是人口眾多,但要養活那麼多的人口糧食必須非常充足。像我國歷史上的一些朝代最終走向覆滅,是因為老百姓乃以基礎的糧食沒有了,所以他們才會捨命起來反抗建立新的朝代。

想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哪裡知道沒有糧食的狀況,而在歷史上這種事情很常見。在封建社會,基本沒有工業這種說法和做法,都是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自耕自食。當出現天災的時候,老百姓種的農作物顆粒無收,而這時政府沒有沒有及時賑災,很容易引發社會動蕩造成朝代的更迭。

網上曾經流傳過這樣一種說法,清朝其實和明朝一樣,初期時候社會已經就非常不穩定,還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天災,很少有發生百姓餓死的事情,還能創造出「康乾盛世」的景象,而這個其實得益於一種農村很常見的農作物紅薯,也得益於明朝一位叫陳振龍的商人,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件事情還得從明朝說起,陳振龍出生於萬曆年間福建一個商人家庭,年少時曾經也想去考取功名當官為吏,為老百姓謀福謀利,然而多次考試結果屢試不中。後來陳振龍對仕途心灰意冷,走上了父親的道路,做了一名出海商人。當時福建人熱衷於在東南亞等地經商,而陳振龍第一次經商就去到了呂宋。

在呂宋時,陳振龍發現當地老百姓種植的一種叫番薯的農作物。這種農作物不僅耐勞澇還耐旱,並且不需要施捨多少肥料,成熟期非常快,結的果實也也非常的大而且多。而且這種農作物生吃熟吃都可以,一個大一點果實都能作為一頓正餐,這也使陳振龍聯想到家鄉百姓餓肚子遭遇。

陳振龍想到如果將這種叫甘薯的農作物引進祖國該多好,這樣百姓就不會因為糧食不夠而餓肚子了,於是陳振龍向當地百姓學習種植番薯的方法,並且準備帶回家鄉去種植。然而當時的菲律賓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人嚴禁任何人攜帶番薯的藤蔓和果實離開菲律賓,一經發現一律極刑處死。

陳振龍經過多天的冥思苦想,終於想出了一種辦法,那就是將番薯的藤蔓編到繩子的中間,這樣終於騙過了西班牙人的搜查,經過七天七夜回到了祖國。陳振龍回到家鄉先自己試驗了一番,發現當時非常適合種植番薯,便上書福建巡撫在福建等地推廣,然而因為古代信息的閉塞,明朝末年時間也只在江南等地種植。

陳振龍引進的番薯本想為明朝百姓作福,結果還沒有推廣開來明朝就滅亡了,清朝建立康熙皇帝後聽從漢人文官的建議,在全國大面積推廣番薯種植,這也徹底解決了清朝的糧食危機。而乾隆皇帝也盛讚番薯解決了清朝最大的問題,並為番薯提了一句詞「好個紅薯,功勝人蔘,勝過國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瀟瀟說史 的精彩文章:

青幫大佬杜月笙,本應是人人懼怕的黑社會,為何上海群眾恭敬他?
二十世紀的蘇聯,為何是世界上最不受歡迎的國家?因為這四個原因

TAG:瀟瀟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