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戰機少了關鍵圖紙,我國花30年才吃透技術,俄國人果然留有後招

戰機少了關鍵圖紙,我國花30年才吃透技術,俄國人果然留有後招

關於我國殲系列的戰機,比如殲16、殲20等,想必大家都非常了解。其實殲系列中的戰機還有一款,那就是改進之後的殲7戰機。這款戰機自從在我國空軍服役以來,就因為結構設計簡單、體型小巧易駕駛、維護簡單方便而備受青睞。雖然該戰機的機頭進氣方式一直無法進行升級,但是卻可以與地面雷達結合使用執行防空任務。然而就是這樣一款戰機,當年我國卻花費了將近30年的時間才完全研究透,這其中的原因僅僅是因為俄國人沒有提供關鍵圖紙。

當時的殲7不過是一款仿製型戰機,而被仿製的米格21F13戰機則是50年代末的研製出來的先進戰機。在1961年的時候,我國因為技術需要想要從蘇方引進該該機技術。據相關媒體報道稱,當時雙方達成的合作協議是我國提供資金,而蘇方則要為我國建立起可以仿製該戰機的能力。但是在雙方進行交付的時候,我國發現蘇方提供的資料中缺少了非常關鍵的技術圖紙。這也就意味著蘇方雖然幫助我國仿製,但是卻不保證我國能夠將該戰機技術吃透,俄國人到底還是留了一手。

這樁生意明顯是我國比較吃虧,雖然掌握了仿製該戰機的手段,但是卻不明白其中的原理,這種機械性的製造對於我國戰機發展沒有任何的意義。更加令人感到生氣的是,該戰機的技術圖紙是算在交易額裡面的,很明顯俄國人是收了錢但不想發貨。在接下來1年的時間裡,雖然利用蘇方提供的零件組成出第一批戰機,而且也將其改名為殲7,但是其技術水平並沒有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提升。

其實在80年代末之前,我國先後生產出第一代與第二代殲7,但是均沒有取得任何技術的突破。直到80年代末的時候,我國開始小批量的生產第三代殲7,而我國真正吃透該戰機技術的時候實在90年代,尤其是隨著殲7E與殲7G的出現。根據戰機的不同應用要求,我國還能夠對其進行適當地技術調整。如今該戰機在我國服役已經長達30餘年,也意味著我國花了30多年的時間才完全掌握殲7技術。

我國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當時蘇方少交付了關鍵性的技術圖紙。當時我國在航空領域的能力實在不高,光是用在該戰機製造技術的學習就用了好幾年的時間,更何況要完全地研究透徹該戰機核心技術。雖然我國在60年底到80年代的期間也嘗試研製新產品,但是在性能上總是無法替代殲7的空中作用。

我國之所以能夠在後期掌握米格21的技術,主要還是因為羅馬尼亞向我國提供了米格21M的相關資料,使得我國擁有了對該戰機進一步研究的機會。也正是因為這個國家的「慷慨」,我國才能夠完全地掌握核心技術,隨後才能夠研製出更加先進的裝備。而俄方面的做法也讓我國徹底記住了一個道理,一定要將「漁具」拿到手才不會擔心沒有「魚」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武器裝備 的精彩文章:

我國摳門到不買原廠配件?交易金額不是問題,售後才是真正原因
中俄發展促進合作,俄方呼籲再次引進蘇35,改進後可超越殲16

TAG:圖說武器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