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麥克阿瑟的歷史貢獻:他憑什麼被美國人銘記?

麥克阿瑟的歷史貢獻:他憑什麼被美國人銘記?

美國陸軍五星上將麥克阿瑟,一生對軍隊國防貢獻大抵如下:

1.「亞太核心」戰略的提出;

2.西點教育改革;

3.現代化軍隊的締造;

4.裁軍壓力下的備戰;

5.兩棲作戰中蛙跳戰術的開創;

6.海陸軍統一指揮模型的設計。

前幾點飛春讀傳在前文中皆有專述。

第五點和第六點是技術層面的戰術運用,日後再談。今天重點說說第4點,在美國軍隊最危險的時刻,他都做了什麼?

一、和平主義的盛行

說清這段歷史邏輯,離不開當時的歷史背景。

說清當時的背景,我們不妨先來認識一個女人——簡·亞當斯。

她是一個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一個倡導女權主義的領導人,也是一個2歲喪母、終身未婚的同性戀人士。

她出身權貴,父為參議員、銀行家、林肯的密友,卻在大學畢業進入社會後,致力於底層社會的救助活動。

她和女友在芝加哥打造了一個烏托邦式的大房子,名叫赫爾宮,招募志願者無償為入住的窮人們提供幫助,免費讓他們吃住、為他們看病,還幫他們找工作、為他們的孩子辦幼兒園等。

這種模式在1890年代的美國很大膽,很新奇,也吸引著來自不同國家的貧民移民,而且她的模式成功了,越來越多的富人願意資助她的計劃。

她的赫爾宮,人最多時,不到半英里的範圍內,住著各國移民近30萬人。

通過「管理」「協調」這些不同種族的人和諧相處,亞當斯相信,人和人是可以摒棄自私、化解矛盾,進而可以實現和平相處的。

這個實驗影響了她的一生,從此為解決國際社會的衝突,提供了一個她認為真實可行的模式——放棄戰爭,和平仲裁。

赫爾宮影響越來越大,亞當斯由此進入輿論,影響世界,成為社會改良、和平主義的代言人。

她認為,戰爭的實質是以暴制暴,是帝國利益之爭,無論誰贏,都無助於問題的真實解決,並且不可避免地會造成無辜的婦女兒童傷亡,最終威脅的是人類的生存。

解決戰爭的有效方法,是成立中立國聯盟,通過持續的仲裁談判,解決國與國之間的爭端。

就好像一個村裡的鄰里發生矛盾,不能說打就打,以打架解決問題,而是找個不相干的人來說和。

這種觀念理論上是成立的,實驗中她的赫爾宮也是可行的,而且當時在美國歷屆總統奉行孤立主義的大背景下,這種「放下武器聽我說」的模式,是得到政界支持的。

PS:什麼是孤立主義?

簡單地說,就是你們事情我不管,我的地盤你們也別問,只要別影響我做生意掙錢。

然而,歷史證明,和平主義是維持世界和平中,最不靠譜的一種手段。

一戰前後,美國和平主義盛行,亞當斯的和平主義,只是其中一支代表。

彼時,國內各種主張願景的和平主義團體,很多。

所以美國在一戰、二戰期間,都是介入很晚,也跟這個有關。

二、和平主義的圍攻

與亞當斯等和平主義者相對立,至始至終都認為戰爭不可避免,並警告美國做好戰爭準備的,是麥克阿瑟等軍界領導。

1930年11月,麥克阿瑟就任美國陸軍最高指揮官——總參謀長後,面臨的第一大考驗,就是亞當斯等和平團體的圍攻。

那時,美國人哭著喊著說,你們這些騙子,一戰時宣稱為了「保衛和平、維護民主」而參戰,說什麼一戰是一場「終結一切戰爭的戰爭」,實事證明,那只是一種忽悠我們送自己孩子當兵的欺騙!

生命誠可貴,民主價更高,但當美國人發現他們的參戰,原來是陷入了一小撮銀行家和軍火商的陰謀之後,徹底怒了,再也不相信總統的鬼話了。

所以,他們想起了之前亞當斯的主張,「戰爭就是一場利益爭奪」,「戰爭無助於問題的真正解決」,認為美國一戰參戰是一個大錯特錯的歷史性錯誤,主張美國永遠不要捲入任何戰爭。

這就是1920、1930年代的美國輿論主流思潮。

在這樣的背景下,亞當斯於1931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當年被貼上「懦夫」「叛徒」「賣國賊」的各色和平運動領袖們,也悉數被平反,成為「和平英雄」。

曾因反戰而入獄的和平人士全部被釋放,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甚至還向在一戰中因反對戰爭而被迫害的和平主義者道歉……

凡此種種,都意味著對麥克阿瑟的備戰思想,是一種洶湧的反撲。

而在國際上,也讓麥克阿瑟很孤立——

1928年8月巴黎《非戰公約》的簽署,給了美國人更具有說服力的論據:看,全世界各主要大國都簽字了,說好了「廢棄以戰爭作為在其相互關係中實施國家政策的工具」,這是國際公約,誰觸犯誰犯罪。

所以,在當時的美國人——甚至美國國會看來,當時任何可能引發戰爭的準備、政策,都是多餘的,都是罪惡的。

國會「千萬次」地提出削減軍費預算:

——部隊需要大幅裁軍。1934年現役人數12萬,國會準備再削減一兩萬人,甚至主張把軍隊變成警察部隊。

——軍人工資要降低。軍隊開支壓縮15%,士兵月薪由21美元降到17.85美元。沒關係,誰讓經濟危機來了呢,看看美國就業形勢哀鴻遍野,知足吧!

——西點軍校,以培養戰鬥中指揮打仗的軍官為目的的國家財政支持的大學,可以關掉了。軍官培養,納入綜合性大學就行了……

麥克阿瑟本人甚至受到了人身攻擊,稱他是「國賊」。

三、為啥不能裁軍?

對此,麥克阿瑟為保存軍隊實力,進行了最大限度的鬥爭和爭取。

他認為,在亞洲,日本軍事強國早已崛起。其國土狹小,人口飽和,在其領導人狂熱軍國思想的帶領下,勢必把魔爪伸向太平洋,對中國的步步擴張就是證明。

在歐洲,希特勒竊取了德國最高統治權後,正以空前的速度重整軍備,未來世界格局令人憂心忡忡。

而那個巴黎的《非戰公約》,根本就是一紙協定,把一國的國家安全防禦國策,全部押到對歐亞集權國家毫無約束力的一紙張上,真是荒謬!

為什麼戰爭不可避免?

因為克勞塞維茨說過,戰爭是政治的延續。

麥克阿瑟在演講中也說:「在過去的3400年中,只有268年——還不及1/3的年份中,世界是處於和平中。」

他引用柏拉圖的警語說,「只有死人才會告別戰爭」,那些武備懈弛的富國,終究逃不脫兵強甲亮的窮國的鐵蹄。

他說:「歷史已經證明,無論一個國家多麼繁榮偉大,沒有國防建設,就是瓦礫與廢墟。」

他說:「沒有什麼可以守護自由,除非自己保持警惕。」

他還說:「怎麼才能保證國家的和平?唯一的辦法就是時刻準備著戰鬥!」

針對那些視部隊和軍火為戰爭禍端的說法,他理直氣壯地反駁——

部隊的存在導致戰爭的發生?那麼警察的存在是不是導致了犯罪的發生?醫生的存在是不是導致了疾病的流行?

事實上,當時美國陸軍的規模,已經被壓縮得很少了,「在編士兵132069人,全世界排名僅為第16位,比葡萄牙和希臘的還少,且裝備差得驚人。」

1933年4月,麥克阿瑟向國會說,美軍可供作戰的部隊,已經實際上縮減到了6000人,僅是紐約市警察部隊的3倍多。如果再削減軍費,自己就辭職不幹了。

他找到羅斯福,當面咆哮了起來:

「如果我們失掉了下一場戰爭,會帶來什麼影響?……美國軍日倒在地上,被敵人用刺刀穿透胸膛,被敵人踩在即將咽氣的喉管上,如果是這樣,他發出的最後的詛咒,我希望是對你羅斯福,而不是對我麥克阿瑟!」

最後,在他據理力爭下,多次成功抵制了國會對陸軍員額和軍費削減的議案,最大限度地為陸軍爭取賴以生存的最低軍費。

後來的美國軍史家們稱讚麥克阿瑟,「由於麥克阿瑟在任參謀長期間的努力、忍耐和獻身精神,當第二次大戰爆發時,美國才有了一支準備好的軍隊——儘管還不夠充分。」

麥克阿瑟也因此,被後來的美國人銘記。這是他對美國的歷史貢獻之一。

======================

文獻參考:

威廉·曼切斯特《美國的凱撒大帝:麥克阿瑟》

傑弗里·貝雷特《麥克阿瑟傳》

時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的軍事思想研究》

崔志敏《簡·亞當斯的和平主義思想及其實踐研究》

王立新 王睿恆《「積極和平」:美國的和平運動與一戰後國際秩序的構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春讀傳 的精彩文章:

麥克阿瑟情婦之死,女人啊,再卑微也不能當情婦

TAG:飛春讀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