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爺赤腳下田干農活,高熱、咯血一起找上門,這種感染病成元兇
夏季去地里干農活,不少市民為了圖方便總喜歡打赤腳做事。
最近一個星期,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連續收治兩例打赤腳幹完農活回家後沒多久就開始出現高熱、呼吸急促、咯血等不適的患者,住院後均被診斷為「鉤端螺旋體病」。
專家提醒,近期不少地區洪水過後鼠類活躍,在戶外勞作、活動時需提高警惕,盡量避免打赤腳,減少感染機會。
今年79歲的張建世(化名)在家門口的地里種了點小菜,一個星期前,他在暴雨後赤腳去地里除草。
沒想到幹完農活回家後第二天就開始出現高熱,體溫高達41攝氏度,起初他以為是感冒了,在診所治療後無好轉,進而出現呼吸急促、咳嗽咯血等不適,被家人緊急送到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急診科。
由於患者入院時突發大咯血,並迅速出現血壓下降、呼吸困難等重症,之後被急診科緊急轉入重症醫學科。
「患者入院後我們緊急完善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提示患者的各支氣管粘膜出血、雙肺瀰漫性出血。急抽血提示為I型呼吸衰竭、中度貧血,並出現呼吸、循環、腎臟多器官功能不全。」當時接診張大爺的重症醫學科主任、副主任醫師鄧湘輝介紹。
患者病情兇險,科室立即成立搶救小組,予以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補液、血管活性藥物維持血壓、抗感染等積極搶救處理。
在分析患者咯血原因方面,鄧湘輝主任從多方面排除了肺血管性、心源性等疾病,考慮為感染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熱、鉤體病、病毒性感染可能。
經過仔細詢問病史,鄧湘輝發現,患者近期有赤腳下地干農活史,住所周邊經常有老鼠活動,結合患者起病急驟,早期有高熱,繼而出現肺瀰漫性出血,會不會是通過老鼠傳播的鉤端螺旋體病?
鄧湘輝科主任決定予以患者行肺泡灌洗液,最後在血及灌洗液里均檢測到鉤端螺旋體基因序列,結合臨床表現考慮為「鉤端螺旋體病肺出血型」。
經過一段時間的積極治療後,患者目前病情明顯改善,還在進一步觀察和治療中。
無獨有偶,在張大爺發病的同一個星期,69歲的劉建生(化名)也因赤腳下田補秧後,回家沒多久也出現高熱、呼吸急促等不適,進而出現咯血、呼吸困難等表現。
經過積極搶救,肺出血情況好轉,經過全面的檢查考慮為「鉤端螺旋體病」,目前仍在重症醫學科予以呼吸機輔助通氣、抗感染等積極搶救處理。
鉤端螺旋體病(簡稱為鉤體病)是由各種不同型別的致病性鉤端螺旋體所引起的一種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屬自然疫源性疾病。
鼠和豬是兩大主要傳染源,主要通過帶菌老鼠、豬的尿液進行傳播,病原體通過皮膚、粘膜侵入人體,在多數情況下都是人接觸被染有鉤端螺旋體的疫水而傳染,與疫水接觸時間愈長,次數愈多,發病的機會也愈多。
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副主任醫師鄧湘輝介紹,該病一般起病急驟,早期有高熱、全身酸痛、軟弱無力、結膜充血、腓腸肌壓痛、表淺淋巴結腫大等鉤體毒血癥狀。
中期可伴有肺出血,肺瀰漫性出血、心肌炎、溶血性貧血、黃疸,全身出血傾向、腎炎、腦膜炎,呼吸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靶器官損害表現。
少數病例可出現後發熱、眼葡萄膜炎以及腦動脈閉塞性炎症等多種與感染後的變態反應有關的後發症。如不及時治療,會引發敗血症和臟器衰竭並危及生命。
對於鉤端螺旋體病的預防,鄧湘輝主任建議,在流行區要加強衛生宣傳教育,提高群眾對鉤端螺旋體病的認識,避免與可能受染的污水接觸。
在下田勞作前排干稻田中的積水,以減少勞動時接觸疫水的機會;並使塘水盡量曝露,利用太陽照射殺滅部份鉤端螺旋體。
對污染的水源或積水,可用漂白粉或其它有效藥物進行噴撒消毒,用草木灰、石灰氮、生石灰消滅病原體。
在連續暴雨過後的田裡積水和下水管道內的積水,若在進行與疫水接觸的勞動時,不要打赤腳,盡量穿著長袖衣、長褲、防水鞋或長筒靴,並紮好袖口褲口,防止皮膚損破,減少感染機會。
勞動中如有皮膚割損受傷時,應立即進行傷口清潔消毒。
同時應大力開展滅鼠工作,對其它宿主動物要進行調查,對受感染並排泄病原體的家畜,特別是豬、牛、羊等要給予隔離和治療,並加強對飼養場所及排泄物的管理。
(編輯Rachel。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 符晴 李圓菲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地震突襲,眼睛脆弱易傷!護眼急救,聽眼科專家在線支招
※益陽大媽吃魚被「卡」動脈被刺穿!醫生手術,取出2厘米長鐵針
TAG:湖南醫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