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兒童性教育,家長該怎麼教?

兒童性教育,家長該怎麼教?

「親になるのに資格試験がない、というのが恐ろしい」

「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日本現代小說三巨匠 伊坂幸太郎

今天,小通想和大家聊聊關於兒童性教育的內容。

在開啟今天話題之前,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個,關於生命成長的小故事:

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卻很不幸的患有白內障,眼睛看不見東西。不過幸好,白內障不是很嚴重的病,通過手術就可以治癒。

但此前的醫生,會因擔心手術有風險,而選擇長大後再手術。結果就是,手術是很成功,光線也能進入眼睛了,可孩子卻還是看不見東西…

這是因為,大腦不是天生就會識別視覺神經信號的。視覺能力,是需要在特定階段,通過不斷的學習獲得

學習的方式,就是在出生後開始讓眼睛在光線的刺激中,不斷成長。

如果在嬰兒階段沒有足夠的光線刺激,長大之後即使有光,也晚了。

生命成長的規則,就是如此。

需要在不同階段,具備相應的外部環境和條件,並在與環境和條件的交互中,不斷成長、演化。

教育,其實也一樣。

在大部分的教育里,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往往都是父母。

性教育也不例外。

然而,面對「性」這個伴隨一生的課題,許多父母自己經歷的性教育,通常卻是這樣的:

年幼時,被家長騙或嚇…

上學時,老師讓自學…

直到為人父母后才意識到,應該讓孩子避免自己一樣,卻又不知該如何開展…

所以,會有很多父母表示:

「我知道性教育很重要,但這太艱深了,自己都沒接觸過,怎麼敢亂教孩子?

今天,小通向大家推薦一本書:

《給爸爸媽媽的兒童性教育指導書》

這是一本專門為中國父母量身打造的書。解決0~6歲孩子的性教育問題,讓爸爸媽媽不再焦慮。

這本書提煉了世界上主流的兒童性教育理念,融合中國特有的社會風俗和價值觀念,用圖文並茂的方式,進行了簡潔生動的闡述。

根據不同階段的孩子的成長狀態,要包含以下幾方面內容:

兒童性教育到底包括哪些內容?

對孩子何時說、如何說、說多少才是合適的?

如何避免與孩子談論性時陷入尷尬?

如何選擇和使用性教育繪本?

預防兒童性侵犯到底應該做些什麼?

通過實實在在地幫父母解決問題,讓新一代的父母們將性知識,科學、正面、適度地傳遞給孩子。

通過細心閱讀書中的內容,爸爸媽媽就會發現,其實性教育並不是想像中那高深的內容:

「喜歡啃手,是進入了口唇期,應該滿足孩子口唇期的探索,但要注意衛生。」

「老摸小雞雞隻是對於自己身體的好奇,並不是上一輩常說的『從小流氓』。」

「第一次當爸媽,這本書幫我教育了孩子,更是教育了我自己。」

只要記住一些基本原理和操作原則,就可以在家中順利進行兒童性教育。

1

因「孩「施教,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性教育是需要一直持續進行的。

但就像所有家庭教育一樣,性教育也沒有一個可複製的標準答案。

很多問題會反覆地出現,我們需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找到適合的方式給予回答。

越早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尷尬感越少

一般來說,孩子在2歲後就會產生逐漸明晰的性意識萌芽,這個時候也是開展性教育的最佳時機。

如果在6歲之後,孩子會因為接受了越來越多的社會教化,容易在面對性話題的時候產生羞恥感和排斥感。

年紀更小的時候,孩子更容易像學習其他知識一樣,平淡的接受性教育。

藉助日常的生活場景,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

性教育的開展,並不是坦然地、直接的去和孩子們談,而是需要藉助日常的生活場景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

比如,為孩子換尿布的時候,可以一邊說:這是你的小臉蛋、這是你的小腳丫、這是你的小雞雞等。

遇到懷孕的人、看到動物在進行親密行為、為孩子洗澡時及讀繪本時,都能同時進行性教育的最佳時機。

要多注意傳遞性別平等的觀念

在性別上,男孩和女孩的教養方式有很大不同。

很多父母常掛在嘴邊:「女孩要有女孩的樣子」、「男孩是男子漢,要有男人氣概!」,實際上就是社會對男孩和女孩的性別帶有時代賦予的刻板印象。

其實,年幼的男孩和女孩之間的行為差異並沒有那麼大。

「強行把孩子按進具有典型性別特徵的模子里」的教育方式,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還有個例子。

比如,當孩子問道「女孩的小雞雞在哪裡?」時,通常父母會直接回答「女孩沒有小雞雞」。

如果換做孩子的視角來看,他們的觀念中,「沒有」就是不好的事情。

這樣的回答,就會導致男孩子心理上產生優越感,女孩會產生自卑感。

更好的回答是「女孩也有小雞雞,但是長得和男生不一樣。」

這既符合客觀事實,也能弱化「不平等」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2

絕不隨便搪塞孩子的提問

比如,「我從哪裡來」的問題。很多父母一遇到,就會非常緊張。

其實,大可不必。

書中就建議爸爸媽媽用「三步回答法」來解答孩子的疑問。

比如,先確定孩子問的是什麼,是問的出生地?還是哪個醫院?通過這些小技巧,引導孩子說出真實想法,來幫助父母準確回答他們的疑問。

有時候,這個問題背後的故事,反而更值得去關註:

是在幼兒園跟其他小朋友討論到這個問題了?

還是被鄰居阿姨逗弄「你是撿來的,你媽媽不要你了」?

和給出問題的答案相比,過程中愉快地保持和孩子的溝通交流,往往更加重要。

除了幫助回答「我從哪裡來」這個千古難題,書中還對養育孩子過程中經常會碰到的難題進行了科學分析和建議,比如:

「如何正確地給孩子斷奶?」

「可不可以給孩子穿開襠褲?」

「錯過最佳性教育時間該怎麼辦?」

書中一共列舉出了父母在性教育中最關心的22個問題,通過非常直觀的圖形或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解釋和分析。

幫助爸爸媽媽更好地理解兒童性教育的理論和原則,真正做到了一本書讀懂兒童性教育。

3

了解兒童性教育,兒童性侵犯幾率降低一半

兒童性侵犯一直都是父母非常關心的問題。

要做好預防兒童性侵犯,不僅孩子需要教導,父母也是重點學習的對象。

不是只有存在身體接觸,才叫性侵犯

性侵犯並不僅是指實際身體接觸的性行為,還包括非身體接觸的性侵犯、利用互聯網進行的性侵犯等

所以,不是所有的性侵犯行為,都會造成可觀察到的身體傷害。比如,受到嚴重非身體接觸性侵犯的兒童。

如果只從身體上,是發現不了任何異狀的。還需要多關注孩子的行為和精神狀態,觀察是否存在異常表現。

性侵犯不存在性別限制,無論男女,都有可能遭受性侵害

早在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關於預防暴力狀況報告中就有相關數據:全球範圍內每5名女性就有1名,每13名男性中就有1名,在18歲之前受到過性侵犯。

還有數據統計顯示,在性侵犯的施暴者中,大多數是兒童認識、熟悉或信任的人,甚至就是兒童的家人。

書中綜合分析了國內外所有相關的兒童性侵案例,列舉出了7種父母需要警惕的可能犯罪人群並且配套這些性侵犯者慣用的犯罪手段。

如,威逼利誘、對孩子進行心理操控等等。

有些犯罪者,甚至會故意在父母面前,對孩子做出一些親昵的舉動。

讓孩子誤以為這個人對自己身體的侵犯是沒問題的,因為得到了父母的「默許」。

樹立孩子正確的隱私意識,學會說不

壞人永遠不會嫌你的孩子太小。爸爸媽媽需要告訴孩子什麼是可以的,什麼是不可以的。

正確的隱私意識,不僅是如何保護自己隱私,還包括尊重他人隱私。讓孩子明確界限,學會說不。

這樣的教育越早進行越好,不要以為都是小屁孩,親一下摸一下沒什麼。被忽視的一件小事,可能會造成日後無法挽回的悲劇。

最後,就如何預防兒童性侵犯給大家幾點建議:

父母先克服溝通障礙、先「脫敏」,逐漸做到可以大方說出與性有關的科學名詞,如陰道、陰莖、子宮、性交和卵巢等。

藉助生活中的「可教時刻」,講解基本性知識,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性價值觀。

教會孩子樹立「我的身體,我說了算」的觀念,給孩子拒絕的權利。在孩子不想擁抱或親吻別人的時候,絕不能以「不禮貌」為由強求孩子去做。並且教育他理解講禮貌、控制情緒並不等於禁止說「不」。因為兒童對於身體的親密界限或者講禮貌的界定並未達到完整的認知水平。

日常生活中,密切關注孩子的生活近況,如語言表達方式、身體癥狀和遊戲時的玩耍狀態等。

一定要注意遠離那些與孩子過分親密的人,或用性話題引逗孩子的人。

小通薦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本通 的精彩文章:

日本永旺百貨「全國制霸」夢想的最後一道壁壘--「福井縣」
花錢聞屎?!日本動物園推出大熊貓糞便體驗,島國網友表示很欣慰

TAG:日本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