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李唐越器人間無,秘色瓷是收藏大腕乾隆皇帝沒有見過的越窯

李唐越器人間無,秘色瓷是收藏大腕乾隆皇帝沒有見過的越窯

越窯青釉瓜棱執壺,唐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唐代詩人陸龜蒙以此讚美越窯秘色瓷。

陸羽在《茶經》中說:「越瓷類玉邢瓷類冰」,並稱之為茶具第一。唐人鬥茶風氣極盛,而越窯之名也最早見於唐代。當時越瓷已曆數百年,在唐代更是受鬥茶文化的影響達到高峰。邢較越而有所不及,要知當時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都是在北方,而越窯卻能超越這個高度,是南方匠人歷經數代方而凝結的智慧結晶,都說宋有五大名窯,若推及至唐,越州青瓷當是青瓷第一。

越窯青釉直頸瓶

越窯的中心窯場在越州的餘姚上林湖、上虞小仙壇一帶。因此越窯是指坐落在唐代天寶年間越州轄區(會稽、山陰、諸暨、餘姚、剡縣、蕭山、上虞七縣)內的窯場,以出產類玉似冰的青瓷而著稱,超出這個範圍的浙江其它地區的窯場,儘管生產越窯風格的青瓷,但不能稱之為越窯,而只能為越窯系窯場。並且在當時有許多的窯口仿越窯如耀州、長沙窯等等。生產年代自東漢至宋。唐朝是越窯工藝最精湛時期,居全國之冠。隋、初唐繼承南朝風格,生產碗、盤、盤口四系壺、四耳罐、雞頭壺等產品。盛唐以後產品精美,贏得聲譽。產品都做得很規整,一絲不苟。常將口沿做成花口、荷葉口、葵口,底部加寬,作成玉璧形、玉環形或多曲結構,十分美觀。胎體為灰胎,細膩堅緻;釉為青釉,晶瑩滋潤,如玉似冰。

越窯青釉菱花口盤,五代

而在初唐時胎質灰白而松,釉色呈青黃色。晚唐時胎質細膩緻密,胎骨精細而輕盈,釉質腴潤勻凈如玉,釉色為黃或青中含黃,無紋片,普遍使用素地垂直劃紋的裝飾方法。另有一種在器物上堆貼花卉、人物、魚獸等的方法,器物常見的有碗、盤、水盂、罐、盒等,特色器如瓷硯、執壺、瓷罌等,尤其是口唇不卷、底卷而淺腹的越瓷甌,風靡一時,成為文人墨客的歌詠對象。五代越窯青瓷胎質細膩,胎壁較薄,表面光澤,胎色呈灰或澆灰色,釉質腴潤光亮,半透明,釉層薄而勻,釉色前期以黃為主,後期以青為主。裝飾初期以素麵為主,後期堆貼尤其是刻花大為盛行,題材多為人物、山水、花鳥、走獸。藝術形式多種多樣,藝術風格豐富多彩。直到宋時越窯逐漸衰落。越窯青瓷,以胎質細膩、造型典雅、青釉瑩瑩、質如碧玉而著稱於世。這種如冰似玉的美麗釉色,深受詩人的讚賞和喜愛。有不少詩人都描述和歌詠過這種美麗,如顧況、孟郊、陸龜蒙、徐夤、施肩吾、鄭谷等。越窯瓷青瓷與當時飲茶風尚關係十分密切,其瓷質造型,釉色之美,深受飲茶者的喜愛。飲茶風尚又影響了越窯青瓷的型制。

越窯青釉瓜棱執壺,宋

當然說到越窯,就不得不談及「秘色瓷」這個概念,在漫長的歷史階段中,「秘色」一說,缺乏實物支撐,往往古董商人談及最甚,賣貨的往往說自己手上的是秘色瓷,也無從考證。

而在1987年的一天,終於解開了這個謎。陝西扶風法門寺塔由於年久失修突然崩塌,而唐代地宮中出現了一批唐代宮室用來供奉釋迦真身舍利的一批精美供器,同時出土了記錄這些器物名稱的石刻「物帳」。

據此物帳,專家們斷定該地宮出土的16件青瓷就是傳說中的所謂的「秘色」瓷,從而揭開了「秘色」瓷的謎底。關於「秘色」瓷也有兩說。一說是廣義的,越窯釉色色澤青翠就可稱作「秘色瓷」;一說是狹義的,法門寺窖藏的這批青瓷才能稱之為「秘色瓷」。

小編有話說

有人說越窯青瓷是「母親瓷」,但我卻覺得更像「一代宗師」,它是陶瓷的開端,更承擔了引領審美的使命。秘色瓷則是它一生中最榮耀的時刻。功成名就後,它便悄然退出歷史舞台。留給我們那一彎澄澈綠水,那一抹疊翠山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山古玩 的精彩文章:

論宋代花鳥畫醇厚高古之美,呂紀也要略遜於它……
必收藏!宋代六大瓷窯系

TAG:半山古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