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普及健康知識 全民推動創衛②】夏季中醫藥養生

【普及健康知識 全民推動創衛②】夏季中醫藥養生

【普及健康知識 全民推動創衛②】夏季中醫藥養生


按照我國傳統農曆,夏季是從立夏開始到大暑結束,其中包括了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六個節氣。整個夏季,天氣炎熱潮濕,利於各種毒蟲和微生物生長繁殖,同時炎熱的天氣下人體免疫力也下降,極易罹患各種疾病。所以搞好夏季養生,預防疾病至關重要。中醫藥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而中醫藥在養生方面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那麼從中醫藥角度,

夏季養生應怎樣進行呢?

【普及健康知識 全民推動創衛②】夏季中醫藥養生

按照中國傳統的五行理論,夏季屬「火」。正好與人體五臟中的「心」相同,所以夏季的中醫藥養生重點在於養心。

【普及健康知識 全民推動創衛②】夏季中醫藥養生

夏季養心

除了注意心理衛生,調控自己的情緒;保證充足睡眠,注意午休;多吃清淡食物,忌油膩辛辣外,也可服用些養心的中藥,如酸棗仁、柏子仁、遠志、蓮子、桂圓肉、大棗、黃芪、夜交藤、麥冬等,都是具有養心功效的中藥,其中許多本身就是美食,可以用來製作各種葯膳。

【普及健康知識 全民推動創衛②】夏季中醫藥養生

酸棗仁、柏子仁、遠志、蓮子

上面講到夏季屬「火」。可是夏季中還有個最熱的「三伏」天,即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到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共三十天或四十天。我們將三伏天稱為「長夏」,在五行中屬「土」,與人體五髒的「脾」相同,中醫的脾又是另一條經絡,因而到了長夏應該在養心基礎上,注意養脾。

【普及健康知識 全民推動創衛②】夏季中醫藥養生

除了注意飲食衛生,還要注意不要過量吃冷飲,控制好飲水的節奏等之外,也可選擇些養脾的中藥,如黃芪、山藥、薏米、茯苓、白朮、靈芝、黃精、刺五加、沙參、大棗、甘草等,均可組成各種葯膳。

【普及健康知識 全民推動創衛②】夏季中醫藥養生

黃芪、山藥、薏米、茯苓

清熱和袪濕

前面說過,夏季氣候特點是炎熱和潮濕,暑、濕兩種邪氣盛行,極易侵入人體,導致疾病。因而整個夏季養生都離不開清熱和袪濕兩種方法。

中醫藥清熱的藥物很多,一般我們常用的是其中的清熱解毒藥,如金銀花、菊花、連翹、蒲公英、大青葉、板藍根、魚腥草等。這些藥物日常用來煎水、泡茶、煲湯均可。中藥中袪濕葯也很多,如扁豆、赤小豆、薏米、豬苓、澤瀉、木棉花等等,也都可組成各種葯膳。

【普及健康知識 全民推動創衛②】夏季中醫藥養生

金銀花、菊花、蒲公英、連翹

【普及健康知識 全民推動創衛②】夏季中醫藥養生

扁豆、赤小豆、豬苓、木棉花

但是要說利用中藥清熱袪濕,應該首推廣東人的涼茶。據說發明廣東涼茶的鼻祖是晉代的神醫葛洪,到了今天廣東涼茶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已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不過我們在喝涼茶時也應注意,要講辯證。涼茶分清熱解毒茶、解感茶、清熱潤燥茶、清熱化濕茶四大類,要「對證用茶」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所以,雖然涼茶滿街都有,但自己該喝哪種,最好先諮詢專業醫生。

【普及健康知識 全民推動創衛②】夏季中醫藥養生

綜上所述,夏季中醫藥養生的基本原則是養心、健脾、清熱、袪濕。但是夏季有六個節氣,每個節氣氣候條件不同,養生的則重點也有所微調。

您做好夏季養生的準備了嗎?

【普及健康知識 全民推動創衛②】夏季中醫藥養生

茂小布推薦

【普及健康知識 全民推動創衛①】夏日炎炎,喝點綠豆湯來消暑!

一起刷屏!這是茂名最美創衛人十二時辰!

茂名發布編輯部

編輯:黃文展 實習生 蘇斯銘

初審:柯柱基

終審:孫廣宇

來源:茂名健教,綜合茂名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