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打造智慧校園,少不了互聯網+管理+課程+教學的完美融合!
互聯網+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台,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發展生態,互聯網+教育是在尊重教育本質特性基礎上,用互聯網思維及行為模式重塑教育教學模式,內容、工具、方法過程,互聯網+教育從本質上看是對傳統教育底層重構,是一種意識、一種素養、一種習慣,是一場顛覆性變革。
如何實現教育與信息技術完美融合,使教育在保留其核心和實質前提下,煥發生機和活力,從互聯網+管理+課程+教學三個方面入手,促進人思維轉變,方式轉變。
(一)利用互聯網+管理促進信息素養形成
小學階段信息素養應重點放在信息意識形成上,信息意識是指客觀存在信息和信息活動在人們頭腦中能動響應,表現為信息敏感力、觀察力、分析判斷力以及對信息創新能力,面對不懂問題能積極主動尋找答案,並知道在哪裡用什麼方法尋找答案。
隨著良好學習品質養成與信息意識是息息相關,在二十年前如果遇到不懂知識,首先想到是向老師和同學去請教,其次是去圖書館或者書店查找資料,往往需要較長時間,效率低下。現在互聯網時代下問題非常簡單,可以上網查百度、知乎……可以與老師、同學視頻音頻交流。遇到不認識植物可以識別,迷路可以查找導航…..
魯俊亮老師談到為讓學生感受現代技術就在身邊東北育才丁香湖小學採購13台觸摸屏,62觸控一體機,3個小胖機器人。這樣對確立學生信息意識,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教育信息化促進資源共享,瀋陽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學校引導教師學生利用平台下載上傳資源,並進行專題研究活動。提升學校整體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打造智慧校園,營造智能化氛圍。
在互聯網+管理探索中,智慧城市建設背景下,學生評價系統建設逐漸走入學校視野,若學生評價方式還很傳統,學業質量評價不能精細記錄學生日常成長軌跡。瀋陽市採用新課程理念全新評價標準,網路評價平台,管理並記錄學生綜合素質、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學業質量。平台嵌入大數據統計功能,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建立大數據對比。讓數據服務於學生髮展,進一步提高評價知識性和可靠性。
(二)利用互聯網+課程,實現課程形式突破
信息技術2.0行動計劃中指出,以專利課程、名師課堂、名校網路課堂等方式,開展聯校網教,數字學校建設與應用,實現互聯網+條件下區域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機制,縮小城鄉差距,緩解教育數字鴻溝問題,實現公平而有質量教育,為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已達到讓教育共享,同上一堂課沒有距離目,依託錄播教室功能,利用專利課堂給姊妹校送課等,助力區域教育教學發展,發揮區域引領輻射作用,在專利課堂實施過程中把握三個主要方向。
互動教堂教學模式,實現兩校師生間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及師師互動,多元互動課堂拉近師生距離,兼顧兩個課堂,提升課堂時效性。利用網路開展多學科面對面實時教學活動,打破時間各空間壁壘,兩校教師加入同一個線上社區,實現教師間實時互動,在互動中融合和協同成長。
(三)內容特色化,交流國家課程,延展輻射內涵
互聯網+教育未來發展方向,教育模式不斷創新升級,讓科技賦予教育新活力,逐步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學校將外教以遠程授課方式請進課堂,中外雙師同上一節課,在快樂互動中改變原有封閉模式,為教育共享和教育高效開啟宏圖。
互聯網+學科融合,為培養學生科技意識和創新能力,東北育才丁香湖小學開設七門創新選修課程,機器人、3D列印,激光雕刻,無人機,創客動畫,模擬飛行,Scratch編程教學。機器人引發思考,在操作中引發興趣,創新意識在這裡得到最好激發。創客動畫打破學科壁壘,使學生思維不再是孤島。
(四)利用互聯網+教學引領教學方式變革
信息時代賦予教育新生命力,在教學中要思考如何藉助技術提升教學課堂深度,強調知識與能力並重,開展基於問題和項目、設計學習,讓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起來,讓教育回歸社會。
利用線下與線上全方位立體互動,體現教育全方位。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指出,未來教室應該是智能協作,機械性工作交給機器人。東北育才丁香湖小學全面啟動信息技術與學科深度融合探索,鼓勵教師使用助手等軟體,實現移動教學,以計算機網路為核心技術,作為創設工具,提升學習品質工作。將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經過組合重構方法相互融合,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傳統教學方法改革,從而提升學生信息素養,使其掌握信息時代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延伸其學習時間和空間,系統化記錄學生軌跡,分析學習中存在共性和個性問題,讓大數據服務學生學習和教師課堂教學。
將互聯網+雲課堂引進校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實現先學後教,學生通過微課與自我剪裁一體化平台,兼顧大班教學學習,該班形成自主交互、智能網路空間,通過興趣引領下不斷努力與實踐。
拓展教研方式,互聯網+教學就一定要研究互聯網+教師問題,將教師專業發展植入互聯網基因,教師掌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信息技術教學技能,從而教師教學組織形態和教學研究形態要適應時代發展,不僅將學科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學校建立學科教研社區,開展新型教研模式探索和實踐,打破時間和空間局限,實現教師與教師實時互動,遠程交流,定期主題研討和偶發具像化問題研討,使教研不受局限。
現代教育技術是手段,是載體,更主要任務是促進師生學習方式變革,提升學生學習品質。技術絕不能站在前台,學習才是核心,需要改變不只是技術,更主要是一種面向未來教育視野。未來需要利用互聯網構建智慧學習體系,拓展智慧校園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