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關注本土化也有錯?歐洲自動駕駛創企遲遲無法「上路」卡在這一步

關注本土化也有錯?歐洲自動駕駛創企遲遲無法「上路」卡在這一步

相比美國,為何英國自動駕駛創業公司商業化進展緩慢?

編譯 | 張璐璐

公眾號 | AI星球

編者註:由於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等一系列的原因,自動駕駛技術在各個地區的不可通用性對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同時,歐洲與美國自動駕駛創企在資金支持方面差異巨大。特定的地區需求加上資金儲備的巨大差距,迫使歐洲企業尋找更廉價的方式來填補技術缺口。

如今,Waymo的自動駕駛計程車已經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寬闊街道上運行無人駕駛打車服務。不同的是,一些歐洲初創企業試圖開發的自動駕駛汽車,則將方向聚焦於徵服擁堵混亂、雨水肆虐的歐洲城市道路。

在英國進行自動駕駛汽車測試的初創公司,如Oxbotica、FiveAI和Wayve等表示,相比美國,在英國進行自動駕駛技術測試非常特殊——受天氣等因素等影響,當中的一些技術難題甚至連Waymo、Uber、Aurora等公司都尚未攻克。

與資金實力雄厚的美國競爭對手相比,歐洲初創公司的運營成本較低。

因此對這些公司來說,它們總是「被迫」發揮創意,專門為歐洲市場開發量身定製的廉價技術,從而應對倫敦繁忙的街道和多雨的天氣。

「也許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在亞利桑那州寬闊的高速公路上行駛順暢,但在倫敦克羅伊登(Croydon)街道上,可能壓根就開不動。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環境。」風投公司Amadeus Capital投資人Alex van Someren表示。該公司持有FiveAI的股份。

從這方面來說,英國初創公司希望開發出在最極端的環境中,依然能夠正常工作的系統和軟體。這樣一來,在和美國眾多自動駕駛汽車巨頭競爭時,自己將處於優勢地位。

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稱,到2035年,高科技互聯網汽車時代的到來預計會為汽車行業創造約1500億美元的新利潤,這項技術也極大可能成為有利可圖的「香餑餑」。

一些投資者估計,到2030年,自動駕駛汽車將佔全球新車銷售的五分之一。

同時,BCG的數據顯示,儘管可能只有少數初創企業能笑到最後,但2014年以來,投資者已向全球3400多家涉及「新交通」概念的企業投入了700億美元私人投資資金,這些企業涵蓋了自動駕駛、叫車服務、電動踏板車和機器學習技術等諸多相關領域。

資金微薄

為了開發適用於任何汽車製造商、車隊運營商、快遞公司或運輸公司的「通用自動駕駛」軟體,Paul Newman在英國牛津大學城創立了機器人技術和自動駕駛公司Oxbotica。

該公司一直在福特蒙迪歐汽車上測試自家軟體,這輛裝滿各式各樣的攝像頭和感測器的汽車在城市繁忙的街道上行駛,沿著同一條環路,從商業街向下,經過當地的Red Lion酒吧,三個月來每天都要跑上五趟。

Oxbotica自動駕駛汽車

Newman表示,通過一遍又一遍重複不同的路線,該公司的車隊能獲得衡量技術進展的基準。在一些棘手的區域,這使得軟體能夠獲取與特定地點相關的新數據。

他說:「這些歐洲老城的道路最初都是為馬能通行而設計的。但早高峰時騎車人、學生和機動車交匯在一起,交通環境有所不同。」

目前,Oxbotica計劃在北美和中國開設辦事處,並計劃於2021年在倫敦推出特定路線的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同時每車配備一名安全員。該項目是Oxbotica與計程車公司Addison Lee合作的一部分。

Oxbotica的公共道路試驗勞動密集且成本高昂,也從側面印證了歐洲初創企業以小本經營的方式迎戰Waymo和Uber等大公司的難度。

與Wayve和FiveAI一樣,Oxbotica也在利用美國市場向未來交通投資的少量資金。根據Crunchbase的最新數據,該公司已獲得2260萬英鎊(合2800萬美元)的資金,而FiveAI則已融資3770萬美元。

相比之下,近日,軟銀願景基金則表示將向通用自動駕駛汽車部門Cruise投資22.5億美元,這筆交易將使得Cruise估值增至115億美元。而在2月份,總部位於加州的自動駕駛送貨初創公司Nuro也獲得9.4億美元融資。

通用旗下的自動駕駛子公司Cruise

2018年,注入歐洲自動駕駛汽車和科技企業的風投資金翻了一番,但與美國初創企業獲得的資金相比仍然微不足道。

市場研究公司CB Insights的數據顯示,歐洲公司去年獲得了8900萬美元的投資,僅佔美國公司所獲得風險投資總額的2%。

環境惡劣

美國創企也許會從巨額融資中受益,但歐洲企業表示,融資方面的巨大差距加上特定的地區需求,促使它們尋找更廉價的方式來填補技術缺口。

例如,廣泛應用於美國自動駕駛汽車的激光雷達造價高昂且有弊端,一旦下雨、起霧或下雪,就很難準確監測出汽車周圍的環境,因此歐洲開發人員正在測試一系列其他工具。

FiveAI自動駕駛汽車

FiveAI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Stan Boland指出:「我們必須解決的難題有微妙不同。這就需要一套不同的感測器,在圖像和視頻處理方面更出色,同時使用計算機視覺技術實現本地化。」

他補充說:「激光雷達在雨中的功能退化相當可怕。」

今年,FiveAI開始在倫敦布羅姆利區(Bromley)和克羅伊登區(Croydon)進行道路測試,並希望於2020年啟動載人測試。該公司的長期目標是運營一個自動駕駛車隊,作為公共交通的補充。

雖然Oxbotica的創始人Newman和FiveAI的創始人Boland都認為激光雷達可以與其他感測器和攝像機協同作用,但位於劍橋大學城的自動駕駛公司Wayve堅稱,使用激光雷達沒有必要。

Wayve自動駕駛汽車

Wayve聯合創始人Amar Shah表示,近期的技術改進意味著目前僅通過攝像頭就能獲得可靠的相對深度估算,而且在量產自動駕駛汽車時,這種方法更便宜、更可靠。

他表示,在不久的將來,Wayve會尋求與汽車製造商、供應商以及監管機構等建立合作關係,共同開發未來自動駕駛汽車技術。至於如美國自動駕駛團隊Waymo和Cruise等可能會藉助巨額資金嚴重威脅歐洲小企業的觀點,Shah不以為意。

他指出:「這些巨頭在鳳凰城發展了10年,幾乎無法離開那裡,所以他們怎麼可能往歐洲發展呢?

率先破局落地之困

儘管如此,分析師和諮詢師普遍描繪了未來:由擁有龐大車隊的公司主導,例如Uber和Waymo等,並提供廉價的自動駕駛汽車月租服務。但實現完全自動駕駛可能仍需數年。

Waymo無人計程車

汽車諮詢公司Berylls Strategy Advisors合伙人Arthur Kipferler表示:「最初,行業內普遍認為自動駕駛會很快實現,但目前看來自動駕駛的冬天已經悄然來臨。」

2018年3月,Uber旗下的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在測試時發生車禍,導致一名橫穿馬路的行人死亡。這一致命事故凸顯出自動駕駛技術面臨的挑戰,也導致Uber自動駕駛技術研發項目暫停。

「無論在舊金山還是中國,當你實地試駕自動駕駛汽車時,面對陌生複雜的城市道路,要實現完全自動駕駛依舊任重道遠。」加拿大退休金計劃投資委員會(Canada Pension Plan Investment Board)活躍股權業務全球負責人Deborah Orida表示。該機構投資了自動駕駛創企Aurora和Zoox。

對於歐洲初創企業來說,投資者對通用自動駕駛技術的謹慎態度,可能是自薦的良機。

然而,儘管這些歐洲企業可能認為自動駕駛汽車本質上是一項地區性挑戰,但其他公司對它們本土化的方式持批評態度,認為美國巨頭首先實現這項服務的商業可行性,將使它們在競爭中拔得頭籌。

德國高端汽車市場戰略諮詢公司Berylls的合伙人Kipferler表示:「如果你想創業,我奉勸你選擇更容易實現技術的地區,快速行動,然後擴大規模,不斷學習,然後再攻克下一個挑戰。但如果你想做研究,那就在倫敦市中心、印度孟買或德里進行測試。你的研究也許永遠不會得到商業應用,但研究是肯定的。」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I星球 的精彩文章:

TAG:AI星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