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高古玉的誘惑

高古玉的誘惑

曾侯乙墓為戰國早期曾國國君乙的墓葬,位於湖北隨州市擂鼓墩。1978年,湖北省博物館等單位對該墓進行了發掘。曾侯乙墓除出土了一套中國最大最全的編鐘外,還因其出土了多達300件的高古玉器而極負盛名。

高古玉,雖然經過數千年的埋藏,但是出土後稍做清理,就會顯現出它應有的歲月特徵:「凈」、「肥」、「熟」、「美」。這裡的「凈」,特指出土的高古玉不會像現在做舊處理過的仿品一樣,看起來髒兮兮的,而是顯現出它乾淨閑適的一面;「肥」和「熟」,主要是體現出了高古玉的熟態,肥而不膩,熟態可掬;「美」,主要是從古人的審美出發,每件高古玉都要符合古人當時的審美情趣。

下面通過湖北省博物館館藏的高古玉,來細細體會一下高古玉的「凈」、「肥」、「熟」、「美」吧!

曾侯乙墓玉器出土位置主要有四處,即墓主內棺內、陪葬棺內、墓主內棺蓋板之上及槨室之中。發掘報告指出,曾侯乙墓出土的大部分玉器是放置在墓主及陪葬者棺內。出自棺內的玉器既有成品,也有半成品(含殘器)、玉料(包括僅簡單切割、拋光的璞料以及加工製作剩餘的碎料)。其中,佩飾是佩帶之物,屬實用品,生前可用,並有禮儀上的等級之別,故需精心製作。而殘器和璞料乃護屍之物,無需精製。

曾侯乙16節龍型玉掛飾 掛飾整體為一條大龍。

這批玉器器類豐富,是戰國早期玉器的重要代表。其中,有一套16件連環玉佩,為中國出土古代玉器絕無僅有之奇寶。

戰國至漢代時期曾出現許多精美絕倫的組合玉器,其中活環套鏈組合玉器是古代鏤雕工藝與切割工藝的又一次升華。所謂活環套鏈就是把平面「搜鏤」的技巧用於立體「鏤空」上,即在一塊玉料上鏤雕成數個可活動的環或佩,環環相扣、環佩相扣形成連接,使之可卷折可展開,但不可拆卸的一種工藝。

活環套鏈工藝的出現,能使較小的玉料「拉」長,即用小塊玉料雕琢大型化玉器,變不可能為可能。

曾侯乙墓出土高古玉欣賞

東周四節龍鳳紋玉佩,此展品為東周(戰國早期)文物。長9.5厘米,寬7.2厘米,厚0.4厘米。這件玉佩採用分雕工藝,將一整塊玉料雕琢成相連的四節,使之可以自由卷折。玉佩上刻有龍鳳一體的紋飾,帶有濃厚的神話宗教色彩,也是對生命互為因果的和諧體現。1978年出土於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1號墓。現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東周金縷玉璜,此展品為東周(戰國早期)文物。長11.8厘米,寬2.7厘米,厚0.25厘米。這件玉璜用3道金絲穿綴2件青白色玉璜,是目前所見先秦時期唯一1件金玉合一的器物,所用之玉為新疆和田軟玉,質地優良。1978年出土於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1號墓。現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東周獸面紋玉琮 此展品為東周(戰國早期)文物。高5厘米,寬6厘米。琮出現於新石器時代,祭祀時可作為溝通天地的法器。這件玉琮外方內圓,上下貫通,直觀地展現了古代「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它出土於曾侯乙的腰腹部,器表淺雕獸面紋,莊嚴而不失優雅。1978年出土於湖北省隨州市曾侯乙墓。

東周雲紋玉梳,此展品為東周(戰國早期)文物。長9.6厘米,通寬6.5厘米。這把玉梳放置在曾侯乙的頭部下方,梳背雙面陰刻雲紋,上端中間有一個小孔,可能是絲線系綁之處。梳子是日常生活用具,以玉梳陪葬,反映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觀念。1978年出土於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1號墓。現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東周玉琀,此展品為東周(戰國早期)文物。最大者2.1×0.2×1厘米。玉琀是放在逝者口中的玉器,古人認為堅固溫潤的玉石可令屍身不腐。曾侯乙口中含有牛、羊、豬、狗、鴨、魚等共21件玉琀。這些小動物只有黃豆大小,卻刻畫入微、簡練逼真,堪稱微雕技術的鼻祖。1978年出土於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1號墓。現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本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飾迦 的精彩文章:

全國僅三件的玉璧,曾被小孩拖著滿街跑!
和田玉的真假皮色對比圖片,看懂了再也不怕被坑

TAG:飾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