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為何把皇儲之位,給了資質平庸還殘疾的咸豐,而不是奕訢
文/王國棟
1850年正月十四,道光皇帝感覺自己大限將至,召集朝廷重臣公啟錦匣,內有御筆兩諭,一為"立皇四子奕詝為",一為"封皇六子奕訢為親王"。由此標誌著大清朝皇位繼承人的爭奪戰以四皇子奕詝的勝利而告終。奕詝也是滿清王朝最後一個通過秘密立儲方式確立的太子,即後來的咸豐皇帝。道光皇帝的決定令很多人都費解,因為不管是從外貌長相、政治才幹,皇六子奕訢都比皇四子奕詝強太多,這是道光皇帝及咸豐皇帝本人都承認的。那麼,為什麼奕訢會在皇位爭奪戰中輸給資質平庸且腿部殘疾的奕詝呢?
道光皇帝一生共有9個兒子,但非常遺憾的時,前3個兒子都在幼年就夭折,因此1831年1月11日出生的皇四子奕詝就成為事實上最年長的兒子。皇五子奕誴和哥哥奕詝是同一年生的,大小半歲,但是出生不久就被道光皇帝過繼給了無嗣的弟弟綿愷,沒有繼承皇位的資格。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奕詝從小就被道光皇帝視為接班人來培養,為此道光皇帝還將博學睿智的漢族大臣杜受田任命為他的師傅,除了教授一般的四經五書,還指引他學習帝王心術。只是小奕詝命苦,10歲的時候身為皇后的生母鈕祜祿氏病死,將他託付給了好姐妹靜貴妃撫養。靜貴妃為道光皇帝生過三個兒子,即皇二子奕綱、皇三子和皇六子。奕綱和都在幼年夭折,只剩下個1833年出生的。靜貴妃收養了奕詝,和自己的親兒子朝夕相處,兩人相差2歲,是非常要好的玩伴。但是問題就在於,不但聰明絕頂,還長相俊美,才4歲就可以讀書識字,而且對皇位繼承權的爭奪有一種無師自通的領悟。靜貴妃收養奕詝時,已經8歲,早已經知道這位同父異母的哥哥是自己爭奪皇位繼承權的最大對手,故而處處防備。表面看起來兄弟兩人同吃同睡,親密無間,實際上各自有自己的政治班底,相互在暗中較勁。
奕詝生性遲鈍,又因為外出狩獵摔傷了腿,留下殘疾,走路有些瘸。這令道光皇帝大傷腦筋,無形中將繼承人的人選轉移到了皇六子身上。道光皇帝就不止一次當著親信大臣的面說,奕詝不如,這種言論給大臣們一種暗示:我想立為太子。導致一大批大臣將政治前途壓在了身上,這種政治博弈給奕詝帶來的壓力可想而知。奕詝雖然沒有聰明,但是也沒有愚蠢到連危險都感知不到的地步,找自己的師傅杜受田商議對策。杜受田問奕詝:"你與相比如何?"奕詝老實回答:"六弟聰明睿智,又討皇阿瑪歡心,比我強!
"杜受田說:"昔日曹丕才能不如曹植,而能夠繼承魏王之位,關鍵在於能夠揚長避短,通過仁德孝義來打動曹操。今你在條陳時政和兵馬武藝上都比不過,只能修身養性,廣施仁德,通過孝行來獲得皇上的信任。"奕詝深以為然,從此約束自己的行為舉止,不敢有分毫的僭越。反觀六皇子,為了在道光皇帝及朝廷大臣面前表現自己的才華,經常干一些強出風頭的事情。一開始大家都覺得這位皇子很有上進心,而且文武全才,大清國有這樣的人才應該感到榮幸。可是出風頭的事情干多了,精明的大臣們看出了端倪,"鬼子六"(當時的大臣們給取的綽號)聰明盡顯於外,不懂韜光養晦。這用軍事將領的話來說就是逞匹夫之勇,不是干大事的料。因此將政治投資的天平又傾向了老實交巴的皇四子奕詝這邊。選一個老實人作自己的主子,永遠比選擇一個外強中乾的"聰明人"做主子要安全得多。
1848年秋,奕詝和都隨侍道光皇帝到皇家獵場狩獵。16歲的為了表現自己非凡的武力,驅馬縱鷹,人聲犬吠,好一番忙活,捕獵到了最多的獵物。而奕詝卻一箭不發,只是緊緊的跟隨在道光皇帝身邊。道光皇帝有點納悶,問說你為什麼不開弓狩獵?答曰:"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干天和。"用白話翻譯過來就是:現在是春季,正是鳥獸繁衍後代的最佳時期,我不忍心射殺它們而導致生態平衡遭到破壞!這回答可比當年曹睿對曹丕說的:"陛下已殺其母,兒臣不忍心再殺其子"要高明多了。道光皇帝聽了大喜,曰:"此真帝王之言!"遂定下了立奕詝為儲的決心,回去以後就以滿清特有的立儲方式寫下密詔,藏在錦匣內。
1850年正月十四,道光皇帝病重,自知時日無多,通知朝廷大臣召開御前會議交代後事。此時文武大臣包括奕詝、兩兄弟都不知道儲君的人選,一個個眼巴巴的等著最終的結果。立儲的錦匣當文武大臣的面開封,裡面一共有兩道聖旨:一為"立皇四子奕詝為",一為"封皇六子奕訢為親王"。有道光皇帝親自坐鎮,諒誰也沒有那個膽子敢質疑皇儲立得合不合理、公不公平。但是才能比奕詝強而不得立,其內心不平是眾所皆知的。
除了奕詝和外,道光皇帝駕崩(1850年2月25日去世)前還有三個年幼的兒子:即皇七子(生於1840,時年10歲),咸豐即位後封(生父);皇八子(生於1844,時年6歲),咸豐即位後封鍾端郡王;皇九子(生於1845,時年5歲),咸豐即位後封孚敬郡王。這三個兒子因為年幼,從始至終都沒有被道光皇帝列入繼承人的候選人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