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雖然擁有漫長海岸線,古人卻更喜歡開鑿運河,概說中國運河開鑿史

雖然擁有漫長海岸線,古人卻更喜歡開鑿運河,概說中國運河開鑿史

海運是目前世界上貨運量最大,成本最低,使用最為廣泛的運輸方式,而中國更是擁有從北到南綿延1.8萬公里的弧形海岸線,沿岸分布著大量的優質港口。但在中國古代,卻並不是一個以海洋為主的國家,大多數王朝並不重視海洋以及海洋運輸,而是選擇河運作為國家資源運輸的主要方式,甚至不惜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開鑿了北起北京南到杭州距離超過2700公里的京杭大運河。今天我們就簡單回顧一下中國古代運河開鑿的歷史。

我國利用河運的歷史由來已久,歷史上曾經有過三次較大的運河開鑿時期。第一次是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也是中國開始利用運河的開始,由於出於軍事目的,為了實現快速和更加方便轉運兵員錢糧等重要物資,一些實力強大的諸侯國便開始開鑿運河。其中吳王夫差為北上伐齊,就曾調集民夫十餘萬開始修建自揚州到淮安的運河,因途徑邗城,得名邗溝,這條航道大半是利用了天然湖泊進行連接,全長170公里,邗溝的開鑿第一次實現了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水上交通,而在之前長江和淮河基本是隔絕的。邗溝也是是世界上有史記載的最早的運河,也是後來著名的京杭大運河最早開鑿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魏國修建的鴻溝,秦國修建的鄭國渠和靈渠,都是歷史上著名的運河工程。

隨著鐵器的發展與推廣,使得春秋戰國時期的生產力飛速發展,而河渠、運河等水利工程的大規模建設,把中國農耕文明提高到了一個當時領先世界的水平,為中國歷史的發展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

中國第二次開鑿運河工程是隋唐時期,隋煬帝興建東都洛陽,分別於公元603年和公元605年開鑿了連接北京到洛陽的永濟渠和洛陽到淮安的通濟渠。據說當時徵調河南、淮北等地民工100多萬人,公元610年又開鑿了鎮江至杭州長約400公里的江南運河,同時又徵調淮南民工10餘萬人,疏通和改造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開鑿的邗溝,通過這幾次大規模的運河開鑿工程,使得洛陽和杭州全長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首次實現了黃河、淮河、長江古代中國三條最重要河流之間的聯繫。而揚州也成了南北交通的樞紐,借著漕運的便利,成為一個富甲江南,中國最繁榮的地區之一。

隋煬帝僅用了六年時間,開通的通濟渠、邗溝、永濟渠、江南河四條運河,將江淮地區、中原地區和河北平原緊密的聯繫到一起,形成了一個以洛陽為中心,西通京畿要地、北抵河北幽州、南達長江太湖,全長2700多公里的龐大運河體系,成為世界水利史上一項空前偉大的工程。隋煬帝用了六年時間,前後徵調數百萬民工開鑿了這樣一條前無古人的偉大運河工程,但濫用民力的隋煬帝最終在席捲全國的大起義中殞命江都,隋朝因此二世而亡。

第三次運河發展高潮便是元朝,在十三世紀末元朝定都北京後,為了更快速的將南方的糧食運到北京,不再繞道洛陽,決定將原來以洛陽為中心的隋代橫向運河改為以北京為中心,南下直達杭州的縱向大運河,元朝先後花了10年時間,開挖了洛州河和會通河,把天津和江蘇清江之間的天然河道和湖泊連接起來,再以清江連接邗溝和江南運河進而直達杭州。而北京和天津之間又新修了通惠河,這樣新的京杭大運河比原來繞道洛陽的隋唐大運河縮短了900多公里。到1293年,元代修建的大運河全線通航,這條運河也成為了今天京杭大運河的前身,到了明清兩代也基本是在元代運河的基礎上,對部分河段進行了疏通和改建。京杭大運河作為南北交通大動脈,歷史上曾起過巨大的作用,運河的通航,也促進了沿岸城市的迅速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碧葉輕風 的精彩文章:

同為南亞國家,巴基斯坦軍事實力遠低於印度,但為什麼還那麼強硬
軍事實力強於日本,戰後損失卻高於日本,只因自身所犯嚴重錯誤

TAG:碧葉輕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