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般若:通達世間法,出世間法,圓融無礙,恰到好處,不執取於法的

般若:通達世間法,出世間法,圓融無礙,恰到好處,不執取於法的

般若:通達世間法,出世間法,圓融無礙,恰到好處,不執取於法的大智慧

佛在華嚴會上,特許大心凡夫,此人雖未成菩薩,還在凡夫地位,但心量已大,是個法器,可以成就的。人有四種德性:一、不甘自棄,決信自己可以成佛無疑。二、平等慈視眾生,皆可成佛,故能不輕後學。三、魄力膽量勝人,日後承當力大。四、不易受法縛,心量又活潑,除習氣容易。有此四德,所以稱大心。不是人人都能發大心的,有肯不肯的分別,肯發大心的人,都因夙世多種善根,此生便容易了。

讀經先得明白本經的立場,《金剛般若經》是佛第四期說法,在般若部,中國已譯的只六百卷當中的一部分,專明般若的體用。般若是梵文,華言大智慧,但不是智慧兩個字可以盡其義的。當雲「通達世間法,出世間法,圓融無礙,恰到好處,不執取於法的大智慧」,是般若義。金剛是表般若的體,由體起用,解決一切苦厄。波羅蜜,就是用,能夠明白金剛般若的體,起隨緣應世的用,這個人就算是佛。倘一時尚做不到,但能夠信心不逆,聞佛所說已能不驚不怖不畏,甚為希有,此人已是大乘最上乘的地位,所以此經名曰金剛般若波羅蜜。如來為大乘者說,為最上乘者說,但佛是平等慈視眾生的,不是專對大乘人教授,無論何人,只要是大乘根性,就有成就的資格,所謂根性的顯發就是人的意境聖凡的體,是不二的,聖凡的意境,卻不同的,有人天的意境,有菩薩的意境,有佛的意境,你看經文里許多於意云何,就是引入意境去領會。這部經是說最上乘人的意境,是果位人的意境。不同這個意境的人,非但不懂其義,就是對他講,也不能受持讀誦,何況為人解說。因為他的根性是樂小法的,小法就是被自己的情見所惑,執著在我相,不能發大心的。所以經中說來說去,只在人去四相,要去四相先去我相,去就是勿執取,明悟這個我本是空,我身不是我,我心也不是我。身相心相,雖暫時似有,畢竟非實。因為非實,故云無實,因為暫有,故云無虛,只是緣生的,所以是空,你執取了有,固然不是,執取了空,也不是,即執取個非有非空,卻也是執,也還不是。但明白這是個義,義即是法,即是名,根本都是空性。因為世上一切一切,都不過是個假義,假法假名,我權立了一個假心,用來一時假用罷了。因為世上假人事,是不能廢的,不許斷滅的,只要你明白了不作真,不上當,修一切善法。善是善巧方便,能用善巧方便的法應付一切,那般若的妙用活用,就起來了。所以著不得一點相,先成個大自在的意境。能大自在的人,自己受用,即是功德。施之於人,即是大功德。推廣開來,即是無量無邊功德,即是荷擔如來無上菩提的大事業。所以有功於世道人心的,功德不可稱量。社會上的一切人事,本此建立,就轉娑婆為極樂了。這是本經的立場,要首先明白的。

般若:通達世間法,出世間法,圓融無礙,恰到好處,不執取於法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何為真正修中之王
於妄念息處,認取真心,最為重要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