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自覺+教育」點燃師生主動發展引擎

「自覺+教育」點燃師生主動發展引擎

教育的本質就是促進個體自覺發展,人的自覺發展也正是教育的核心價值追求。

——張華禮

小檔案:

張華禮,北京市順義牛欄山第一中學黨委書記、校長。碩士研究生,高級教師,北京師範大學校長培訓學院兼職教授。

最近6年,北京市順義牛欄山第一中學(下文簡稱「牛欄山一中」)每個新學年第一次國旗下的講話,都由校長張華禮主講。在這些講話里,他反覆提到一個關鍵詞:自覺。「教育的本質就是促進個體自覺發展,人的自覺發展也正是教育的核心價值追求。」坐在校園間有千年歷史的元聖宮中幽靜的舊教室里,張華禮語調謙和而堅定。

正如德國教育學家斯普朗格所說:「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然而,知易行難。在一所中學要創造一種氛圍,提供一個教育系統,能讓學生今天的學習適應明天的生存和發展需要,需要一套清晰可靠的方法論。

「自覺+」將教育由他律變為自律

牛欄山一中的校訓是「以德立校,全面育人」。然而,熟悉牛欄山一中歷史的人都知道,自從1950年,首任校長李明,一個從部隊轉業的團級幹部,帶著兩個衛兵在元聖宮四進院落舊址創辦這所中學的那天起,這所學校就打上了鮮明的紀律烙印。

過去的近70年里,正是嚴格管理讓牛欄山一中從北京郊區一所普通學校逐步發展為全市聞名的市級示範校,但嚴格管理能不能讓學生自信地迎接下一個70年呢?

張華禮覺得不行,「過去的教育是隨著大工業時代興起的,強調規範、統一。而下一個70年,我們的學生將迎來人工智慧、大數據的時代:創新,做機器不能做的事情,才是育人未來的方向。」

一套將教育由外部強加的「他律」轉變為個人主動的「自律」的改革想法,在張華禮腦子裡逐漸成形,其中的關鍵詞就是自覺。藉助「互聯網+」的概念,張華禮和全校師生一道,在校園裡實踐起一整套「自覺+」的教育行動。

所謂「自覺+」,就是在傳承學校辦學歷史已有的經驗、策略前加上「自覺」理念。將自覺作為學校改革創新的源頭活水,將自覺確立為學校文化中的核心精神,用自覺來引領學校課程改革和課程發展。

張華禮在校園中提倡管理自覺、教學自主、品德自律,並用四句話作為衡量自覺教育的標準:自覺之本在認同、自覺之魂在主動、自覺之要在行動、自覺之成在慎獨。

管理的重點不是監督師生是否遵循規章,而是獲得師生對學校發展目標發展理念的認同;改革的動力不是用新教材、新課程逼迫師生改變,而是傾聽教師和學生的想法。一句話,學校管理不再是強加在師生身上的一條條規定,而是點燃每個人心中主動發展的那台「引擎」。

幾年下來,如今校園中老師們看張華禮的眼神都跟當初不一樣了,常有那樣一種亮亮的、溫和又帶有希望的光。

「自覺+課程」為學生提供自主發展路徑

最近5年,牛欄山一中的課程在原有「德育、健康、基礎、拓展、特長」多元化課程的基礎上,也融入「自覺教育」的理念,逐步確立了「四自五育」發展課程體系,即自律修養課程、自主探究課程、自強健體課程、自信體驗課程。

自律修養課程是學校德育發展的課程範疇,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個人發展緊密結合,通過建設並實施生命教育、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品格教育、國內外遊學、社會實踐等系列課程,逐步培養學生誠實、勤奮、自信、責任、感恩的核心品格,幫助學生養成自律習慣,形成自律意識。通過軍訓、遠足拉練、「自律牛班—零比拼」等系列活動,為學生創設迎難而上的情境,培養學生頑強、自製、拼搏的自律意志,增強自我超越的信心。

自主探究課程是學校智育發展的課程範疇,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學校逐步構建了「一體兩翼」的學術性課程。「一體」課程就是基礎課程,是指國家課程的必修或必選部分。「兩翼」課程是拓展課程、分別是科技潛能發展課程和人文素養提升課程。張華禮認為,人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科學和人文素養兩個方面的和諧發展。因此學校的課程建設始終注重兩者的有機結合。

自2012以來,牛欄山一中相繼開發了中科院科普教育課程、中科院高端實驗課程、3D列印課程、濕地課程等。而在人文素養綜合類的選修課程方面,學校開設了博學館系列課程、禮儀課程、高二和高三的大文科人文綜合課程、牛中講堂社科類系列課程以及外教聽說課程、高三茶藝課程等,極大拓寬了學生的人文視野,激發了學生的多元潛能。2015年以來,牛欄山一中還陸續開設了大學先修理科綜合課、各類創新大賽、學科競賽、自主招生輔導類課程等,實現了學生課內知識的拓展,為升學備考做更充足的準備。

自強健體課程是健康發展的課程範疇,學校積極開設體育與健康課程:不僅與國家水上運動中心合作開設了賽艇和皮划艇課程,學校心理教研組還在高一、高三年級開設心理校本必修課程、生涯指導課程,引導學生自覺做好高中學習與未來發展的科學規劃,實現自我管理、自覺發展。

張華禮說,人的自覺意識就是在生命的實踐與體驗中不斷發展起來的。學校在關注全體學生藝術素養提升的同時,為興趣學生和特長學生的發展開闢多層次的發展路徑。自信體驗課程是學校美育、勞動教育的課程範疇,通過各種藝術課程及社團活動,使學生獲得美的感受、美的自信體驗。此外,學校通過建設與開發校內實踐基地,讓學生通過一年四季的綠色花草蔬菜的種植,體驗勞動的艱苦與辛勞,感悟生活的來之不易,感恩父母以及全天下勞動者的辛勤付出。

層出不窮的創新課程,強化了學生的認知與體驗,為學生個性的舒展和潛能的釋放提供了廣闊的舞台。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被喚醒,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在提升。

「自覺+教師」讓教師引領教育改革

張華禮經常對老師們講,每一所高質量中學都面臨著同樣的壓力,學校過去的輝煌隨時可能成為今天恥辱的證據。他認定學校質量的關鍵在教師,在他的努力下,學校每年都投入大量精力與資源用於提升教師隊伍。

那麼,教師隊伍的「自覺+」該如何落地呢?張華禮認為,一個重點是「心」,另一個重點是「新」。

牛欄山一中是一所寄宿制學校,老師們從每天早晨六點半出操,到晚上十點離校,工作比一般中學的教師更加辛苦。而學校持續穩定的發展恰恰是因為學校的教師工作特別勤勉、特別務實、特別奉獻。以至於學校教師的工作作風在整個順義區是出了名的:訪客隨時步入校園,從清晨的操場、午間的教室,到夜晚的辦公室,都可以感受得到。

學校教師對學生走心,學校要做的工作是給這顆心找到方向。「我們有青藍工程、新教師座談會、班主任經驗分享會、定期宣傳優秀教師實例的牛人街一號,」張華禮說,「這些經驗分享會,很多教師說到動情處,都會放聲痛哭。」

為使幹部教師堅定理想信念,全面提升學習力,學校開展亮身份活動,所有黨員佩戴黨徽,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四有教師、四個引路人等系列講話精神。學校還出台師德八大素養標兵評選辦法,開展做自覺牛中人,創元聖先鋒崗品牌創建活動。

而創新則要全面提高幹部教師的教育力,雖然地處順義區,學校克服困難,組織教師常年在海淀區參加教研活動。同時,學校還引進北京市第四中學網校,利用遠程技術提高教師的研究能力。

目前,牛欄山一中各學科都建有名師工作室,邀請首都教育名家到學校開工作室,引領學科發展,學校的特級教師則建有工作坊。張華禮說,依託區里的支持,學校組織骨幹教師赴美國和加拿大進修培訓,培育教師國際視野。目前已經開展了兩年,參加培訓教師70人次。此外,學校還在全校開展一線教師三年一輪的大培訓,組織一線教師在東北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進行系列培訓。

通過學習,更多新概念、新想法在教師腦中出現。「這個時候,學校的態度是,老師有想法,就讓他實現。場地、課時、社會資源,只要學校評議通過,就幹起來。」張華禮說。

一個細節透露出牛欄山一中對教師發展的支持力度:學校對教師課程開發的待遇不是一門課給多少錢的計件工資,而是根據實際參與教師的付出,讓每個教師拿到足額的勞動所得。這就使得教師組建跨學科課程開發團隊成為可能,不久前,學校推出的「萬里江山圖」精品綜合課程,就是學校語文、美術和地理教師聯合研發的。

面對下一個70年,張華禮說:「我們希望,牛欄山一中每一名學生在走出校門的時候,身上都有一台伴隨他們終生髮展的自主引擎。」(本報記者 施劍松)

《中國教育報》2019年07月17日第5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宜賓震中梅硐職中為學生沖泡600包速食麵,準備薑湯預防感冒
川劇《江姐》首次赴京演出獻禮建黨98周年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