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師古不泥古,描繪鎮江一帶實景山水,清代張崟繪《山居圖》

師古不泥古,描繪鎮江一帶實景山水,清代張崟繪《山居圖》

明代的沈周有很強的個性,他不愛功名利祿,只愛詩文書畫。這一點好像是家族遺傳,他的父親和伯父就是這樣洒脫,每日里結交文人雅士。沈周少年時就顯露出不凡的才華,中年以後日益聲名顯赫,到了晚年已經名滿江南。沈周這個人很謙和,據說販夫走卒、三教九流上門求畫,他也有求必應,這樣的寬厚仁德在畫家這個群體中很少見。也是由於這個原因,沈周常讓他的徒弟幫忙代筆,讓世人誤會他的創作水準忽高忽低。這幅《秋江閑釣》是沈周65歲時的作品,從風格上明顯可以看出是臨仿元代倪瓚的風格。倪瓚是元代著名山水畫家,他作品中流露出的荒寒之氣讓無數人沉迷。

《秋江閑釣》是典型的三段式構圖,近景石坡古樹,中景廣闊湖面,遠景平緩矮山。這樣構圖的好處在於簡單概括,在創作中捨去多餘的細節才能更接近天然神韻,這樣虛實結合的景色很符合文人的審美追求。這種三段式構圖幾乎出現在了所用倪瓚作品之中,被後人評為古淡天真的楷模。倪瓚作品中很少出現人的形象,沈周為了畫出自己的味道,在舟艇上添加了一個釣叟,讓作品有了生活氣息。倪瓚的山水畫從明代中期開始受到世人的追捧,當時的達官顯貴為了凸顯門風高潔,都要收藏一幅倪瓚的畫作。沈周以倪瓚為偶像,從他的作品中不斷汲取靈感。

沈周為人隨和厚道,他畫不出倪瓚作品中的那種蕭索孤寂,於是他就捨棄了渴筆淡墨,用濕筆畫出柔潤清新的美感。筆墨技法變了,畫的味道也就變了,整幅作品的格調也從臨仿上升為致敬。一個優秀的畫家可以有自己的偶像,但亦步亦趨地跟在偶像身後無法形成自己的風格。聰明的畫家就比如沈周這樣的,在臨仿過程有變通,用自己的情感去解讀前輩的作品,畫出了屬於自己的風格,同樣也讓人感受到了平淡之中的矜持與尊貴。

沈周的創作歷程經歷了細筆與粗筆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正好也是山水畫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兩種不同面貌。細筆就是追求精細,粗筆就是追求韻味。兩種風格各有千秋,只要是重視自然美感的作品都可以讓人念念不忘。沈周晚年的時候創作目的愈發純粹,他畫畫就是自娛自樂,這種豁達閑適的情懷反應在作品之中也帶來了從容的美感。

沈周61歲的時候曾經說過,他年老手顫不能長久持筆,原本這樣的身體條件是不利於創作的,但是由於創作的心情變了,沒有了條條框框的拘束,反而畫久了也不覺得累。創作的心情很重要,有的時候拋棄了功利之心,反而能夠達到更高境界。

拓展閱讀·古代繪畫作品欣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薩培喇說畫 的精彩文章:

在傳統中創新,包容外來文化,任伯年寫意花鳥畫《錦雞圖》
曾為王鑒代筆,隱藏在名家身後的畫家,朱融繪《仿江貫道山水》

TAG:薩培喇說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