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六國中最想滅了秦國的諸侯,五次合縱伐秦全都參與,還打贏了兩次

六國中最想滅了秦國的諸侯,五次合縱伐秦全都參與,還打贏了兩次

在戰國初年,秦國的崛起絕對算得上一個十分勵志的故事,一個任人欺凌被打的沒有立錐之地的貧弱之國,竟然僅僅埋頭苦幹了十餘年,就搖身一變成為人人畏懼的虎狼之國。秦國因商鞅變法而強,在那個凡有血氣之人,皆有爭心的大爭之世,商鞅和秦孝公找到了一條最適合亂世的路,他們拋卻了禮樂,拋卻了王道,拋卻了井田,走上了力行變法,唯務耕戰的霸道之路。在諸多法令中,「斬首立功」是六國最為痛恨與畏懼的,是秦國被稱為虎狼的主要原因,也是六國容不得秦國,非要合縱伐秦的原因之一。從公元前318年,公孫衍合縱五國攻秦,到公元前241年,龐煖率五國攻秦,在不到百年的時間,秦國遭遇的大規模合縱竟有五次之多,而在這五次之中只有兩個諸侯每次都參與。

第一次合縱發生在秦惠文王年間,在公元前318年,在秦國做過大良造的公孫衍以魏國國相的身份,聯絡了趙國、韓國、燕國、楚國,決定「躬行仁義,合縱伐秦」。秦王嬴駟將此次合縱的諸侯戲稱為「連雞」,即是把腿綁在一起的雞,不可能同心協力。結果在秦國的離間之下,燕國、楚國沒有參戰就原路折返了,勢單力薄的三晉被秦國殺得大敗,喪師八萬。

第二次合縱發生在秦昭襄王年間,在公元前298年,齊國國相孟嘗君田文因在秦國受辱,就拉著自己在垂沙之戰中的班底韓、魏兩國,一同進攻秦國。此次進攻戰國十分顯著,很快就攻破了秦國的函谷關,迫使秦國簽訂城下之盟,割讓封陵、武遂給魏、韓。

第三次合縱還是發生秦昭襄王年間,在公元前294年,此次合縱是由燕國間者蘇秦和趙國奉陽君李兌發起,參與的諸侯有齊、燕、趙、韓、魏五國。有意思的是此次兩方並未血戰,反而因齊湣王想要獨自滅宋,立時成為眾矢之的,本來隊里的雙方合兵一處,從五國攻秦變成了五國攻齊。

第四次合縱發生在秦莊襄王年間,在公元前247年,此次合縱由魏國信陵君公子無忌發起,參與的諸侯有魏、趙、韓、楚、燕五國。此次合縱的戰果也十分顯著,五國聯軍擊敗了秦國大將蒙驁,殺傷大量秦軍,將秦國鎖閉在函谷關內,直到信陵君不再被魏王信任。

第五次合縱發生在秦王嬴政年間,在公元前241年,此次合縱由楚國春申君黃歇發起,參與的諸侯同樣是除齊國之外的五國。此次合縱,在主將龐煖的統領之下,出其不意的繞過函谷關,取道浦版,攻入秦國腹地,打到距咸陽十幾里的蕞地,但因遠離後方,勞師遠征,在反應過來的秦軍重兵重圍之下很快失敗。

梳理五次合縱之後就會發現,魏、韓兩國每次都會參與,而且每次都很賣力,雖然大多數時候合縱失敗後受傷最多的都是他們,但當再次形成合縱之勢時,兩國總是義無反顧的參與。許多人認為魏、韓作為秦國的近鄰,對秦國總是抱著「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的軟弱態度,不像趙國那樣剛烈,但事實上如果說六國之中誰最想秦國滅亡,那一定是這兩個。

秦國崛起,魏、韓首當其衝,無論秦國是否在執行「遠交近攻」的策略,魏、韓都沒少被秦國攻打,第一次合縱前雕陰之戰,魏國被斬首八萬,盡失河西之地,第三次合縱前伊闕之戰,魏、韓被斬首二十四萬,第四次合縱前秦攻韓取成皋、鞏,秦攻魏取高都、汲,第五次合縱前秦攻韓取十三城,秦攻魏取二十城。這樣魏、韓不可能安心事秦,亡秦之心定然是最為堅定的,正因如此才會一有合縱就會參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花布雨 的精彩文章:

戰國格局第一次劇變,魏國王冠跌落,齊國接管霸權,秦國開始崛起
龐涓敗於孫臏後,卻是《大秦帝國》里可愛老頭惠施,為魏國報了仇

TAG:歷史花布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