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言文究竟該如何學?告訴您三個錦囊妙計!

文言文究竟該如何學?告訴您三個錦囊妙計!

昨日,再次觀看唐國強版《三國演義》電視劇時,重溫了經典橋段:「諸葛亮罵王朗」。突然間產生了一種想法,在電視劇台詞中,劇中諸葛亮的話可以說是文白結合的句子,但總體側重於文言文。如果,我們將諸葛亮的文言文口語換成現在的白話文,還會如此抑揚頓挫、鏗鏘有力嗎?還能像劇中一樣罵死王朗嗎?

可以說,古代很多優秀的文言文是自帶力量和節奏感的。這就不得不讓我們想起現今中小學語文中古文的教育了。其實,古代文學的學習,要過的第一關就是朗讀這一關。當你朗讀多了以後才能真正體會到其中的奧妙。

正如我國語文教育界的泰斗葉聖陶曾說過的話:」語文課以讀書為目的,老師引導學生俾善於讀,則其功至偉。吟誦的時候,對於討究所得的不僅理智地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

其實葉老的話也是我國古代教育的最簡單方法,吟誦,讀誦。可能會有很多人批判古代教育,但是,您得分清具體問題,如果,我們按照古人的方法學習數學、物理等自然科學學科,恐怕不行。但是,如果說語文的學習方法,中國古人的方法絕對是世界一流的。沒有之一,絕對的唯一!我們的老祖宗們早就告訴過我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按,下筆如有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等等。

其實,我們在讀古代文學時,尤其是出聲讀時也會感到一種思想和情感的力量充斥其中。可以說,我們老祖宗這幾千年的時間裡,做的最多的學問就是文章。如果,作為一名中國人,愛好文學,不去深刻體會我們老祖宗的文學素養和智慧,反而抱著西方文學轉過頭來批判傳統文學,那真是有點數典忘祖、捨本逐末了。別人不說,在新文化運動中,打著反孔教、反文言的人們,又有誰的文學功底不是靠傳統文化建立的?

那麼,我們要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古文,就是我們常說的文言文讀起來更朗朗上口?而現代文學,尤其是當下的網路文學適合快速瀏覽或者默讀品味?我想這裡面有三點原因,應當引發我們的思考!同時,這三點更是我們學好文言文的三個錦囊妙計!

一、建立和傳承基本的中華文脈,從文字基本功入手

我們中國的漢字從甲骨文、金文、篆文、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簡體字等文字書寫方式的進化,還有從象形文字、指事文字、會意文字、形聲文字、轉注文字、假借文字的不斷補充與發展。儘管,文字的書寫形式,方式在不斷變化,但中華文字的核心三要素還是沒有改變,那就是文字的音、形、意三位一體的結合。每一個文字都有音形意三個方面的意義。三者是三位一體,不可分割的。

但是,小學階段,我們的語文教育往往側重音的認讀,字的機械性書寫,然後再給字詞下一個極其複雜的定義。活活將文字的音形意割裂和複雜化。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這是有一年的中考題,要求學生結實蘇軾的水調歌頭中:通宵達旦的「旦」的意思。其實「旦」這個字就是一個最簡單的指示文字,日是象形文字,下面的橫線就是大地,太陽剛剛升出地平線。這才是這個指示文字最簡單,直接的造字本義。所以,旦就是早晨的意思。

然而,這樣一個形象的文字,我們在上課時是怎麼解釋的?讓學生們竟然面對一個旦字的解釋出現很多錯誤,甚至還要努力地去記憶這個字的意思?

所以,當我們的教育忽略了對基本文字音形意的理解,更忽視對我們最基礎的中華文脈的繼承與思考。

二、學會感悟古文的格律

我們還是要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什麼古代文學讀起來更加朗朗上口?因為無論是唐詩,宋詞,元曲,還是古代散文中,都有格律的規則融入其中。那麼什麼格律?格律主要包含了字數與句數的要求,對仗,用韻,平仄的要求。儘管文言文,也就是古代散文中沒有格律的要求。但是,我們仔細看看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每一篇都會有意無意地應用了格律的因素。這就是古代文人自然而然,無為而為的一種素養和能力!

而這種素養和能力的養成的第一步就是大聲誦讀,有感情,有意境,有畫面,有節奏的吟誦!

三、愛上吟誦才是學好文學,提升文科綜合能力的根本

那麼,問題又來了!吟誦就像對生活的態度,不是機械的重複,和逼迫性的養成!而是要發自內心地愛上誦讀。那麼,如何愛上誦讀?就是要找到親切感,角色感。怎麼找?

其實,我們中小學課文中的文言文都是千古文章大家,一代代文豪,聖人大家的心聲!可不是我們當下一時間炒作起來的快餐文學!我們在吟誦古代文學的時候,我們應該找到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

假如我們讀《晏子使楚》時,我們首先要知道當時的歷史背景,當時是春秋時期,春秋時期先後產生了五位霸主: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當時,晏子使楚時,正是楚莊王稱霸的時代,晏子代表的齊國遠沒有楚國強大。

那麼,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晏子代表弱國出使強國,遭遇到了楚莊王三番五次的刁難和侮辱。那麼,我們能不能去體會一下,能不能去把自己送去晏子當時的心境?然後再去吟讀這篇文章?

當我們在讀孔子的《論語》時,我們能不能感覺到孔夫子就坐在我們面前,尊尊教誨?能不能感覺到我們在讀文言文時,是在與聖人交朋友?

所以,繼承基本中華文脈、理解格律思想和愛上吟誦才是我們真正學好文史知識,提升文科綜合素養的必由之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機易測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中國神話中創造人類的是女神,而西方創造人類的是男神?
一文讀懂詩詞歌賦,原來它們之間有這四層關係!

TAG:天機易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