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慈禧太后發動最後一次政變,為何說大清滅亡已是必然?

慈禧太后發動最後一次政變,為何說大清滅亡已是必然?

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飽含民族熱淚的悲歌,清朝的固步自封和自我感覺良好,讓我們的科技水平落後西方數百年,等到鴉片戰爭的時候,僧格林沁的鐵軍拿著長矛短刀,被英軍的炮火轟得皮開肉綻。如果清朝不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那麼它或許能夠和唐宋相比,但既然歷史將它擺在承襲改變的位置,一昧地痴心妄想、自命不凡,早晚會遭到命運的打擊。

慈禧太后,這是我們學習近代史繞不開的名字,掌控晚清朝政近四十年,禍國殃民的實際女當權者。晚清在西方列強先進科技軍力的衝擊下,先後進行過三次變法,追求自強富國的洋務運動,改革內政、裁撤冗官的戊戌變法,效仿西方立憲內閣制的清末新政。洋務運動是晚清地主官僚自保的手段,甲午戰爭擊垮了洋務派官員積累三十多年的信心,清末新政是對民聲鼎沸的妥協和安撫,所謂的內閣十一位成員里就有滿洲八位,民間戲稱為皇族內閣。

只有戊戌變法是確確實實要為國家謀復興的改革,儘管有許多不太周到的地方需要完善,但康有為、梁啟超卻真正看到晚清的致命弱點。仿照日本、德國的君主立憲制,既可以保留封建社會的皇權,又能進一步提陞官僚的自由度。可戊戌變法僅持續不到一百天,只因為觸動坐享其成的地主官僚的利益,慈禧太后主動出擊,再一次錯失晚清復興的契機。

1895年,《馬關條約》的消息傳來,舉國上下震驚不已,紛紛把怒火撒到簽訂條約的李鴻章身上。許多人在聲討怒罵「賣國賊」李鴻章的時候,開始思索中國的下一步走向,避免亡國滅種的悲劇。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改良派,聯名上書請求光緒帝變法維新,這一奏章十分符合光緒帝的心意,這時的光緒帝早就對慈禧太后的求和產生不滿。可惜的是,光緒帝雖然有變法的心思,卻沒有變法的權力,他面對的對手是嗜權如命的慈禧太后,保守固執的封建當權者。名義上的一國之主,實際上的朝堂傀儡,光緒帝的定位簡單粗暴,沒有一絲一毫的偏差,慈禧太后想做什麼,光緒帝就要照做什麼。

年輕氣盛的光緒帝趁著這次天怒人怨,希望能夠奪回實際權力,慈禧太后也逐漸意識到光緒帝的獨立意識,似乎有些脫離控制的局勢。朝中局勢瀰漫著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血腥的政變一觸即發,手中沒有軍權的光緒帝空有中興之主的氣勢,不敢輕易冒犯惹怒慈禧太后。1898年,硝煙瀰漫的朝堂迎來一絲火星,御史楊崇伊上書慈禧太后,請求她再度出山,阻止鬼迷心竅、執迷不悟的光緒帝,趕走那幫攪得天翻地覆的維新派。楊崇伊的奏章是在釋放政變信號,這種明目張胆的行為說明他有恃無恐,得到風聲的光緒帝明知情勢危急,因此痛下決心,想要聯絡維新派先下手為強。

康有為見詔書時淚流滿面,光緒帝的身陷囹圄,讓他明白非要掌握實權不可,眼下他有兩種打算。第一種是向西方列強求援,利用帝國主義的影響逼迫慈禧太后還政,另一種是搶先發動政變,讓光緒帝真正親政。無論是時間還是情勢,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都傾向於後一種,但維新派的軍隊力量過於薄弱。康有為有個親密戰友,湖南人畢永年,手下只有區區幾十號人,起初康有為打算引這些人進入頤和園,想要劫持慈禧太后。可頤和園是慈禧太后居住的地方,人手必定是嚴加防守,智取尚且不行,武力更是愚昧至極。康有為又想到一個老朋友,鼎鼎大名的新軍統領袁世凱,讓他作為畢永年的外應,這個方法有些鋌而走險,不過卻是維新派唯一的良策。

其實康有為之所以看重袁世凱,更是因為他曾長期駐兵朝鮮,了解國內外的形勢,對變法的態度曖昧親近。康有為的想法遭到畢永年的強烈反對,袁世凱是李鴻章的嫡系親信,而李鴻章和慈禧太后的關係非同一般,這麼算來袁世凱肯定會傾向於慈禧太后那一方。康有為卻耐人尋味地微笑不語,原來他曾在光緒帝面前力贊袁世凱,讓這位袁大人高升一級,那時的袁世凱感激涕零,當場拍著胸脯說:「倘若以後有用到袁某的地方,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了。」維新派人士對袁世凱不信任,康有為也不由得打起退堂鼓,他準備先行聯繫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希望能獲得日本大使館的援助。

沒想到伊藤博文實在是和康有為交情不深,一番例行寒暄過後,康有為失落地嘆氣離開,眼下只能病急亂投醫,派譚嗣同求助袁世凱。官場的歷練早讓袁世凱變成老油條,直性子的譚嗣同見面就說要圍頤和園,膽戰心驚的袁世凱怯生生地說:「圍頤和園幹嘛?」譚嗣同不拐彎不修飾,直截了當地說:「不除掉老傢伙,國不能保,你只管帶兵圍住,剩下的事我去做。」袁世凱深知事關重大,況且京津一帶向來是滿洲大臣榮祿的根據地,但是譚嗣同的語氣堅決,似乎有些來者不善,看來還是要打發一下。袁世凱捻須點頭,一口答應下來,直腸子的譚嗣同眼見袁世凱同意,也不多說就轉身離開。

譚嗣同或許不知道政變的勝率微乎其微,身處軍營的袁世凱可不糊塗,自己手裡的軍隊遠遠不如榮祿,槍支彈藥的供應都要依賴榮祿。如果袁世凱真要搞小動作,榮祿就算那時候不知道,肯定也來得及去解圍,這樣一來自己背上謀反罪名,將會是殺頭的罪名啊。打發走譚嗣同後,袁世凱急忙跑到榮祿那裡告密,榮祿又立即彙報給慈禧太后,姜還是老的辣,慈禧太后當即下令起轎回宮。等到光緒帝像往常一樣來請安,得知慈禧太后回到京城的消息,當即大驚失色,內心深處產生一種不好的預感。匆匆忙忙趕回京城的光緒帝,發現一群太監正在「搬家」,原來慈禧太后要將自己囚禁在中南海的瀛台,光緒帝自知無力回天,忍不住長嘆一聲。

就在光緒帝被軟禁的時候,榮祿帶著新式軍隊進入京城,大肆搜捕維新人士,康有為、梁啟超在同僚的掩護下,成功逃離海外。原本譚嗣同等人也可以逃脫,但一身正氣的譚嗣同決心要為變法殉身,慈禧太后下令緝捕戊戌六君子,將他們在亂鬨哄的鬧市斬首示眾。譚嗣同在獄中寫的兩句詩至今迴響在耳邊: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慷慨赴死的氣魄和胸襟讓人為之動容,慈禧太后的作妖,頑固派的強大也讓清朝最終走向滅亡的命運已是必然。

參考資料:《清史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開無田 的精彩文章:

康熙帝時的九子奪嫡,最後雍正帝上位,他真的篡改遺詔了嗎?

TAG:花開無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