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除了AK-47,越戰美軍對一蘇制武器愛不釋手:這款槍好在何處

除了AK-47,越戰美軍對一蘇制武器愛不釋手:這款槍好在何處

作者:風千里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上世紀60年代初,剛踏進越南戰場的美軍士兵很快就發現,自己手中的新型單兵制式武器很快就成為中看不中用的樣子貨。曾經成就二戰時期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赫赫威名的春田兵工廠,在美軍全面介入越南戰爭之前,在M1的基礎上推出了M14型自動步槍,經過美國軍方的測試後被選為美軍的單兵制式武器。但根據陳舊理念設計的這款步槍很快被證明跟不上時代潮流——M14笨重的槍身讓在密林中行軍的官兵苦不堪言,而7.62×51毫米槍彈不僅極大限制了士兵的載彈量,過大的后座力也讓士兵難以精確射擊。更讓人無法忍受的是,M-14過高的故障率也讓前線和後勤難以忍受。很快M-14就讓位給小口徑的M-16突擊步槍。

不過,劣評如潮的M-14並沒有就此退出美軍裝備序列,他本身強大的威力還是很讓士兵們印象深刻。因此除了部分作為狙擊步槍而繼續留用外,很多M-14裝上了兩腳架、槍口防跳器以及可摺疊的前握把,成為了一款輕機槍,被命名為M-14E2,以取代老舊的M1918A2。不過美國大兵又發現,就算是作為單兵支援武器,M-14還是存在可靠性低的問題。此時武裝到牙齒的美軍居然在班用機槍的問題上犯了難,面對北越軍隊手中火力兇猛的蘇制武器,除了將原本作為通用機槍的M-60下放到班一級使用,很多美軍士兵也開始搜羅繳獲來的蘇聯貨以解燃眉之急。

除了一代名槍AK-47外,有一件蘇制武器讓美軍士兵眼前一亮,甚至愛不釋手,它的全稱是「捷格佳廖夫輕機槍」(Ручной Пулемет Дегтярева),而他的簡稱則更為知名:RPD輕機槍。這挺帶有鮮明蘇聯特色的輕機槍是瓦西里·捷格加廖夫的傑作,他是蘇聯傑出的輕武器設計師,出身寒微,早年的軍旅生涯讓他對輕武器鍾愛有加,後來在軍工廠從學徒做起,憑藉勤奮學習和豐富的經驗,一路做到工廠領導,後來更是成立輕武器設計局。在衛國戰爭前後,他先後推出了幾款享譽世界的名槍,如DP輕機槍,DshK重機槍等。

在前線交戰正酣的1943年,捷格加廖夫推出了這款全新的7.62毫米口徑的班用輕機槍,該槍繼承了DP機槍氣動式設計特點,除了手柄和槍托為木製外,大部分採用鋼為原料,該槍最顯著的特點在於其供彈方式——機匣下放配有100發彈藥的彈鼓,內部通過金屬彈鏈供彈。相比較DP機槍的彈盤,備彈更多,操作更為簡單,故障率也大幅降低。RPD機槍經過少量生產後送到前線測試,獲得了官兵們的好評,在戰後老式的DP機槍退役後,RPD立刻成為戰後蘇軍裝備的第一款班用機槍,並大量出口到華約及其他國家。不久,在紅色陣營軍隊里,莫辛-納甘和DP搭配組合的畫面就被AK-47搭配RPD取代了。

上世紀50年代,根據中蘇友好條約,RPD輕機槍也出現在我軍的軍火庫中。新中國剛剛起步的軍工產業開始仿製這種機槍,RPD第三型的基礎上,根據軍方的實際需求研製成功了著名的56式輕機槍。與原型RPD相比,56式機槍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將原來的準星護翼改為準星護圈(這一點與56式衝鋒槍一樣)。定型以後的56式機槍與56式半自動步槍和56式衝鋒槍一起,成為我軍第一代制式槍族,極大提高了我軍的單兵火力。在此後的歷次邊境衝突中,56式機槍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比如在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56式機槍旺盛的火力完全壓制了印軍老舊的布倫輕機槍,密集的槍彈打得印軍抬不起頭。在此後的幾十年時間裡,56式機槍與56式衝鋒槍一起,成為各種宣傳圖片里我軍形象的重要搭配。

越南戰爭爆發後,大量蘇制RPD與中國產的56式輕機槍,援助給了當時的北越軍隊與游擊隊。與一同來到越南叢林的AK-47一樣,RPD也具有結構簡單,價格低廉,維護方便,可靠性高等優點,深受越軍的喜愛。一時間,大量裝備AK-47與RPD的越軍士兵擁有了非常旺盛的單兵火力,讓美國大兵十分恐懼。此時的美軍雖然早已普遍裝備了M-16突擊步槍,但班一級的支援武器卻型號繁雜,從前述的M-14E2,M-60到少量的斯通納-63型,再到老舊的M1918A2等等不一而足,這些機槍除了M-60外,普遍火力不足且維護複雜,而最讓美軍青睞的M-60卻體量過重,作為輕機槍實在有些勉為其難。

輕機槍制式的不統一一度讓美軍十分狼狽,情急之下,不少美軍官兵開始搜羅戰場上被越軍遺棄的RPD機槍,通過幾次試用他們驚喜的發現,這款武器出乎意料地好用。相對於M-60他重量較輕(M-60空槍重達12kg,而RPD只有7.5kg)。相對於M-14E2,他操作簡單,維護方便,而且650發/分的射速與100發彈鼓保證了火力輸出。於是,不少繳獲的RPD開始成為美軍士兵手中的利器。

不過,相比於華約國家士兵老老實實地將RPD作為輕機槍使用,被叢林中鬼魅般的北越士兵折磨得心驚膽戰的美國大兵,更喜歡簡單粗暴的方式——直接將RPD挎在肩膀上,前進時對前方目標作概率射擊,實現對敵方目標的火力壓制。原本是輕機槍的RPD此時居然被美軍玩成了衝鋒槍,而這樣RPD的長槍管就成了累贅,於是很多前線的兵器技師就開始根據這一使用特點對RPD進行改進。

他們直接將長槍管截短,並換用北約口徑槍彈。完成改進的RPD此時成為一款貨真價實的衝鋒槍,並成為深受美軍官兵喜愛的輕武器。看到自己苦心設計的一代名槍,在美軍手裡被玩成了這副模樣,不知九泉之下的捷格加廖夫會作何感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一個師參戰,準備3000具棺材?老兵辨析對越作戰五大謠傳
解放戰爭,3萬蔣軍被趕到越南!成為美法爭奪的「肉骨頭」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