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老好人,只是懶得和你吵」
文 | jenny喬
來源 | Jenny喬(id:Jenny-Qiao-Love)
前兩天,跟朋友們閑聊,說起職場里的「老好人」到底是招人喜歡,還是遭人恨。
有個廣告公司的90後朋友,講了自己的煩惱。
公司最近給她安排的拍檔,她極度看不上。
這個90後脾氣很硬,習慣性挑毛病,但凡覺得你不對,必須給你扭轉過來。
可她的新拍檔是個特別好說話的人,對內對外都有求必應。
在公司,他善於討好領導,從來不提反對意見,對同事來者不拒,不管是差幾頁PPT,還是跑腿取快遞,都可以找他。
跟客戶更是沒得說,就算整個小組都被甲方折磨到崩潰,他還能和顏悅色地應對,按要求做出調整。
就連和同事聊天,他都各種「好好好」、「對對對」、「是是是」,哪怕內心不認同,嘴上也不反駁。
這種讓人極度舒適的人,職場自然順風順水。
可在90後心裡,卻很鄙視,她總覺得這種人沒什麼骨氣,缺少主見,只知道滿足別人,委屈自己。
典型的討好型人格,不會有大出息。
聽完她的吐槽,我勸她什麼,只是讓她好好回顧一下過去幾年自己因為嗶嗶吃了多少虧。
當天晚上,她就給我發了條微信,說自己也沒想到陷入過如此多的無價值爭吵。
明知道客戶不喜歡,非要給人家說通;
明知道同事不認可,非要讓人家改變。
和客戶吵翻了天,鬧得公司雞飛狗跳,她才想明白一個道理,原來,那些從不和你吵架的人,並不是老好人,只是懶得搭理你。
降低社交成本,
是一種智慧
最新一季的《圓桌派》請來了武志紅。
武老師在書中提過「中國式好人」的概念,其典型的心理特徵是壓抑自己,討好別人。
於是,節目剛一開場,大家開始討論起「討好型人格」,但有別於我們過去的刻板印象。
「討好型人格」,未必都像看上去那麼熱情似火。
相反,他們可能在情感上非常淡漠。
以竇文濤為例,無論是職業習慣還是為人處世,他都很會「討好」,但他清楚自己的討好裡帶著「厭世」色彩,深感「人生疲倦」。
一些人憤世嫉俗的表現方式是跟人「扛」,罵遍天下。
而有些人的選擇是,既然我不喜歡,那就用最少的成本把社交解決掉,最少阻滯的成本就是不得罪你,最好還要讓你高興。
其實,在坐的各位,只有蔣方舟是真的苦於「太會做人」。
她自爆從來不敢與人起任何衝突,不論對錯都只會恭維。後來遠離社交圈,獨自在異國他鄉待了一年,才有所好轉。
並感悟到:「愧疚是最大的負能量,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也正是因為這句話,身邊太多人心心念念地擺脫討好別人的命運,無論做什麼都不忘提醒自己,我絕對不能討好你。
這樣的人,挺傻的。
討好和討好型人格有個本質區別。
討好型人格,是你打從心眼裡看不起自己。
而討好,可能只是嫌棄你。
它更像是戰略性逃避,當據理力爭無法提供價值,聰明人會選擇節省力氣。
贏的時候別得意,
別人只是配合你演戲
年輕氣盛的時候可能會因為一部電影結局是否合理,跟人爭得面紅耳赤,寸步不讓。
等到自己見識更廣博,時間也更值錢的時候,才幡然醒悟,「要少干這種傻事。」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且互不兼容。與不在一個維度和頻率的人溝通到底有多費勁,親歷過的人都懂。
我見過一對夫妻因為做頭等艙的事,鬧到差點離婚。
女人說,頭等艙可以不用排隊,上了飛機可以工作或休息。下了飛機能直奔客戶,省下的休整時間甚至可以多去拜訪一個工廠。
但男人看來這就是賺了點小錢以後,開始面子消費,裝。
所以,應了那句話:你和頭等艙的距離差的不是錢,是觀念。
大家的教育背景不同,生活閱歷不同,關係再親密也可能有無法溝通和交流的時候。
月薪三千的人理解不了創業的人到底在折騰什麼。
就像你很難說服上輩人,不結婚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也跟直男癌解釋不清,女人不靠男人活,可能更精彩。
於是,你會發現聰明人在聊天時都不分輸贏,或者願意讓你贏,來避免無謂的爭辯。
聽了什麼觀點以後,點個贊就過了。
有句話說得好:
「如果你和某個人相處得非常愉快,拋出的梗對方都能接,交流沒有任何不適,
最大可能並不是你遇見soulmate,而是這個人情商閱歷極高,TA在向下兼容你。」
只要他願意,可以跟任何級別的人心有靈犀。
所以,別人不與你爭對錯,不證明你說的是對的。不要錯把他人的遷就當賞識。
這也提醒我們,佔上風的時候別自鳴得意,以為自己level高。要清醒地認知自我,謙虛好學,方能長久。
和你站在同一高度的人,才會與你爭辯眼前所見到底是什麼。
站在高處俯瞰你的人,只會笑而不語。
能者,大事不糾結,
小事不糾纏
最近看到一句話:
「我們在重組自己的偏見時,還以為自己是在思考;在重複以往的錯誤時,還以為是在堅持夢想;在消極荒廢時,還以為是在放鬆。」
所以,很多時候你以為真理越辯越明,實則不過是為件無關緊要的事,打了場口水戰,浪費了寶貴時間。
這個過程中,沒有獲得任何新知,甚至也沒有不吐不快的爽,反而覺得很累。
我最佩服的一種人,是能迅速做出判斷,隨時調整自己與外界的溝通方式。
遇到大事,心中有數,不會因為別人的三言兩語就有所動搖。
馬雲創業的初期,他的想法遭受眾人的不解、嘲笑與刁難。他曾找過雷軍洽談投資的事宜,在當年金山公司的會議室說了很久。
不但沒有成功,還被雷軍誤會成來圈錢的傳銷分子。
做事的人知道,這個時候重點不是做辯論,而是把事情做成。
成了,你就是對的,無需多言。
至於其他無關痛癢的事,更要果斷退出爭辯。
既然無所謂,不如讓大家都開心。
所以,你所見到的「討好型人格」未必是真的人格失衡,他還可能是用「討好」的手段,來快速實現自己的目的。
《論語·顏淵》中有這樣一句,「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聽訴訟審理案子,我和別人沒什麼不同。如果一定要說不同的地方,大概是我希望讓天下不再有訴訟案件。」
在這裡,孔子提出了「無訟」願景,希望從根本上消除矛盾衝突。
人生不在於爭一時長短。以退為進的人生,也能先人一步。
* 作者:Jenny喬,Jenny喬工作室創始人,北大學霸,常春藤海歸,美國紐約州執業律師,職場10萬 爆文製造者,多平台簽約作家。著有暢銷書:《有見識的姑娘,活得更高級》《願你盛得下悲傷,也輸得出力量》。微信公眾號:Jenny喬(ID:Jenny-Qiao-Love)。
做最真實的自己~
※牛逼的人很早就開始牛逼了
※知乎扎心高贊:90後,真能靠攢錢改變現狀嗎?
TAG:麥子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