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遇到相似題目孩子總不會做?教育專家:先讓孩子了解「是什麼」

遇到相似題目孩子總不會做?教育專家:先讓孩子了解「是什麼」

文|小歆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不少家長認為孩子智商高、學習也很努力,但是考試出來的成績總是不能拔尖,總會錯那麼一點點。多數家長和老師都覺得可能是孩子主觀有問題,考試不認真、不細心所致,但真的是這樣嗎?

閨蜜巧巧忍不住對著女兒欣欣大吼:「這道題不是昨天才做過嗎?怎麼今天又錯了?」聽到這,欣欣張著一雙無辜的大眼說:「哎呀,我知道呀,但就是不會嘛。」

巧巧看到女兒這樣無害的表情,實在是無語了。但她就是不明白,欣欣這孩子的智商是沒有問題的啊,但怎麼碰到相似的題目就是不會做呢?頭腦不清楚嗎?

其實,巧巧女兒的問題,是現今多數家長常會遇見也是最頭疼的問題,多數家長在遇到這個問題時,認為是孩子太過粗心,才會導致這個問題。

但真的是孩子太過粗心這個原因,才會致使這結果發生嗎

01.為何孩子碰到相似題目總是不會做?都怪粗心嗎?

倘若總是把孩子應該要會的題目,卻總做錯這件事情,只簡單歸咎在於太過粗心,這隻會掩蓋實際原因,孩子就會輕易原諒自己,沒辦法從中找出主要因素,導致沒法採取對應的改進措施。

確實,粗心是誰都會犯的錯誤,但是粗心有很多深層原因,家長不可不知道,要透過粗心看到背後所反映的問題。

知識掌控度不夠

多數家長都會發現自己的孩子不是把做的題目算錯,甚至還會看到明明快滿分的考卷上,其中丟失的分數並不是不會,而是知識掌握的不熟練。

錯誤總是在掌控度最不夠的時候出現,那些看似粗心所犯下的錯誤,其實是因為在應用知識方面時不熟練,以至於錯誤百出。

心態不端正

很多學生都覺得自己只要會做就行了,即便平時算錯,到了考試時注意力高度集中下,就能算對了。

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學習的目的除掌握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外,還得在過程中培養好的習慣。好的學習習性,也是成功的一大助力。倘若在學習過程中,心態不端正的話,長久之下,就會養成浮躁的性格。

基礎知識不熟練

許多孩子在看到題目時會覺得面熟,能夠確定自己曾做過,但就是想不起來該怎麼做,越是回想越是沒有規律的思路,但看到答案後又會如夢初醒般,暗叫「原來是這樣啊!

但在接著做時,發現自己仍舊沒有辦法獨立把題目完整做出來,這都是因為最基礎的知識沒有掌握。

概念模糊

很多孩子之所以會把相似的題目做錯,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他對這個問題、概念處於一種模糊,甚至是無知的狀態。

比如說「0」這個數字,在小朋友眼裡「0」代表什麼都沒有,所以加減乘除任何東西都是「0」;再比如求一個半圓的周長,孩子只算了弧的長度,忽略了弦的長度,這不是他的粗心,是他可能根本就沒有「周長」的概念,他不知道完整的周長是一個封閉的曲線。

雖然說只需要套公式,可是他在沒有概念的情況下,又如何能夠記住公式所要表達的意思?

02.相似的題目不會時,家長可以這麼引導

先讓孩子了解「是什麼」

成年人在解決問題時,都會遵循一種順序: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辦),這是一件事情的一個最完整的邏輯經過。

孩子做題目,通常只會從「為什麼」開始,因為孩子的眼裡通常只會先看到題目,然後想著「怎麼辦」,可是卻忽略了最初始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是什麼,這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根源所在。

比如孩子需要求半圓周長,他連周長指的是什麼他都不知道,又如何去解決呢?

建立系統資料庫,分門別類逐個擊破

現今最讓家長發愁的就是輔導孩子做功課了,說了一遍又一遍,孩子不會的還是不會、該錯的仍舊是錯的。

這對孩子來說也是相當苦惱的事情,他們也不是不想改,也認真學習了、記住了,但下一次再次遇見類似的題目,稍微變換個說詞,就不認識了,仍舊會出錯。

這其實和孩子平時的學習邏輯有很大關係。十幾歲的孩子,多數都未建立好一個完整的認知體系,孩子往往會孤立看待每一道題,做了一道題目,就僅僅只是握了一道題,基本上也看不出背後所潛藏的規律與體系。

家長應當去輔助培育孩子的認知協助孩子建立認知體系

一個相對來說較好操作的方法,就是督促孩子去整理他們自己的錯題集。孩子只需要對過往做錯的題目進行分類,理清各自考查的知識點,並加以複習,下次碰上類似的題目,也就能一眼看出玄機。

說出關鍵辭彙

有些比較複雜的題目,家長不能直接說出答案,而應該列舉出原題的關鍵點,讓孩子依照家長提示的關鍵點去思考、列式計算。

當孩子有了解題思路,打開思路就不需要和孩子多說了。這樣久了之後再解答問題就知道應該怎麼去打開思路了,也就不會感覺到困難。

多閱讀

有很多題目並非真的很難,只需要多閱讀幾遍,理解題目帶出的意思,這樣再動筆也就沒這麼困難了。

家長不要總是不知不覺的給孩子心理暗示「題目確實很難」,更不可親手幫助孩子解決題目。

倘若孩子多次閱讀題目後,解絕了問題,就得及時鼓勵孩子,這種鼓勵形式的閱讀法,會讓孩子從而獲取主動學習的興趣,進而收穫自信。

多做例題

即使孩子多次閱讀題目,沒能有正確的解題思路,這時候家長也不要直接在原題上輔導,可以用另外類似的例題來輔導,和孩子一起分析、討論,弄懂例題,後再讓孩子去解答原題。

倘若孩子回到原題依舊沒能找到解題思路,家長也不要急躁,應該再一次耐心的和孩子一起分析、討論、弄懂例題,直到孩子徹底明白。

雖說這樣相比來說較為麻煩,但這樣練習能讓孩子學會舉一反三,也是非常寶貴的學習經驗。

當孩子碰到相似題目,不能正確做出答案時,家長應當要重視起來。如果「多次」教導孩子,卻不見孩子有什麼進步時,家長就應該檢視自己的教導方法,是否是自己在教導孩子時,情緒太過激烈?習慣告訴孩子答案而不教孩子解題方法?

03.在日常生活可以這麼做,養成學習好習慣

讓孩子規劃自己的時間

家長這時候要真正做好聆聽觀眾的角色,了解孩子的想法,把自主安排時間的權利交還給孩子。可以是看電視、運動、寫作業、做家務、洗澡等。

初次形成慣例表是需要幾天時間去實踐,一旦發現問題,家長是可以用「好奇」的方式來進行提問,引導孩子確定最終的慣例表。

安排固定時間全心投注學習與工作

家庭的學習氛圍有助於孩子靜下心來看書、寫作業。孩子會習慣模仿大人的行為,也是他們最直接的學習方法,家長應當重視自己以身作則的作用。

允許有不同學習方法

有些孩子手裡拿著橡皮擦就會有靈感;有些孩子習慣邊聽音樂邊寫作業,不管是哪種學習模式,都是孩子的一套方法,家長千萬別「刻意」糾正,那隻會讓孩子亂了方向,反而更不知道該怎麼學習,也會更容易學不好。

家長不要用一句簡單的粗心來評價孩子。這背後有不同的原因家長需要有針對性的引導孩子。

今日互動話題:孩子太粗心,你會怎麼去糾正?你會怎麼引導孩子?歡迎底下留言討論!

---------------------

我是一名三歲寶寶的媽媽,育兒是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寶寶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更細緻的關懷。大家在育兒過程中遇到問題都可以來找我共同探討,一起解決。

我是小歆媽媽,每天在帶娃養娃中與寶寶一起成長。

每天分享育兒經驗,歡迎各位寶爸寶媽與我共同分享養娃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歆媽媽 的精彩文章:

他和女兒的談話,改變了女兒的人生軌跡,也成就了孩子
孩子總愛惡作劇惹人煩,家長別急著罵,這些孩子的「暗號」要分清

TAG:小歆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