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慌不忙,你就贏了
不慌不忙,是一種生活態度
遇到急事不慌張,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不經過人生歷練,不經過歲月沉澱,很難做到豁達而篤定。
不慌不忙是一種人生態度,是步履艱難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自信。
人在胸有成竹的時候,自然會懂得按部就班。
同事小雅的媽媽是位商業精英,雖然經營一個有著千人規模的公司,但她的生活卻非常簡單,從不雜亂和焦頭爛額。
問起原因,她80%的時間用來工作,其餘時間休閑娛樂。即使有很多事要親力親為,但她從來都是不慌不忙的樣子,而且公司被她打理的風生水起。
小雅媽媽的日子都是按照計划進行:早上6點一定會自然醒,到樓下的廣場慢跑半小時,然後吃早飯,偶爾練練瑜伽。
她一直很注重養生,家裡備足了很多養生茶,中藥,特別是在三伏天,晚上經常中藥煮水泡腳。
我跟小雅說,感覺你媽越來越年輕了,你倆更像兩姐妹。
通常情況下,人們會認為成功的人很忙。其實真正優秀的成功者都是清閑人。他們待人心平氣和,遇事寵辱不驚。
不慌不忙,是大智大勇
《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很多人耳熟能詳。
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和2500名士兵在城裡。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
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後,竟然很淡然的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彈起琴來。
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氣勢,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返回報告。司馬懿不信,自己飛馬前去觀看。
離城不遠,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左面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面也有一個書童,手裡拿著拂塵。城門裡外,20多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洒掃,旁若無人。
司馬懿疑惑不已,於是令後軍充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撤退。
雖然諸葛亮人少為患,但他心如止水,雖然司馬懿人多勢眾,他卻內心忐忑不安。
在緊急情況和危難時刻,正是諸葛亮展現出的不慌不忙的大智大勇,嚇退了慌亂的司馬懿。
兵臨城下,臨危不懼,沉著應對才屬於一個有軍事才華將領的格局。考驗人意志和膽識的時候,不慌不忙就是一種心裡戰術。沉得住氣,才會做出科學決策,才會化被動為主動,化劣勢為優越。
不慌不忙,能夠反敗為勝
歷史上,項羽失敗於劉邦的原因,說法不一,版本很多。其中一種論調受到高贊,項羽有勇無謀,必然在行事中表現為缺少坦然自若。他急於表現,想逞英雄實乃幼稚之舉。
劉邦和項羽約定,先入咸陽者為王。劉邦率先入關,不但沒有騷擾百姓,甚至連關中的美女和財寶都未動分毫。這樣悄悄地行動,表面在示弱,其實是老謀深算的「實力派」。
而項羽急急忙忙的顯示他主宰一切的霸王氣,處處彰顯自己的強勢地位。相比之下,項羽的強勢成了虛張聲勢。
項羽不穩定的性格,還表現在鴻門宴中,如果不是他優柔寡斷,或許歷史就要改寫。
劉邦會示弱不等於真弱,那是睿智,項羽雖強,卻高調張狂,那是膚淺。
不論什麼時候,手忙腳亂只會一錯再錯,唯有泰然處之,穩中求進才能事半功倍。
看到這樣一則故事:
某人得一寶貝紫砂壺,夜必放床頭。
一次失手將壺蓋打翻,驚醒其惱,壺蓋既碎,留壺身有何用?於是抓起壺身扔到窗外,天明發現壺蓋掉到棉鞋上,無損,恨之,一腳將壺蓋踩得粉碎。出門,見昨晚扔出窗外的茶壺,完好掛在樹枝上。
衝動是魔鬼,遇事別急下結論,事情可能沒你想的那麼糟。如果時間來得及,為何不等等再說,有的時候人是失敗於自己的壞情緒。不急不躁,事情才會良性發展。往往是擔心什麼就會來什麼。
靜下來,慢下來,弄清真相再定奪,才不會被自己的主觀誤導,讓盲目牽著鼻子走。
不慌不忙,會助力一生好運
曾國藩一生都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實際上,年輕時的曾國藩做事心煩氣躁。他的老師唐鑒先生送給他一個字——「靜」。
之後,曾國藩每天都要靜坐一會兒,思考為人處世、治學從政的體會和方法。
尤其在遇到重大問題時,他更是不輕易做出決定。他往往點上一支香,經過幾番靜思,反覆權衡,然後才拿出一個主意來。
曾國藩說,凡遇事須安祥和緩以處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錯。蓋天下何事不從忙中錯了。故從容安祥,為處事第一法。
整天慌裡慌張的人,難成大事,就是因為缺了「靜」和「安詳」的智慧。
成功者一半靠努力一半靠運氣,好運氣是留給那些井井有條的人。對於那些不能預見困難,就急忙應對的人來說,失敗是難以避免的。因為他們考慮不周,急功近利。
人生需要不慌不忙,只有淡定自若,不為過去的失誤而懊惱,不為將來的不確定而擔驚受怕,即使身處風口浪尖也會閑庭信步。
很喜歡泰戈爾的《飛鳥集》中的一句話:不要著急,最好的總會在最不經意的時候出現。縱使傷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為你不知道誰會愛上你的笑容。
人生的贏家都是穩中精進的人,因為他們走一步是一步,從不瞻前顧後,相信久久為功。
願你不慌不忙,神采飛揚。
本文來源於:京博國學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有趣內容
※「出門被撞也無憾!」:他用36年,找回了中國失去的全部尊嚴
※《道德經》人生智慧:享善人福,積君子財
TAG:有書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