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居住之美,各具風格的建築,書寫著各自的故事
千百年來,因不同的地域環境,不同的生活習慣,華夏大地上綻放了各具風格的民居建築群,以其獨有的歷史文化,書寫著各自的故事。
它們或精緻或古樸,或幽靜或靈動、或神秘或莊重、或威嚴或自如,那一磚一瓦、一拱一檐、一窗一花,早已與天地合而為一,歷經浮世煙塵,美得動人心魄。
- Adjacent to Mountains -
與青山為鄰
湯顯祖說:「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可見徽州之美,就連大戲曲家也無法想像。
那優雅了千年的徽州民居,就掩映在青山碧水之間。青瓦白牆,磚雕門樓,徽州民居集山川秀美之靈氣,融風俗文化之精華,為世人驚嘆。
徽州人世世代代繁衍生息,房子就一進一進地套建,後進要比前進高。慢慢就形成了三十六天井,七十二檻窗,一百個庭院的百年老宅。
白牆黑瓦,臨於水邊,映於水中,一片黑白明透的索清之美映入眼帘。徽州民居與群山相擁,與靜水相照,如詩如畫,精美絕妙。
錯落有致的馬頭牆是它的韻腳,高高低低的粉牆是它的留白。當春風吹黃油菜地,荷風夏雨催人歸。當秋葉飄落層林染,冬雪暗藏又一年。一年四時,徽州民居用她的明媚,盎然、澄凈、清幽,洗滌著世人的心。
- Make Friends Wither Blue Water -
與碧水為友
處處樓前飄管吹,家家門外泊舟航。
雲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宮水放光。
煙柳、畫橋、槳聲、燈影,
尋常、人家、紅欄、水閣。
蘇州民居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形成前街後河,家家盡枕河的江南水鄉風情。
脊角高翹的屋頂,蜿蜒曲折的長廊,園林式布局是蘇州民居最突出的風格。明瓦窗、過街樓、古樸典雅,靈動秀美,充滿了江南水鄉的韻味,宛如人間仙境。
自古,中國人就對仙境有著無限的嚮往,投射到人間,它們便是蘇州園林的模樣。置身其中,周圍流淌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和「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之感。迂迴起伏,令人回味無窮。
也許這些詩意與仙境,就是中國建築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
- Make Friends With The Earth -
與大地為朋
星羅棋布奪群山,鬼斧神工立湖洋。
萬古長存護子民,拔地倚天盡輝煌。
土樓是福建地區最具特色的民居建築。因當地匪盜不斷,客家人修建了這個形如古堡的房子。黃色的土牆融入了山野神韻,古樸雄渾,給人一種蒼勁的美感。
常見的土樓有圓樓、方樓、五鳳樓,圓中圓,圈套圈,好似從天而降的飛碟。又彷彿是一座神秘莫測的城堡。土樓群置於峰迴路轉,蒼松翠竹掩映的山間盆地。遠眺似壯觀的仙山樓閣,令人遐想聯翩。
- Companion With Rivers -
與河川為侶
飛檐翹角、樓閣懸空、橫樑對穿,吊腳樓是土家人與大自然的完美約定。
坐在吊腳樓上,聆聽陣陣松濤,沐浴縷縷山風,遙望朦朧的群山,俯視小橋流水,把自己置身於青山綠水間,心曠神怡,便覺這就是至境。
一幢幢鱗次櫛比的吊腳樓,錯落有致地建在山坡上,一種韻律流動的美感緩緩而生。悠悠吊腳樓,潺潺小溪水。
每當百家炊煙相繞,總能牽起人們對故鄉的眷念之情。土家人的吊腳樓以她獨特的風韻,給人世外桃源般的美好。
- Companion With Loess -
與黃土為伴
車馬屋上行,院落地下藏。
蒼土覆我台,平地起炊煙。
陝北窯洞使得初到這裡的人,深深被窯居者的智慧所折服。黃土高原溝坡梁峁多,地形複雜,智慧的陝北人順勢而為,建造了窯洞民居。
窯洞是樸實農民的象徵,在過去,一位農民辛勤勞作一生,最主要的願望也就是多修幾孔窯洞。有了窯,娶了妻,才算成家立業。
男人在黃土地上刨挖,女人在土窯洞里操持家務、生兒育女。小小窯洞濃縮了黃土地的別樣風情,凝聚了鄉下人們所有的喜怒哀樂。
窯洞是樸實的,樸實得如同一捧黃土。
窯洞是不起眼的,如黃土高原隨處可見的黃土峁。不事張揚,與黃土渾然一體。
窯洞是渾厚的,它背靠高山,腳踩大地,巋然不動。
窯洞是有力度的,是不可戰勝的,因為它與黃土地血肉相連,密不可分。
中國疆域遼闊,民居也各具特色。
京城多為官宦豪宅,端莊威嚴。南方民居枕河傍水,鱗次櫛比,如詩如畫,充滿了靈秀之氣。江西安徽民居多聚而為村,炊煙裊裊,充滿鄉野親和之氣。西北民居如同西北人的性格,樸實,粗獷,豪放。
無論是何種風格的民居,都表達了人們返樸歸真,回歸自然的生命哲學。
西藏的石頭碉房、東北的井乾式木房、雲南的竹樓、西北的窯洞、內蒙古的帳篷…它們就地取材,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建築是每個民族文化信仰的體現,更是人們生活方式的具體呈現。對今天的人來說,無論建築是民俗記憶,還是學院里的高級藝術,它都不應是傲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