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阿波羅登月50周年,一場新世紀太空競賽已拉響

阿波羅登月50周年,一場新世紀太空競賽已拉響

iWeekly

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首次成功將人類送上月球表面,美蘇兩國的軍備競賽促成了「人類歷史的一大步」。 在阿波羅登月50周年之際,NASA聲稱要在阿波羅計劃工作人員的「有生之年」將登月宇航員再次送入太空。實際上,一場21世紀的太空競賽已然拉開了帷幕,在這場競賽中,無論是國家還是資本,都展示出了前所未有的野心。

政治經濟因素促使各國開啟登月計劃

據了解,不少國家已經對於登月計劃顯示出野心。美國、中國、俄羅斯三個航空大國分別宣布計劃在2024年、2025年和2030年實現載人登月。印度、日本、以色列等國也緊隨其後,爭先恐後地想要在月球表面留下腳印。本月15日,印度「月船2號」因技術故障暫停發射,重啟計劃將在不久後公布,一旦「月船2號」發射成功,印度將成為與美中俄比肩的太空開發國家。

21世紀的登月競賽與美蘇冷戰時期的情形類似,地緣政治、大國爭霸再次被投射到大氣層之外。但這一回,各國想要的不僅僅只有國家自豪感和軍事優勢,月球探索還有可能掀起新一輪太空時代淘金熱,爭奪數千億美元的資源。據美國商會(US Chamber of Commerce)估計,到2040年,商業太空產業的價值將達到1.5萬億美元。

2008年,印度「月船1號」發現了月球環形山中有水存在的證據。「哪裡有水,哪裡就有競爭。」半島電視台評論道,「從那之後,各國開始加緊月球探索的步伐。」作為一個分水嶺,登月不再局限於政治意義,一些科技巨頭也加入了其中。

正如商業太空企業家、藍色起源、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所指出的那樣,水源極大地增強了月球作為太空探索平台的戰略重要性。今年3月,美國副總統彭斯宣布白宮將加快2024年載人登月計劃。5月,藍色起源便公布了一款完整的「藍月亮」著陸器模型,並著手開發一種名為B-E7的發動機,它由氫和氧提供動力,這兩種元素正是水的組成部分。

登月之後,人類還會去更遠的星球嗎?

50年前,人類首次登月,我們的目標是為了證明人類可以進入太空,進入另一個世界。而在各項航空技術日漸純熟的當下,我們要問的是——為什麼人類要去太空?人類能在太空中做什麼?

答案五花八門,一些人看到了小行星和月球採礦的未來,一些人認為太空旅遊是最佳的盈利方式,還有人是為了找到人類的「第二個家」。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曾說過,「我們去的地方越多,生存的機會就越大。」人類的命運在於行星之間。我們探索宇宙,不僅僅純粹為了「找到些什麼」,而是為了人類物種的生存與延續。

從1975年首架實現火星軟著陸的探測器「海盜1號」,到SpaceX壯志躊躇的「火星移民計劃」。人類探索太陽系行星的腳步未曾停止,實現了從仰望星空到抵達星空的變化。載人登月之後,載人登「火」似乎也已經近在咫尺。

SpaceX創始人馬斯克。

英國皇家天文學家馬丁·里斯(Martin Rees)說:「載人和無人任務之間存在巨大的成本差距,但隨著機器人和小型化技術的進步,人類進入太空的困難就會逐步減少,大大節省了資金。這樣看來,載人任務只會變得越來越頻繁。」當提到探索未知星球時,里斯不乏浪漫地回應道:「當阿波羅號宇航員飛往月球時,科幻小說似乎已經成為現實。如果人類在每一次的飛行中能帶著那種對宇宙的好奇和崇敬,那就太好了。」

探索宇宙的法律條款誰說了算?

由此看來,一場全新的太空競賽正在調動各國的力量和資本,不論是官方還是非官方,營利組織還是非營利組織都參與其中。《福布斯》評論道,這種現狀讓人聯想到了19世紀的美國淘金熱,「當時的淘金者看到了先來先得的優勢,越早下手就可以越早制定一套屬於自己的遊戲規則。」

那麼,在如今的這場太空探索競賽中,我們尚不清楚誰有權制定規則,誰有權在太空擁有財產,誰有權將小行星分解成原材料。人類能夠隨意拖拽行星並改變它們的軌道嗎?任何人都能開採月球嗎?萬一出現不可挽回的誤操作,哪個國家或組織應該對此負責呢?

目前來看,關於太空探索的許多現行法律都起源於1967年簽署的《外層空間條約》。條約規定人類必須在保護行星本身的同時,保護太空中任何潛在的生命形式。

《福布斯》認為,由於人類開發太空的一項理由是為了尋找「第二個地球 」,而在過去的50年里,人類破壞地球的速度不減反增,氣候變化、物種滅絕的速度是自然速度的數千倍。那麼人類如何保證不會以同樣的方式破壞外太空?人類的行為果真能做的比地球上更好嗎?「半個世紀過去了,也許現在正是重新審議《外層空間條約》的時候。新的太空開發條約必須儘快出台,各國在制定條約時,立場應真正做到從『人類』出發。」《福布斯》評論員寫道。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Weekly周末畫報 的精彩文章:

中東屢現油輪遇襲事件,美國死咬伊朗為「真兇」,真相是…?
走進劇場里的奇幻森林

TAG:iWeekly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