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人生一串2》走紅背後:視頻網站為何集體追捧美食紀錄片?

《人生一串2》走紅背後:視頻網站為何集體追捧美食紀錄片?

「儘管最好的燒烤就在你家樓下,但我們還是走遠了一點兒,尋找了一些更別緻的味道。」

這句讓吃貨耳熟能詳的話,出自去年爆火的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在《舌尖上的中國》後,《人生一串》接棒成為備受關注的現象級美食紀錄片。而在近段時間,《人生一串2》的上映依然火爆了這個夏天。無論是「百萬文案」帶來的有趣解說詞,還是妙趣橫生的旁白,抑或結尾刷屏的「多謝款待」彈幕,都證明著《人生一串2》的成功。由此,《人生一串2》成為B站新的「台柱子」。

事實上,目前走紅的美食紀錄片不僅僅是《人生一串》系列,更有其他視頻網站的自製大作。《風味人間》、《早餐中國》、《宵夜江湖》、《老廣的味道4》、《風味原產地·潮汕》、《天下一鍋》等,扎堆呈現在眾多吃貨面前。與此同時,它們也憑藉不同的內容和特色受到了歡迎。那麼,視頻網站為何集體追捧美食紀錄片呢?

美食紀錄片扎堆,瞄準你的味蕾

中國有句老話,「民以食為天」。在中國,吃是最重要的頭等大事。就連人們見面打招呼的話,都是「您吃了嗎?」而地大物博、美食文化源遠流長的中國,更是孕育出口味不一、類型多樣的海量美食,打造了一個底蘊深厚的飲食大環境。這樣的大背景結合快節奏下人們對情感慰藉的高度訴求,讓美食紀錄片當道。畢竟美食不僅僅能滿足口腹之慾,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帶來精神治癒的作用。

前段時間發布的《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 2019》顯示,2018 年中國紀錄片生產總投入為 46.02 億元,同比增長 16.4%;生產總值為 64.45 億元,同比增長接近 7%。這其中,美食題材成為國產紀錄片最熱的領域之一。

這股美食紀錄片風暴,從2012年誕生的《舌尖上的中國》掀起,並迅速延展開來。收看美食紀錄片,成為大眾青睞美食文化衍生出的一種新形式——過不了嘴癮,也要過下眼癮。這對於不斷尋求突破口的視頻網站來說,是難得的契機。

而從另一個角度看,美食紀錄片的推進受到互聯網觀看習慣的影響而改變。年輕一代的紀錄片觀看方式已然改變,網生代正成為主流受眾,互聯網思維決定著美食紀錄片的未來。在這樣的形勢下,視頻網站這一平台與原創美食紀錄片的結合,成為重要的美食紀錄片新模式。

同時,投資美食紀錄片這一大熱領域很容易獲得經濟層面的利益。以《人生一串2》為例,上季還很「淳樸」,這季直接在片頭加上了各種廣告。此外,美食紀錄片還給視頻網站帶來直接的會員收入——必須開通會員才能搶先觀看。

《風味人間》也同樣如此,各種食品、啤酒、汽車廠商及商超的冠名、贊助等,讓視頻網站賺得盤滿缽滿。此外,美食紀錄片還能直接拉動當地的經濟收入——吃貨的力量不可小覷。再加上對線上線下資源的充分打通等,視頻網站從美食紀錄片上積極探索出價值營銷的新方式。

也正是在多重因素下,如今美食紀錄片扎堆。它們瞄準吃貨的味蕾,並上演著一個又一個「神話」營銷案例。

形態各異,推陳出新方能勝出

在美食紀錄片扎堆的當下,能成為其中的爆款非常難。在引言中提到的數檔美食紀錄片,已經是被大眾所熟知。而其他海量的美食紀錄片,卻成為小眾之物。要想成為爆款,美食紀錄片已經不能再因循守舊,而是要推陳出新,並展現形態各異的特色。

如,《風味人間》的主旨是對美食的一次尋味之旅。它最大的特色是從更廣闊的視角、更高的高度,來解析人與美食、人與世界的聯繫。這就讓《風味人間》更具時代溫度,也更有人文情懷,非常適合對內容有高品質需求的觀眾。從這個角度看,《風味人間》其實已經超過通常美食紀錄片的範疇,成為觀眾審視自我、探索世界的一個全新通道。

至於《人生一串》系列,則充滿煙火氣。「烤雞架和吃雞架的,都需要被治療」、「雞翅讓花生醬久等,為的是相逢一刻的纏綿」等解說詞,不僅瞬間將人們拉到充滿煙火氣的燒烤攤,還將那種獨屬於燒烤中的人情味進行升華。接地氣的拍攝手法和場景、每個燒烤攤背後的故事等,讓《人生一串》中的燒烤江湖變得活靈活現。這樣的美食紀錄片,既是對傳統高大上風格的顛覆,又走出了一條全新路子。

除了在內容層面推陳出新做文章,更多美食紀錄片還不再追求「大而全」,反而向垂直領域進軍——或是探討單一類型的美食,或是聚焦於某一具體地域。甚至很多美食紀錄片不再局限於50分鐘左右的長度,變得更適合快節奏生活下的觀看。

比如《早餐中國》聚焦於早餐這一常見卻有不可或缺的美食,且長度在5分鐘左右,並呈現每位店主獨屬於自己的「單曲循環」。而《風味原產地·潮汕》則在潮汕地區深挖,單集時長在11分鐘左右,並儘可能地展現美食的獨特一面。

不難發現,美食紀錄片正在以讓人瞠目結舌的速度進化。它們不斷尋求精準契合觀眾觀看需求的發力點,努力讓自身更具賣點而得以更具吸引力。畢竟,美食是一個廝殺不斷的江湖,美食紀錄片同樣在展開著一場場不見硝煙的肉搏戰。

避免審美疲勞,視頻網站應因時而變

雖然現在美食紀錄片依然十分火爆,但其實已經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讓觀眾審美疲勞的情況。比如我們承認美食承載著情感,美食紀錄片通過融入情感能夠更好地傳遞理念,並找到引發觀眾強烈共鳴的觸達點。但越來越多的美食紀錄片似乎在忘記初衷,忽視了美食卻把情感作為主基調,以煽情的方式強行拔高主題、升華情感。

把一碗面都看出人生意義、文化厚度、生老病死等,顯然有些太過誇張。而這樣的做法,很容易讓觀眾厭煩——就像某些總想把觀眾弄哭的小品。因此,美食紀錄片在進化的過程中,要堅持先「走胃」再「暖心」。如果偏離美食的主題,那麼美食紀錄片其實就成為了一個空有華麗情感的「空架子」。

此外,中國的美食固然很多,但海量的美食紀錄片已經挖掘地差不多。從美食類型上看,早餐、宵夜、燒烤、麵食、海鮮等,都有相關的美食紀錄片。而從地域上看,雲貴川、大西北、潮汕、廣州等美食聚集地也都被拍了一個遍,甚至國外的特色美食也被囊括其中。這其中,有很多美食重複出現,已經難以滿足觀眾觀看美食,甚至獵奇的心理。

如何能夠真正避免審美疲勞的問題出現,給視頻網站提出了新的挑戰。視頻網站能否因時而變,既關係到自身直接的經濟利益,也關係到美食紀錄片的長久未來。如果只顧短期利益就為了拍而拍,那麼很容易讓美食紀錄片像清宮劇那樣泛濫後再「無人問津」。

《舌尖上的中國》及《風味人間》的總導演、號稱「美食活地圖」的陳曉卿曾在自己的暢銷書《至味在人間》中提到,「最好吃的是飢餓,最好吃的是人,人情比美食更有嚼頭。」美食,永遠都會在人情世故中扮演重要角色。美食紀錄片未來還能展現出怎樣的全新一面,不妨讓我們共同期待。(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斯坦丁 的精彩文章:

富士康為什麼不取消夜班?
32.8萬元!特斯拉能靠中國製造掙脫泥淖嗎?

TAG:康斯坦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