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工作坊 創新師生學習共同體探究路徑

工作坊 創新師生學習共同體探究路徑

實踐教學是提高師範生實踐能力與實踐性知識的重要途徑,關係著師範生未來從教生涯的專業發展。教育部出台的《關於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與《關於加強師範生教育實踐的意見》分別指出,要強化教育實踐環節,豐富創新教育實踐的形式。針對傳統師範生實踐教學機械化、片段化、割裂化的痼疾,將以實際工作任務為研修主題的工作坊教學引入師範生實踐教學體系,銜接起教學、實習、專業競賽、創新創業、科研項目、畢業設計等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不僅能融通理論學習與實踐練習,也能促進教、學、研、用一體化,提升實踐教學質量。

以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為主線進行合作學習

工作坊可以提高師範生實踐學習的成效。傳統形式的實踐教學通常以整齊劃一的方式要求師範生參與,以此實現統一的教學目標,對師範生的主動性激發不夠,有時難以照顧到個體學習興趣的差距。不僅如此,傳統的實踐教學通常由理論帶動,根據理論學習的邏輯框架安排對應的實踐練習。

工作坊教學是在坊主的引導和支持下,師範生主動參與完成真實的教育實踐任務或體驗模擬實踐場景的一種實踐教學方法。它以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為主線,以合作學習為重點,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價值追求,旨在提升師範生應對教育實際問題的能力,符合「實踐—認識—再實踐」的認知規律,能有效突破專業課程分科學習的壁壘,統整各科學習內容,是傳統實踐教學的有益補充。

根據實踐能力提升的內在邏輯所開展的一系列工作坊活動,學用結合,不僅為師範生提供了實踐、體悟和試誤的機會,還創建了基於實踐的反思與討論平台,增進了師範生之間的合作,增強了他們參與實踐的積極性。

工作坊可以增進教學、科研與實踐的融合。師範院校教師既肩負著培養師範生的教學任務,也承載著從事教育研究以及指導教育實踐、解決實踐難題的責任。但教師往往因為精力有限、孤軍奮戰而難以統籌安排教學、科研與實踐三方面的工作,容易陷入頭緒過多、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泥潭。

以工作坊為載體,進行實踐教學改革,採取定期組織與自身教學內容相關的教育理論與實踐專題討論或研發活動,有助於教師整合教學、科研與實踐任務,形成一種良性循環,讓教學為研究和實踐服務,實踐為教學與研究提供素材和驗證機會,研究為教學與實踐奠定理論基礎並給予指導。

具體而言,師生以完成共同的項目任務為載體,既有助於培育師範生專長,促進師範生在某領域內業務更加熟練,也有利於師範院校教師推進項目研究,收集實踐素材,完成與一線合作的橫向項目。同時,教師開展工作坊教學活動還能有效改善學校孤立文化和教師個人主義的問題,營造師生之間以及師師之間通力合作的氛圍,使師範生成為教師工作的得力助手,在帶領師範生共同研究、解決教育實踐問題的過程中促進師範生獲得專業成長,並實現教學相長。

創新師範院校與教育機構合作形式

工作坊教學將教育一線面臨的具體實踐任務納入工作坊實踐任務清單,改「學完再做」的實踐順序為「邊做邊學」「在做中學」,實現與教育機構的全方位對接。這不僅可以克服師範生培養理論與實踐、校內與校外脫節的普遍問題,還能改變注重技能訓練、機械模仿的傳統實踐做法,建立起師範院校與教育機構的共贏互助關係,創新合作形式。

在此過程中,處於一線的教育機構依師生的智力支持破解實踐難題,而師範院校師生在與教育機構互動中進一步熟悉實踐,實現學與做合一、知與行合一。此外,師範院校與教育機構的深度合作,可拓展師範生人才培養信息反饋渠道,既能推進師範院校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培養更符合一線教育需要的人才,也能促使師範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分析、設計和動手操作去理解未來工作,提前準備,做好專業發展規劃。

構築師範生工作坊教學的實現機制

要充分發揮工作坊在師範生實踐教學中的作用,就要組建體系化的特色工作坊。

運用工作坊教學革新師範生實踐教學的重要任務是,遵循問題導向、能力導向、創新導向的原則,建構起工作坊實踐教學體系,組建任務各異、設計合理、富有特色的系列工作坊。這不僅要統籌安排,打破學科和年級的界限進行合理布局,確定各工作坊的教學目標、項目內容和場地需求,形成具體可行的工作坊教學基本框架和實施步驟,也要兼顧坊主教師的專業優勢和研究興趣,整合學生個體發展興趣與專業發展需求,形成以特色工作坊為紐帶的師生學習共同體,為師生個性化發展搭建平台。

此外,深挖各工作坊活動之間的聯繫,按照由易到難、由近及遠的順序,結合常規實踐教學任務規劃工作坊教學活動,形成從大一到大四有機整合的遞進式工作坊教學體系,變「突擊式」實踐為「持續性」實踐。同時,以工作坊為載體,貫穿起以專業課程、課外活動和見習、實習為代表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課堂中的實踐任務,讓師範生浸潤於全程實踐。

工作坊既可自上而下,由師範院校教師結合自身專業優勢申報組建並展開相關活動,也可自下而上,由興趣愛好相同的師範生根據實踐問題提出組建構想,學校招標選拔適合的教師擔任坊主並組織活動。

工作坊教學以項目任務為驅動,以完成階段性任務或探究問題為演進線索,不斷深入,通常沿著「自主學習—研討設計—行動試誤—驗證完善—成果分享與展示」的思路,利用課餘時間組織系列活動。具體實踐項目可包括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課程開發、實踐調查、教育資料編撰、課題研究、創新創業項目、大型活動策劃與組織等,實踐活動涉及觀摩、研討、設計、沙龍、講座、實驗、模擬實踐、案例分析、活動組織、說課評課、家長指導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實踐項目計劃可由坊主年初提交,經教學指導委員會審核同意後執行。坊主教師在工作坊中主要扮演著思想引導者、技術支持者與合作夥伴的角色,需基於專業視角篩選並明確實踐任務,引領工作坊成員共同完成,注重每位成員才能的施展。

由於工作坊教學不同於傳統的理論課程教學和一般的實踐訓練,倘若簡單套用現有的考核標準與督導方法,必將產生掣肘,影響工作坊價值的發揮。有鑒於此,建立全面而靈活的管評機制至關重要。

一方面,可鼓勵教師採取「過程+結果」有機結合的評價方式,即依託過程評價考核學生的參與度、工作態度、合作精神、溝通能力,將考勤、工作日誌、活動報告、主動承擔任務等納入評價指標體系。同時,也可以成果驗收方式考評任務完成情況。這些成果不僅包含知識積累、能力提升、態度轉變等體現學生成長的內隱性成果,也包含解題策略、產品開發與製作、方案設計、調查報告、實用案例、資源包收集等可供他人參考使用的外顯性成果。教師可根據成果質量、問題解決深度以及各成員貢獻度與成長度進行評分。

另一方面,為保障工作坊教學有質量地開展,師範院校也需圍繞工作坊申報組建、計劃審核、過程實施、成果評價、學分轉化等內容制定合理可行的管理制度,實施過程性指導,可通過檢查工作坊實踐教學計劃、工作坊實踐成果、工作坊簡報、工作坊活動記錄手冊、工作坊年終總結等文本材料以及隨機參與工作坊活動的方式進行有效監督,並給予充分支持,保證工作坊教學目的順利實現。

(作者單位:重慶第二師範學院學前教育學院)

《中國教育報》2019年07月18日第6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職業院校獎助學金資金分配將向貧困邊遠地區院校傾斜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