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大軍,為何滅宋之戰打的卻如此艱難?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著名的朝代,後世對於宋朝的評價總是褒貶不一,在經濟和文化上,宋朝高度發達,領先於世界,但在軍事上,宋朝卻羸弱不堪,被後世戲稱為「弱宋」。不過,耐人尋味的是,被稱為「弱宋」的南宋,在面對無敵於世界的蒙古鐵騎時,卻表現出強大的力量。蒙古滅金用了二十三年,滅西夏用了二十二年,但滅亡被金人打的只能偏安一隅的南宋時,卻花了接近五十年,這是為何呢?
蒙古並不是天生的強者,蒙古族是在血與火當中走出來的復仇者。蒙古在歷史上曾先後被匈奴、鮮卑、突厥、契丹等多個民族統治,唐朝時亦在此設置安北都護府。在北方少數民族的統治下,蒙古人過著凄慘的生活,比如在金人統治時期,蒙古人受到金人的殘酷剝削,金人擔心蒙古人會成為自己的威脅,還時常對蒙古人進行屠殺,《蒙韃備錄》載:「極於窮荒,出兵剿之。每三歲遣兵向北剿殺,謂之減丁。」不僅如此,鐵木真的先祖還被金人釘死在木驢上,蒙古部落組織多次對金反抗,但都遭到鎮壓,因而蒙古與金可謂世代血仇。
在鐵木真崛起統一蒙古草原後,他建立了軍政合一的千戶制,並從部落里選拔出最精銳的戰士,組建出一支驍勇善戰的蒙古鐵騎,而他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向金人復仇。
可是昔日強大的金人在滅亡北宋後,卻沉浸在帝國的榮光里,他們忽視了從北方草原崛起的蒙古人。當蒙古鐵騎以不可阻擋之勢攻向金國時,金人被打的丟盔卸甲,這個曾經勢如破竹滅亡北宋的國家,卻被蒙古人用二十三年就滅亡了。當然,金國的迅速滅亡與其國策有關,或者說與北宋滅亡有關。
金朝在蒙古鐵騎南下時只能退守,負隅頑抗,而此時它最好的選擇是聯合南宋,共同抵抗蒙古人。金人的確派出使臣向南宋提出聯合的建議,可是當南宋提出減少歲幣時,金人卻以此為由,對南宋邊境進行劫掠,卻被宋軍大敗。金人之所以如此,與它輕而易舉滅亡北宋有關,在金人看來,漢人羸弱不堪,就算打不過蒙古人,也可以南下滅宋,增加戰略縱深,可是金人卻因此失去與南宋結盟的機會。而與此同時,蒙古人也向南宋發出邀請,聯合滅金,南宋當然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因此工部尚書衛涇就憂慮道:「一弱虜滅,一強敵生,猶未足以為喜也。」(《宋史》)當時南宋朝堂分為兩派,一派支持聯蒙滅金,一派則主張「昔吾之仇也,今吾之蔽也。古人唇亡齒寒之轍可覆,宜姑與幣,使得拒韃」。(《四朝聞見錄》)可是北宋的滅亡終究讓南宋忘不掉對金人的仇恨,南宋最終選擇聯蒙滅金。在蒙古鐵騎和南宋的夾擊下,金朝在短短二十三年就被滅亡。
而蒙古滅西夏之戰與此同出一轍,加上西夏地域遼闊,且多是開闊地,最適合蒙古鐵騎發揮優勢,因此蒙古滅西夏也只花了二十二年。當蒙古鐵騎踏平亞洲,征服高傲的俄羅斯,並讓歐洲人聞風喪膽之後,他們將視線轉向南宋。在蒙古人看來,連金人都敵不過的南宋,根本不是自己的對手,可沒有人會預料到,蒙古滅宋之戰,竟會打的那般艱難。
南宋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蒙古大軍攜不可阻擋之勢南下攻宋,蒙古人沒有想到,他們不僅出師不利,還因此失去了自己的大汗。在戰爭前期,蒙宋各有勝負,但在釣魚城之戰,蒙軍久攻不下,蒙哥汗大怒,親自督戰,卻中飛石受傷,最終不治身亡。
這是蒙古軍征服路上第一次失敗,而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北宋滅亡之戰中,由於許多漢將投降,導致金軍勢如破竹攻入都城擄走二帝,這對漢人和士大夫來說是莫大的恥辱。在南宋建立後,南宋更加重視思想教育,「氣節重於生命」的觀念開始廣泛傳播。而宋朝又是最重視士大夫的朝代,「士為知己者死」,君尊臣,臣自然忠於君,因此在南宋時期踴躍出岳飛、文天祥等民族英雄,他們在抵禦金人和蒙古人時發揮出重要的作用。南宋對待百姓談不上歷朝最好,但南宋百姓的民族情懷卻令人震驚,他們在面對蒙古軍時同仇敵愾,表現出強大的意志力,讓蒙古軍都為之膽寒。比如襄樊之戰,宋將最後雖然投降,但在之前卻給予元軍重創,釣魚城之戰更是讓蒙哥汗都陣亡在戰場上。同時,在北宋滅亡以後,南宋軍一直在與金人作戰,積累出豐富作戰經驗,尤其是守城作戰,宋軍當時堪稱世界一流。
除此以外,環境的不同也為蒙古人製造許多困難。南方氣候潮濕,蒙古軍攻打南宋時,許多士兵染上疾病,減員嚴重,有時還未開戰蒙古人就已經折損許多。而南方多河流的情況,也讓不擅長水戰的元軍在面對南宋水軍時占不到便宜,損失巨大。
而在蒙哥汗陣亡後,由於大汗身死,蒙古陷入內亂,因此為南宋留下了喘息的機會。直到忽必烈繼位後,他開始大力發展水軍,並實行招降安撫政策,重用南宋叛將,對南宋進行合圍,最終攻下襄陽,使得南宋最後一道屏障陷入元軍之手,這才使得南宋走上滅亡的結局。
不過,即使在襄陽失守,南宋難逃滅亡的情況下,南宋依舊能與元軍打出悲壯的崖山海戰。這一戰,南宋戰敗,陸秀夫背著小皇帝趙昺投海自盡,朝中大臣多隨之自盡,十萬軍民亦跳海殉國,南宋滅亡。
南宋人是有氣節的,他們以無畏的勇氣,無懼的犧牲,同仇敵愾,阻擋蒙古鐵騎數十年,他們創造出了戰爭史上的奇蹟。
參考資料:
《蒙韃備錄》 趙珙
《四朝聞見錄》 葉紹翁
《宋史》 脫脫
※淺談中國古代的狀元:唐朝狀元不受重視 元朝狀元看出身
※他的詩句時常被人掛在嘴邊,本人的知名度卻不高
TAG:歷史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