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老白茶就是要越黑越好?這五個購買白茶的偏見,將陷入買茶的誤區

老白茶就是要越黑越好?這五個購買白茶的偏見,將陷入買茶的誤區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某次和朋友聊天,說起買白茶。

「買白茶,真是門學問。」

話匣子,就就從這學問中打開了。買茶,最能引發共鳴,尤其是吃過虧,上過當,那話題更是不會間斷。

如今網購如此發達,便捷,想喝茶,再也不用大費周章到茶城去,打開網頁,搜索商品,加入購物車,付款。

連門都不用出,就能輕鬆搞定買茶事宜。

但也因為網購的存在,增加了買茶的不確定性,甚至於還容易引發一些慘況。

重災區,彷彿都在有年份的白茶身上。

買到做舊茶,彷彿成了每位資深老茶客的必修課。人年輕的時候,誰還沒遇到一兩個人渣?喝白茶,誰沒和做舊茶打過交道。

吃一塹長一智,未必是壞事。

但結合茶友們買到做舊茶、劣質茶的原因,也會發現共性。那便是茶友們在買茶時,往往容易帶有偏見。

而這些偏見,恰好是買到劣質茶的導火索。

且將這些誤區與偏見進行羅列,希望茶友們別不在意。

《2》

品質不好是導致白茶葉片易碎的原凶嗎?

不是。

結果恰好相反,白茶葉片易碎,其實正是品質合格的一種另類表現。

這就要從白茶的乾燥度說起。

在現行的國標當中,規定成品白茶的含水量,不得高於8.5%,像是S師傅手中的白茶,含水量甚至只有5%,這一含水量下,白茶是極為乾燥的,稍稍受到外力擠壓,就容易出現碎裂的情況。

而一款白茶到我們手中,它要經歷許多步驟。

裝箱,這是第一步。

茶農或者是茶掌柜,會根據茶友們的要求,將白茶進行分裝,在稱取重量的過程中,葉片落入紙箱,葉片與葉片之間,會相互摩擦,在力的作用下,一些質地更為脆弱的葉片,就會碎裂。就像是兩顆生雞蛋相互碰撞,總有一顆會先碎裂。

運輸,這又是另外一個對白茶的考驗。

現如今,即便用了行業內最高標準的物流,仍舊無法改變運輸時帶來的葉片碎裂。

乾燥的白茶,經過運輸後,也難免會有破碎的情況發生。

甚至於,在最後我們驗貨,用手抓取茶葉時,也會有小部分茶葉碎裂。

在種種環節之下,白茶難免會有碎裂的痕迹,尤其是散茶,到最後會剩下碎裂的葉片。

一些注重白茶外觀的朋友,看到這些碎裂的白茶,就會覺得白茶顏值受損,是不是品質不好才會有這一情況?

把乾燥度達標當做品質不好,那真的是天大的誤會。

那些經過長途運輸,還沒有一點損壞的白茶,才要讓人警惕購買。

這些含水量不高的茶,才會讓白茶葉片堅韌,不易碎。但這些含水量過高的白茶,卻是品質的缺陷,不利於長期儲存。

在未來的存放過程中,很有可能發生霉變,最後變質。

故而,在購買白茶時,要對偶然出現的破碎葉片,心存包容。

《3》

白茶本來就寡淡,悶一悶還能喝出點澀味來

這又是一大錯誤的觀念。

首先,白茶本來就寡淡,這是一個偽命題。其次,悶泡本身就不是沖泡的第一選擇。

寡與淡,指的是茶湯里的味道清淡,沒有內容物,甚至像喝水一樣的口感,不是一種很好的喝茶感受。

為什麼會覺得白茶寡淡?

最大的可能性,這款茶本身的品質就不好。品質不好的白茶,沖泡過後自然會有味道寡淡的情況出現。

品質不好,內在物質就已經缺少。

比如,茶多酚、咖啡鹼、茶氨酸、茶多糖等主導滋味的物質,寥寥無幾,經過沖泡後,溶解於水中的含量少,泡出來的茶,自然味道平平,寡淡輕薄。

像是一些生長環境差的平地茶,物質匱乏的情況,可能還更嚴重。

土壤貧瘠,氣溫高,光照強烈,為了能夠將熱量及時散發出去,植物會採用應對措施,通常葉片比較薄。

葉片的厚薄,相當於是一個儲存器。

容器若是變小了,自然就不會有豐富的物質。遇到這類茶,也只有通過悶泡茶,才能勉強出現味道。

這就有了「白茶本來就寡淡,悶一悶還能喝出點澀味來」的說法。

但經過悶泡後,反而容易讓咖啡鹼過量釋放,長期以往喝這類悶泡的茶,容易影響身體健康。

如此,倒得不償失。

正確的做法,是要購買品質好一些的茶,簡單快出水沖泡,也能擁有豐富滋味。

《4》

老白茶就是要越黑越好。

聞此言,只想說一句:拜託,白茶又不是黑茶,為什麼要講究越黑越好?

更何況,茶葉品質的優劣,又不是看誰的茶顏色深。

並且,老白茶的顏色越黑,購買時越要多個心眼。

要知道,按照白茶的傳統工藝製作,要得到黑色的葉片,還挺困難。眾所周知,白茶的傳統工藝,自然而簡約,細看步驟,也就兩大個環節。

萎凋和乾燥。

萎凋,就是將採摘下來茶青,及時薄薄地攤晾在水篩上,藉助太陽光和風,讓茶葉中的水分自然蒸干。

在水分蒸發的同時,還會形成白茶的品質,花香、毫香、鮮筍香等香氣形成,鮮爽、甘醇、爽滑的口感也逐漸產生。

乾燥,是對水分的進一步處理。白茶一曬到底,很難讓水分完全達到國標要求。

並且,白茶的乾燥,是用低溫烘乾,而非大火猛烈烤乾。

從白茶的製作過程中可以發現,白茶的葉片形態,由始至終沒有收到外力的破壞,不經歷揉捻,也不經歷重發酵。故而在這一過程中,白茶的色素物質並沒有被大量破壞。

這些色素物質,保持著原生態。

春白茶,綠白二色為主。

秋白茶,五彩顏色。

這些顏色,隨著陳化,只會慢慢地褪去光鮮,但不會徹底顛覆。

綠色衣服,再怎麼洗,也不會變成大紅色,除非染色。

原本綠白、五彩的白茶,也不會忽然全部變黑,除非做舊。

那些所謂的顏色黑的老白茶,其實並不是老白茶,而是經過做舊而來。

過來人的經驗:買老白茶,顏色不深越黑越好。自然色,才是王道。

《5》

白茶餅都是用不好的原料做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比較,就有傷害。

現在喝茶,還有個有趣的說法——餅茶,不如散茶。

咦,餅茶怎麼會不如散茶呢?兩種形態下的白茶,明明就是不同的風格,各有千秋,不分高下。

更何況,餅茶和散茶相比,擁有截然不同的風味。

在香氣上,餅茶的會更加成熟。甚至於還能多出一些與眾不同的香氣,如壽眉,壓餅和未壓餅,香氣完全是判若兩茶。

經過壓制的壽眉餅,經過陳化之後,有很大的概率生出棗香。

而散茶壽眉,是難以有棗香出現。

同時,經過壓餅後,葉片經過破壁,細胞內液溢出,附著在茶葉表面,與微弱的氧分子經過物質交換之後,沖泡後得來的湯水,往往會更加甘醇,湯水順滑。

從風味來看,餅茶那也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並不比散茶差,加上餅茶體積小,還有不佔空間的優勢。

「聽說白茶餅都是用不好的原料做的。」

這還真是道聽途說,沒遇上好茶餅,只能說是茶友們還不夠幸運。但有必要正本清源,白茶餅並不是用不好的原料製作。

餅茶的存在,只是茶農為了解決散茶占空間的問題。

同時也解決了長途運輸的困擾,若說白茶餅的原料不好,那是對優質白茶餅的污衊。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白茶餅到底好不好,喝過才知道,簡單的用耳朵喝茶,只會讓你與好茶失之交臂。

《6》

茶湯濃才是好茶?

您莫不是誤解了「茶湯濃」和「茶湯醇厚」的概念?

有了這些錯誤的認識,才會讓你步入誤區。

所謂的茶湯濃,並不是好茶的表現。

茶湯濃,指的是茶湯中的物質(茶多酚、咖啡鹼等)較多,茶湯的濃度更大。濃度大的茶湯,往往更濃烈、刺激。

茶湯醇厚,是指茶湯的柔和程度。在口腔味蕾上所呈現的濃稠、飽滿、有力度的感覺。

簡單翻譯就是:茶湯「厚」好比跟喝牛奶的感受類似,口腔會感覺比較厚實,有質感。

茶湯的「厚」是相對於「薄」而言,它是與茶葉品質有關。

所以,茶友說茶湯濃才是好茶,這是不對的。

真正的好茶,是要茶湯醇厚,有厚實的感覺。

買茶時,一定不要根據茶湯的濃淡程度買茶,而是要根據厚薄程度買茶。

茶湯越厚重,茶葉品質表現更好。

要是根據濃淡買茶,絲毫不具備可參考性。

比如,將白茶坐杯,讓茶葉長時間悶泡在蓋碗里,如此一來,泡出來的茶湯濃度是最大。

那能說這就是好茶嗎?

當然不行。

若是看濃度買茶,很難買到真正品質好的白茶。

《7》

所謂偏見,是人們脫離客觀事實而建立起來對人和事物的消極認識與態度。

而這些偏見,容易讓我們陷入一些買茶的誤區。

比如,認為白茶有碎裂,是品質不好的象徵,於是買了葉片完整的白茶。殊不知這些看似完整葉片的白茶,實則含水量太高,不利於久存。

長期存放過後,反而會有發霉變質的可能。

在一次次失敗的購茶中,希望我們能夠能夠積累經驗,摒除偏見。

如此,才不會買到品質不好的白茶。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白茶湯色淡,是不是味道也淡?其實,決定滋味濃淡的是這三類物質
手工茶必須洗嗎?無論白茶、岩茶、紅茶、綠茶、普洱茶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