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要開放政府數據?

為什麼要開放政府數據?

政府在治理社會、服務公眾的過程中,採集和生成了大量基礎性、關鍵性的數據,這些數據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涉及到天氣、食物、交通、上學、就業、買房、結婚、生娃、遊玩、看病、養老等方方面面,可謂無所不包。

政府數據是用人民的錢採集的,是為了人民而採集的,歸根結底是屬於人民的。因此,這些數據不僅政府自己可以拿來用,也應該開放給社會進行開發利用。在保障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前提下,讓企業和社會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利用,並將這些數據開發成各種應用,可以釋放數據能量,激發創新活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讓人民出行更便捷,吃飯更放心,環境更安全,居住更舒適,身體更健康,工作更順利,創業更容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2007年12月,30位開放數據倡導者首次提出了政府數據開放的8項基本原則:完整的(Complete)、一手的(Primary)、及時的(Timely)、可獲取的(Accessible)、可機讀的(Machine-readable)、非歧視的(Non-discriminatory)、非專屬的(Non-proprietary)、免授權的(License-free)。《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將開放政府數據定義為「主動在網上公開政府信息,使任何人都能不受限制地獲取、再利用和再分發」。而根據世界銀行的定義,開放數據是「能被任何人出於任何目的不受限制地進行自由利用、再利用和分發,並最大程度保持其原始出處和開放性的數據」。

政府數據開放並不等同於政府信息公開。在大數據時代,公眾不再滿足於收到紙質的、文本形式的政府信息,而是希望獲得電子化的、可機讀的數據集,並進行分析和利用。因此,政府數據開放將公開的對象從信息層面推進到了數據層面。「數據」是一手的原始記錄,未經加工與解讀,而「信息」已經過分析加工並被賦予特定意義,數據比信息具有更大的利用潛力。政府數據開放和政府信息公開的目標也各有側重,政府信息公開的目的是保障公眾的知情權,提高政府透明度,是政府的一種責任;而政府數據開放的目的是促進社會對政府數據的開發利用,是政府提供的一項公共服務。

開放政府數據具體能帶來什麼?食品安全在世界各國都是備受人們關注的公共問題。在紐約的一次開放數據創新大賽上,有參賽者製作了一個名為「別在這裡吃」(Don"t Eat At ____)的手機APP應用,當用戶走進一家存在不良衛生記錄的餐廳時,系統會自動向其發送簡訊提醒,既為民眾選擇安全的餐廳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又強化了政府的監管效果,而這款應用使用的正是政府開放的餐館衛生檢查數據。

不只是在食品安全領域,政府數據開放還催生出了很多政府沒有想到或沒有精力財力來提供的服務應用,創造出許多意料之外的社會價值。美國「黑客松」創新活動中有一個叫做坦途(Hackcessible)的創新應用,它利用政府開放的數據設計出了一個能夠顯示道路上的障礙物和海拔高差的地圖,從而幫助使用輪椅或拐杖的殘障人士設計更加便捷易行的路線,也可幫助其他腿腳不便的人避開市區內的大斜坡和高地。上海「青悅」是一家利用環境數據來推動環境保護的民間組織,他們將政府開放的環境數據與基礎地理數據相結合,開發出了一張「危險地圖」,可以根據定位顯示周邊的危險化學品、固體廢棄物污染、水源污染等危險因素。

在美國波士頓,路邊的消防栓在冬天經常被大雪掩埋,一旦發生火災就會延誤救援。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社會組織「為美國編程」(Code for America)利用波士頓市政府開放的消防栓位置數據,發起了一個「領養消防栓」(Adopt a Hydrant)活動。市民們可以「領養」附近的消防栓並給消防栓命名,在大雪後第一個把某個消防栓挖出來的人就可以把它「搶走」。波士頓市長十分支持這一項目,而這種公益性和趣味性兼備的形式也引起了美國其他城市的廣泛興趣。

在這些案例中,政府開放數據,市場開發應用,社會參與行動,三方之間形成了一種協同合作的治理模式,解決了許多政府一直想解決卻未能解決的問題。

政府數據開放還能為經濟發展注入能量,並使能量在不同主體間傳遞。例如,市值近百億美金的在線房產交易公司Zillow,創建了一個業主、買方、中介、出租方和承租方分享和發現房產信息的平台。整個平台建立在一個資料庫的基礎之上,這個資料庫擁有超過 1.1億處美國房產的數據。美國政府開放的土地交易記錄、房屋交易記錄、房屋整修記錄、社區治安狀況等數據都被整合進這個平台,從而建立了更為合理的房屋估值模型。估值10億美元的氣候公司(Climate Corporation)主打的產品「全氣候保險」,可以在系統預測有惡劣天氣時自動賠付農民的損失而不需要農民舉證,而這一產品的基礎也是美國政府免費開放的數據,包括60年農作物的收成數據、一百多萬個氣象監測站的氣象數據以及14TB的土壤質量數據vii。

麥肯錫公司的相關研究顯示,開放政府數據能夠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提高生產效率和商品服務質量,助力教育、運輸、消費品、電力、石油和天然氣、醫療保健和消費金融等七個領域產生每年3萬億到5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

大數據的融合利用需要匯聚來自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等多方面的數據,而政府掌握的數據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政府數據作為原料,開放後能被社會開發成各種應用,而這些應用又能創造出一系列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政治價值。因此,數據已成為一種基礎設施,就像道路基礎設施能幫助我們到達目的地那樣,數據基礎設施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創造公共價值。

政府數據從開放、利用到創造價值是一個動態循環的過程,政府、數據利用者和社會公眾共同構成了一個生態系統。政府部門作為供給側將數據開放出來,數據利用者作為需求端對數據進行利用,並以其開發的創新應用服務於社會公眾,數據利用者和社會公眾又進一步共同推動政府開放數據。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政府部門是原材料的提供者,數據利用者是加工者,社會公眾是最終受益者,各方既有分工,又有協作,形成一種合作眾創的關係。

在過去的模式下,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式就像一台「自動售貨機」,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來提供公共服務,雖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卻不盡如人意,甚至還經常「卡殼」,引起公眾不滿。而在數據開放和合作眾創的模式下,政府部門不再由自己來生產全部的公共服務,而是打造出一個開放的「集市」,邀請社會各方來這個平台上利用開放數據共同創造和提供服務,而政府則轉型為這一平台的組織者、管理者和賦能者,既有助於更好地提供服務創造價值,還能節省大量財政資金。

蘋果公司的應用商店——蘋果店(App Store)上有幾百萬個應用供用戶下載,但這些應用絕大多數都不是蘋果公司自己開發的,蘋果公司所做的是搭建平台、吸引應用的開發者和維護生態系統的秩序。同理,政府部門通過開放數據,也可以建立起一個「政府店」(Gov Store),讓各種社會主體在平台上利用政府開放數據來開發創新應用。

自2009年美國聯邦政府數據開放平台上線運行以來,政府數據開放在許多國家和地區迅速推進。根據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United Nations E-Government Survey),截至2018年,已有139個國家提供了數據平台或目錄,而2014年這個數字還只有46個,世界各國對政府數據開放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

我國政府也高度重視政府數據開放工作。2015年8月,國務院印發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要求穩步推動公共數據資源開放。2017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進公共信息資源開放的若干意見》,要求著力推進重點領域公共信息資源開放,釋放經濟價值和社會效應。

2012年6月,「上海市政府數據服務網」上線運行,成為我國第一個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平台,之後,各地政府也陸續上線數據開放平台。根據復旦大學數字與移動治理實驗室發布的我國第一個針對地方政府數據開放水平的專業指數「中國開放數林指數」,截至2019年5月,我國已有82個省級、副省級和地級政府上線了數據開放平台。各地的政府數據開放平台正不斷擴散,相連成片,政府數據開放平台已逐漸成為一個地方數字政府建設的「標配」,而國家統一公共數據開放平台也即將於近期上線。

中國政府數據開放正從起步階段走向快速發展階段。開放數據,蔚然成林。一棵棵地方開放「數木」由最初的叢然並生、成蔭如蓋,直至枝繁葉茂、花開結果,終將成長為一片繁盛多樣、枝杈相連、持續循環的中國「開放數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再度爆買消費、金融股,北向資金6月凈流入超400億

TAG:第一財經 |